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尚创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途径探析

2019-10-07杨柳张金鲜刘燕萍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杨柳 张金鲜 刘燕萍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时尚创意类产业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东华大学大学生时尚创意类创业教育开展模式,即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创新专业课程改革力度、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教育。探讨总结了大学生时尚创意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途径:一是创新教育理念,形成任务卷入驱动的学生主动发展模式;二是创新教育过程,构建知行统一的良性教育生态系统;三是创新教育方法,形成结构化系统化合作学习策略。

【关键词】 时尚创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途径

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既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更是通过创新生成的想法、概念、设计等。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1]创新是基础,是创意和创业的驱动因素。正因为有了创新,才会产生创意和创业。创新、创意、创业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创意,就很难有高层次的创业;有了创新、创意驱动的创业,才更容易保持活力,更容易成功;有了创意推动的创新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更容易立足。时尚创意类创新创业项目就是通过不断推动产品创新,进而延伸为一种创业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从而走向市场。

近些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提升,使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随着国际时尚产业在国内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时尚创意类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相应增加。时尚创意类人才的培养逐步受到全国各大高校的重视。由于我国高校惯用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志趣被抑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跟不上素质教育的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时尚创意类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以辅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一、时尚创意类产业创业现状分析

1、创意驱动型创业前景广阔

近些年,全球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产值超过2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在我国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创意驱动型产业发展增速明显高于全球,部分地区的增速超过15%,时尚创意产业已经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与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产业同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如今,创新创业逐渐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很重要的途径,随着国际时尚产业在国内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时尚创意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将成为趋势。

2、创意型创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创意型创业相比于传统产业领域的创业更具有优势和生命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要求更多成本低、少污染、能耗小且更具创意的产品出现,故创新创意类产品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成本低、污染少、能耗小”等特点决定了创意类创业活动是高附加值、高回报和可持续的。大学生群体充满着生机活力,拥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意激情,具有对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的特点,这也为大学生从事创新创意型创业提供了无限可能。

3、时尚创意产业创新型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时尚创意产业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开设时尚创意类专业的高校数量有限,从事这类行业的大学生相对较少,且很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和创业精神严重不足。近年来,尽管很多高校尝试推出了创业创新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理想的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时尚创意产业的创新型人才依然相当缺乏,[3]大学生时尚创意类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二、目前时尚创意类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高校围绕时尚创意类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依赖于校级选修课、专题培训讲座,或者一些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同时,当前绝大多数创业课程缺乏对学生的跟踪服务,无法对学生创业实践中遇到的物质困难、技术困难和心理压力进行有效指导,造成创业的条件短板。近些年,国内的创业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原创性创业理论和实践教育依然较为缺乏,很多创业课程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案例依然以西方的为主,创业教育与国内创业实际结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从事时尚创意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缺乏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高素质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对于课程教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4]但是,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一定理解创意,创意类的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不一定完全了解。很多创业类课程教育多以理论为主以传授知识为本,缺乏实践平台,与时下热点联系不紧,多学科交叉不通畅,时尚类创意创业特色不够鲜明,最终导致学生创业技能单一。能够兼顾创新、创业、创意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

三、东华大学大学生时尚创意类创业教育开展模式

1、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实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锻炼其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5]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推广、解读,充分运用新媒体等平台传达国家、省市及校级的创业大赛和创业知识竞赛等相关信息,更加注重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积极挖掘校园大学生创业创新成功的案例。鼓励大学生积極参加校园文化创意类艺术节,通过参加各式校内外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

2、加大创新专业课程改革力度

教育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施,大力投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东华大学立足学科特色,多部门协同合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于创新创业学院,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信息互动、朋辈学习、模拟实训、创业孵化四个平台,开展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同的课程体系。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依托专业优势,结合毕业生就业创业现实需求,设立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俱乐部,创办时尚创意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室,有效推动专业与创新创业相融合。依托创业咨询工作室开展多对一、多对多创业辅导,免费提供创业咨询,据统计,截止2018年10月,东华大学创业陪伴式的指导使孵化创业的成功率达到93%,创业教育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3、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教育

强化校企联动,积极组织优质企业走进校园,宣传展演,让在校生熟悉了解企业运作模式;推进产学研融合,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实地参观等一系列教学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人才全过程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创业企业工业园,切实感受服装企业的集群氛围,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建立校企联合创业基地,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践、考察锻炼,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大学生依托专业开展创业。2018年,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与上海新因子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环东华智尚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建立文创实践基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创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大学生时尚创意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途径

1、创新教育理念,形成任务卷入驱动的学生主动发展模式

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还要培养其合作意识、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最终培养具有世界公民和社会公民责任感及使命感的优秀人才。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要依靠激活学生主体性自觉来解决。以尊重学生志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意能力为主线,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时尚创业类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任务卷入驱动的学生主动发展模式,学生根据自身志趣和问题导向选择研究项目和活动项目,参与开放实验实践等,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任务卷入驱动的学生主动发展模式。

2、创新教育过程,构建知行统一的良性教育生态系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主线,任课教师是主导,掌握课堂知识是第一要务。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时尚创业类创新创业教育既着眼于当前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知识更新慢且与现实脱节、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又借鉴了耶鲁大学等国外一流高校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过去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系统推进的教育过程。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创意创业运用知识,两者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相得益彰,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升了能力。

3、创新教育方法,形成结构化系统化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学习策略,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时尚创业类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创造了合作机会,在其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层次组成队伍,共同研究创意形式、实施创业项目。学生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目标,在提升个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下,提高整体创业成功率。学生不仅可以向任课老师和课本学,也可以与从事时尚创业类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讨论,还可以通过团队的形式在创业活动中广泛的开展朋辈互助和自主学习,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时尚创意类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瓶颈,从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上的创新推动了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在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提升的同时对专业学习和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庆,沈诗林.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创业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J].人民论坛,2018(17)128-129.

[2] 智研咨询. 2017-2022年中国文化创意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9/452799.html. (2016.09.28).

[3] 張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4] 王琦,武巧琳,李慧.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37-39.

[5] 刘红晓.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114-115.

【作者简介】

杨 柳,张金鲜,刘燕萍,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专职辅导员.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