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X癌”的形成和传播
2019-10-06王志英
王志英
摘 要: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大量“X癌”词族,该结构中“癌”是一个类后缀。“X癌”词族表达日常生活中难于根除的坏习惯或坏现象,含贬斥意味。“X癌”词族的出现与“癌”本身所具有的语义特征和“癌”在隐喻作用下进一步语法化密切相关;“X癌”词族在类推机制、语言模因与求新求异心理等影响下,迅速扩散和传播,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X癌”;类后缀;隐喻;类推
随着“直男癌、语言癌、过年癌、妈癌”等词语进入网络媒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X癌”作为“难于根除的坏习惯、坏现象或坏症状”的代名词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并以极强的能产性迅速衍生。“X癌”已经形成词语模,在类推机制和语言模因作用下可以创造出来大量新词语,形成了“X癌”词族,这里的“癌”实际上已经虚化为一个构词能力极强的类后缀。
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通过大量的實例调查,对“X癌”词族进行全面探讨。首先考察“X癌”的构成特点、句法功能、语义特征,然后描述该词族的演变过程,最后分析该词族形成的动因和机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例句全部来自人民网和百度搜索引擎的结果,主要见于网络新闻、博客和微博等社交媒体,出处不再一一注明。
一 、“X癌”的结构特征
(一)“X”的音节构成
对搜集到的所有“X癌”用例进行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其音节构成的主要特点。首先,“X”大部分是以双音节为主,与类后缀“癌”共同构成“2+1”音步的三音节词语,如:“淘宝癌、尴尬癌、圣母癌、公主癌、手机癌、宠物癌”等。其次,“X”是单音节的词语和类后缀“癌”结合以后,形成了“1+1”音步的词语,如:“宅癌、妈癌、学癌、懒癌、手癌、丑癌”等。此外,还有少数的“X”是多音节的,如:“不想上班癌、豪车收藏癌、小清新癌、选择困难癌”等。从使用情况来看,由单音节和多音节“X”构成的“X癌”式新词的使用频率要远小于由双音节“X”构成的“X癌”式新词。
(二)“X”的内部结构
在双音节和多音节充当“X”构成的“X癌”词族中,从“X”的内部结构来看,主要有定中结构、状中结构、动宾结构、联合结构,以及少量的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例如:
(1)少女癌(定中结构)(2)繁殖癌(状中结构)
(3)晒爱癌(动宾结构)(4)情怀癌(联合结构)
(5)豪车收藏癌(主谓结构)
(6)选择困难癌(动补结构)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 “X癌”词族中,“X”以双音节占优势,单音节次之,多音节的比较少,除了篇章和段落几乎所有语言单位都可以进入“X”的位置;2.虽然“X癌”式词族从整体上来说是名词性的,但“X”既可以是名词性词语,又可以是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3.“X”内部的结构主要有主谓、动宾、偏正、联合、动补五类,与“癌”组合构成“X癌”词族。
二、“X癌”的句法与语义
(一)“X癌”的句法功能
由于“X癌”是名词性词语,因此,它也同其他名词性词语一样,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同位语。例如:
(7)“语言癌”已经入侵教师话题圈,大有泛滥之势。如今,在不少教师的话语中,直白的话隐逸地说,简单的道理复杂地讲……把原本三五句话可以说清的变得玄妙高深,晦涩难懂。这些,都是语言癌入侵的表现。(主语)
(8)很多开车的男士,心里可能都有自己的一个“女司机”。停车不到位,女司机;超车太磨叽,女司机;开车乱并线,女司机……套用时下流行的词汇搭配法,这或许就是一种“男司机癌”。(宾语)
(9)对于懒癌患者来说,帽子绝对是凹造型必备单品,头发睡塌了、来不及洗头了,戴一顶时髦的帽子出门,就能摆脱路人甲。(介词宾语)
(10)两人彻底颠覆女神“傻白甜”和“圣母癌”的固有模式,将“女汉子”“女神经”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定语)
(11)暑假开始一个月有余,不少同学却患上了一种难戒的假期综合症——懒宅癌,假期前的满满计划都化成了炮灰,出门怕晒、学习怕累、家务不会,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同位语)
(二)“X癌”的语义特征
从语义上来说,“X癌”式词语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医学疾病,而是指在现在社会各种压力下形成的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在精神层面遇到的诸多问题,而且这些坏习惯、坏症状还很难根除。因此,当前使用中的“X癌”具有一定的贬义或消极义色彩,多是用来表示人们不赞成或极力反对的情感态度,甚至是厌恶、痛恨某一类人、某一种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或社会现象。受“癌”自身语义的影响,“X癌”常与描述疾病的一些专有名词搭配,像“患者”“末期”“晚期”“症状”等。例如:
(13)淘宝癌晚期患者一般都有哪些症状,如何缓解?
(14)这块室内广告牌,是一个典型的“直男癌”病灶,把女性视为职业结婚员与生育机器,而且还堂而皇之摆在国家机关中。
(15)央视实习女主播王音祺年轻活力的青春形象给严肃而又庄重的新闻联播带来一股校园的感觉,并且拯救了一批赖床癌患者,这或许就是颜值高的魅力。
同时,随着“X癌”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频率的提升,其所蕴含的贬义或消极义色彩已有所减弱甚至消失,而开始含有戏谑、自嘲或幽默的意味。例如:
(16)过年癌,是过年高发病症,常见于单身人群中,患者对亲戚这类人有过敏反应,听到红包、结婚、工资、男/女朋友等就不由自主心跳加快,脑门冒汗,面部肌肉失去控制,此症为群体性传播,全国大面积爆发。
(17)他20年来打过500多个海内外球场,更曾在一天之内打108洞、5天打8场球,被朋友戏称得了“球癌”。
在例(16)中,以戏谑而又幽默的方式将现代年轻人,尤其是单身人群,在春节期间应对亲戚盘问的各种窘况概括为“过年癌”,其贬义或消极义已大大减弱;在例(17)中,“他”痴迷于打球,朋友们对他的癖好并不存在厌恶之情,只是调侃,将其戏称为“球癌”。
三、“X癌”的演变过程
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语料,我们进行了如下推测:“X癌”新词族的形成是“自源词泛化”的结果,即原本存在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内部的某一类词,在汉语表达方式灵活性和多样性趋势的影响下,通过类推作用,用法不断泛化,从而产生出与原词表层形式相同而内在性质完全不同的新词;同时,外来词语的引入进一步完善了其生成体系。下文将具体论证这一观点。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原本就存在一类由“X”和词根“癌”构成的“X癌”。其中,“X”多为表示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词,组合而成的“X癌”为表示疾病的复合式名词,如:“子宫癌”“乳腺癌”“鼻咽癌”“胃癌”“肝癌”“肺癌”等。这些“X癌1”构造简单,意义也大多相近,表示难以治愈而又具有极强的致命性的某种肿瘤类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癌(症)”这种疾病的了解逐渐增多,并对其典型特征——致命性深有体会。就此而言,“X癌”蕴含并反映着人们的畏惧和厌恶之情。当人们不赞成或厌恶某一类人、某一种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或社会现象时,便自然而然地将其比喻为“X癌”,这一表达既形象生动,又传递出说话人的主观情态。
“X癌”的比喻用法刚开始出现时,多是以“X之癌”的形式,而且常用引号标示其特殊含义。还需注意的是,比喻用法“X之癌”中的“X”已不再局限于表示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词,非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词、动词或动词短语都可与“癌”自由搭配。例如:
(18)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非洲联盟发表讲话时称,如果非洲国家领袖任期届满却不卸任,国家就不会进步。他同时呼吁非洲国家终结“贪腐之癌”。
(19)素有“城市之癌”恶名的拥堵,人所共愤,自不待言。治堵固然是共识,然而一谈具体操作,各方往往归咎于路网建设不完备、车辆增长太快、行车文明素质不高等大而化之的问题,最后定性为“顽疾”,不了了之,只待拥堵再一次上演。
例(18)中的“贪腐之癌”已阻碍了国家进步,可见其破坏力之大、影响力之深,将其称之为“癌”也不足为奇;例(19)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引起人们的公愤却始终无法成功解决,已演化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顽疾”,故被比作“城市之癌”。
上述例句中的“X之癌”都加上了引号,表示此处的“癌”具有特殊含义,不再指某种具体的疾病,而是用来指代让人们深恶痛绝、视为无可救药且具有极大破坏力的某类人、某件事或某种社会现象。随着此类比喻用法的频繁使用,人们对它的识解度和可接受度不断提高,在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影响下,“X之癌”中起音节调节作用却无任何实际意义的“之”被省略,从而促使“X之癌”逐渐简化为“X癌”。例如:
(20)查处再多的贪官都只是“割韭菜”,难以从根源上防止贪腐。所以,干部人事任用选拔制度积弊,才是贪官层出不穷的“万恶之源”,是官场“贪癌”扩散的病毒工厂。
(21)近日,台湾《联合报》将此现象称为“语言癌”,指出“语言的癌细胞不当增生,扩散到了媒体、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告示及平面媒体,从口语内化为文字语法”。
与此同时,外来词语不断涌入汉语词汇系统,进一步发展了“X癌”词族。英国用“straight(直的)”表示异性恋男性。引入汉语后,人们将其译为“直男”。当越来越多的异性恋男性借用“直男”一词来掩盖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倾向,或粉饰他们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约束、诋毁并歧视女性的行为时,人们便使用“直男癌”来讽刺这类人及相关现象。2014年6月,“直男癌”一词首度出现在微博上,并迅速风靡于各类网络媒体。随后,人们仿照“直男癌”一词,利用仿造机制创造了大量的“X癌”新词。至此,“X癌”新词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手癌”“戏癌”“婆婆癌”“卖萌癌”“幼稚癌”“傲娇癌”“宠物癌”“手机癌”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X癌”新词族的形成和发展简单概括为:自源阶段:“X(表示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词)+癌”→比喻用法阶段:“X之癌”(“X”可由非身体部位的名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初步形成阶段:“X癌”(“癌”语义泛化,虚词“之”省略)→广泛传播阶段:外来词涌入,“直男癌”首现,类推仿造“X癌”新词大量涌现。
四、“X癌”的形成机制
(一)“X癌”形成的动因
“X癌”新词族的形成既与隐喻密不可分,也与“癌”所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密切关系。“癌(症)”作为一种疾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指的是上皮组织生长出来的恶性肿瘤。在人脑的理想化认知模式中,“癌”是难以治愈的、有很大危害性的,一提到它人们便会既畏惧又排斥。因此,当人们想表达厌恶之情这种抽象的、无形的概念时,就会借助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将其隐喻为某种“癌”。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原来具有实在意义的名词性成分“癌”逐渐发生语法化,语义不断虚化,最终演变为表语法功能的类后缀。
在新词族“X癌”中,“癌”语法化为一个类后缀,仅表示语法意义。此时,“X癌”整体的词义不是“X”和“癌”的语义的简单相加。如“中二癌”指的是一种病态的自我认知心态,它的典型特征是強化自己希望的状态,而排斥自己不希望的状态。其中,“中二”是日语对“初中二年级”的简称,由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常会自以为是地作出一些特别言行,人们便借用“中二癌”来指代或谑称某些病态的自我意识。
综上所述,“癌”的语义的虚化是“X癌”形成的前提条件,隐喻和语法化为“癌”虚化为类后缀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X癌”传播的内在机制
可以说,正是在类推机制和语言模因的共同作用下,“X癌”新词族才得到广泛传播与迅速发展的。
李宇明(2002:3)最早提出词语模这一概念,他认为:“词语模是一种造词的框架结构,通过替换来批量产生新词语。”从“X癌”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自从“直男癌、语言癌、手癌、懒癌”等词语大量出现以后,人类经过归纳类推形成了“X癌”词语模。类推使具有相同构词成分“癌”和相似结构的新词语不断产生并聚合成族,人们由此总结出类推过程中的规律,从而发现了词语模“X癌”。在这一基础上,人们用不同的词语来充当词语模“X癌”中的空位“X”,使“X癌”新词族得以大量衍生。也就是说,词语模形成以后,人们利用类推仿造、替换的方式,推导创造出大量有类似结构的新词语,如:“手机癌、公主癌、婆婆癌、自拍癌、直女癌、脸盲癌、小清新癌”等。
总之,隐喻和类推促进了“X癌”词族的生成,语言模因和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推动了“X癌”的复制与传播,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X癌”的衍生机制,并加快了“X癌”的传播速度。
语言与人类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X癌”词族的出现、发展与繁荣不仅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变化,也印证了语言进化的轨迹。本文以“X癌”为切入点,分析了它的构成特点和使用情况,并对其形成路径和形成的动因与机制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在“X癌”词族中“癌”已经虚化为一个类后缀;2.“X癌”新词族已经不表达传统意义上的疾病,而是用来表示人们不赞成或极力反对的情感态度,甚至是厌恶、痛恨某一类人、某一种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或社会现象;3.“X癌”词族是在社会文化、认知方式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隐喻和类推促进了“X癌”词族的生成,语言模因和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推动了“X癌”的复制与传播;4.“X癌”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仍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亟需对其进行规范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昌来,朱艳霞.说流行语“X党”——兼论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J].当代修辞学,2010,(3).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3]李宇明.语法研究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刘桂兰,李红梅.从模因论角度看“XX门”现象[J].外语学刊,2009,(2).
[5]游玉祥.“X门”构式的语义信息及认知形成机制[J].外语研究,2011,(4).
[6]张谊生.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7]张谊生.附缀式新词“X门”试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4).
[8]张谊生.当代新词“零X”词族探微——兼论当代汉语构词方式演化的动因[J].语言文字应用,2003,(1).
[9]左乃文.淺析“X癌”词族[J].语文教学通讯,2016,(4).
[10]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
[11]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