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非营利组织筹款模式研究

2019-10-07房海旭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互联网

【摘 要】 全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筹款模式面临困境的基础上,针对非营利组织在筹款模式上的改良创新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法制建设、注重组织形象维护、拓宽自身筹款渠道、加强内部管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筹款模式;互联网

一、引言

国内非营利组织由于发展周期较短、组织机制不成熟等原因,相对于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在现有政府体制的合作中,政府会更倾向于和企业合作招商引资,对公益组织仍持怀疑态度。国内学者在非营利组织领域的相关研究也较少,存在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社会主体对非营利组织认知不足的问题,间接导致了国内非营利组织在面向社会的筹款模式上缺少灵活性。社会关注度低意味着非营利组织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而一个组织若想长久的运行下去,不能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提升非营利组织的筹款能力对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往往在资金的运营和周转上存在很大问题,影响其项目活动的开展。非营利组织筹款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及问题显而易见。

除此之外,近些年随着非营利组织领域竞争日趋激烈,频繁被爆出其组织内部资金管理不善以及贪污腐败等行为,大大打击了公众及其他捐款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使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面临挑战。故在非营利组织筹款模式上的创新与改良刻不容缓。

21世纪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公益”早已不只是纸上单薄的概念。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筹款效率、扩大筹款规模,还能拓宽社会募捐参与主体范围,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提高整个社会对于公益事业的认同。面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筹款困境,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互动性、及时性以及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来为非营利组织的筹款模式创新带来更多可能,进而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二、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筹款困境

1、国内政策环境及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

目前,由于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更倾向于单向强制,双重管理体制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愈发僵化,国内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环境十分有限。法制保障不完善、审批程序复杂、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过小、非竞争机制导致组织之间缺乏健康的竞争上升动力等种种问题,都造成了非营利组织在筹款及发展过程中的阻力重重。

2、社会舆论偏见

筹款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是实现组织愿景完成社会公益项目的一个重要前提。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广泛的社会支持可以使其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功能协助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而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大多规模较小,组织内部松散,缺少专业的宣传工作,再加上社会公众对于公益事业的发展认知度不够,公众捐款意识不强,很难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初期阶段,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筹款效果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民众认知误区也极大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一大本质特性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不被允许营利。然而,由于在我国发展时期较短,导致很多人主观上认为非营利组织的所有营利行为都是违法的,这些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舆论偏见直接影响了我国国内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正常的项目活动开展中,绝不是纯粹的不营利,是完全可以合法取得一定的利潤以维持组织的稳定发展。

3、筹款渠道单一

根据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2001)》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中国非营利组织中,有近50%的资金收入是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从这份数据中不难看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资金的支持,很少能够做到依靠其自身创造性收入进行项目的开展。另外从国情上分析,我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较低,慈善参与公益捐款意识薄弱,还有频繁被曝出的慈善组织内部贪污腐败的问题,更大大打击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使非营利组织在筹款渠道上几乎无从开拓。

4、缺乏长期有效的筹款机制

当前我国国内大部分非营利组织的筹款机制都具有短期性、目的性较强的特点,缺乏长效制度性的筹款模式。[1]这种具有临时性质的筹款模式大多由于队伍质量低,社会效应小等问题在筹款成果上差强人意。除此之外,这种筹款机制在公益宣传效果上受限较大,社会认知度低,影响了社会公众的公益参与热情。

5、非营利组织自身管理不规范,信任危机严重

非营利组织的筹款管理也是影响非营利组织筹款成效的重要因素。对筹得款项的管理与分配,其科学性、公开性、透明性是民众判断该组织信任程度的重要标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内非营利组织在财务透明方面尚待完善,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影响其专业化发展。[1]非营利组织只有解决好其内部监管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为组织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而缓解信任危机,提高社会认同度。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十分发达的背景下,舆论效应是非营利组织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非营利组织筹款模式发展对策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有效的提高非营利组织发展创新的积极性,相关政策上的扶持可以为非营利组织提供更为便利的发展环境和资金保障,也便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双向关系的和谐推进。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限制,鼓励支持其在社会治理层面上发挥特有的积极效应,协同治理,进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2、完善法律及制度环境建设

政策法律环境的完善可以为非营利组织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对其非竞争性的适度放宽也可以有效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创新积极性。我国当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迫切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约束。建立健全公共监督机制,搭建信息监督共享平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公众政治参与意识,推动非营利组织向公开化、透明化方向发展。尽管法制完善这条路还有很长要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社会各界必将更深刻地认识到第三部门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法制建设上的遗缺也终将补全。

3、注重组织形象维护,加强宣传力度

组织信息传播能力也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筹款效果,[2]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有效加强了捐赠者与捐赠对象以及组织平台间的交流沟通,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非营利组织筹款能力,同时使公益愿景在更深层次得到实现。非营利组织应加强宣传力度,以活动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相关公益知识,有意识的经营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引导社会公众转变旧有认知偏见,发掘潜在募捐对象,从而推动社会资源整合,为公益事业服务。

4、非营利组织拓宽筹款渠道,丰富筹款方式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不应仅仅局限于政府资金的扶持以及企业项目的投资,而应打破旧格局,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构建信息共享化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协同合作,引导社会多方力量为组织发展注入活力,完成社会公益项目的社会共建。运用互联网公益PPP模式,以搭建互联网筹款平台的方式, 借助专业枢纽组织的力量实现企业、政府、社会、基金会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 提高资源利用率, [3]不断拓宽筹款的渠道,创新筹款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形成长期有效的筹款机制,推动其组织愿景的实现。

5、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信用危机是当前非营利组织在筹款上面临的主要困境,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公信力维护尤为重要。对此非营利组织应尽快完善其内部资金管理机制,杜绝组织内部资金任用滥用、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推动资金公开化透明化,积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注重社会舆论的影响,提高社会公信力,进而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

除此之外,非营利组织还需明确组织自身发展定位,积极探寻长效制度性筹款模式,在与政府协同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发挥非營利组织特有优势,结合社会现实需求加强组织发展灵活性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组织内部成员专业能力,加强对志愿者团队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清. 论非政府组织(NGO)的资金筹集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

[2] 刘志明.中国非营利组织筹款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基金会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05)1-7.

[3] 汤敏,邓惠玲.社会组织运用互联网公益全面保护激活古村的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古村之友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06)41-45.

【作者简介】

房海旭,女,西北大学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非营利组织互联网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浅析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