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优选论的汉韩声调对应分析

2019-10-06严智

现代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声调制约

严智

摘  要:韩国15世纪官方材料采用“旁点”描写了汉语四声的区别。从优选论的角度来看,中世纪韩语汉字词通过固定的旁点规则要尽量反映汉语本身的声调特征,因此,旁点标记主要以限制输出形变化的忠实制约被控制。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韩文文献的标记一直表现出与汉语的整齐对应,但是中世纪和近现代的标记具有相互冲突的制约条件及其层级排序,无法反映声调特征和长度特征的转换过程。

关键词:语言接触;声调;优选论;制约;旁点标记

目前,中韩学界对汉语、韩语之间的接触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不过,对韩语声调及其与汉语声调的接触问题仍然存在不同意见,众说纷纭。不少学者根据中世纪韩国文献材料上的旁点标记和汉语四声的对应,认为中世纪韩语已有声调,还有人支持中古上声字变为现代韩语的长音。问题在于,声调是超音段层次的因素,相比于音段、音系,很难用特定的文字来反映声调的本质特征。学者们对旁点标记的解释也是见仁见智,所依据的材料很少,因此,后续研究往往会沿袭前人的成果,争议不断。有鉴于此,本文将突破现有研究的描写性分析,而依据优选论对汉韩声调接触问题进行解释性分析。由此,我们可以以明确的标准和理论基础弥补以往研究对汉韩声调对应的主观性解释。

一、四声区分与平仄对应

韩国15世纪官方材料描写了汉语四声的区别,并标注与此相应的旁点标记与音值特点。比如《训民正音》是这样描述与解释的:“左加一点则去声、二点则上声、无则平声、入声加点同而促急。”(《训民正音·例义篇》)“谚语平上去入,如?为弓而其声平,

:?为石而其声上,??为刀而其声去,?为笔而其 声入之类。”(《训民正音·解例篇》)“平声:安而和(春);上声:和而举(夏);去声:举而壮(秋);入声:促而塞(冬)。”(《训民正音·解例篇》)

上述表达尽管有点模糊,不过,据此可知,当时的学者已经认识到汉语有四声的区别,并试图将汉语声调特征运用于韩语汉字音和韩语固有音。综合中世纪的文献来看,韩语汉字音和韩语固有音不是直接借用汉语的平上去入,而是按照一定规则重新安排汉语声调。可以看到,韩语汉字音的声调标记已表现出整齐的对应,如表1所示:

据悉,中世纪学者们以塞音韵尾的急促特征来区别入声字,而且除了一部分例外字外,上声字和去声字几乎都标记为上声字。由此可见,除了被认为音段成分的入声字以外,汉语的平上去在韩语文献材料上是以古代的平仄来区别平和上的,即二分化。不仅如此,我们在池锡永的《言文》(1909)和现代标准韩语的长短标记上,也可以看出一定的对应(如表2所示),尽管不像中世纪旁点标记那样表现出整齐的对应。大体上来看,中古平声字对应于短音,上声字和去声字对应于长音,由此可以看出,韩语在反映汉语声调方面一直表现出以平仄二分的趋势。

二、汉韩声调对应的优选论模型

(一)优选论的核心思想

自生成音系学发展以来,共出现了两次理论上的变革:一个是非线性音系学的出现,另一個是优选论的发展。实际上生成音系学在设定底层形式方面仍旧存在抽象性和任意性的问题,Kissberth曾经提到 “共谋现象(conspiracy)”,他对在规则和表面形式之间的不符合对“底层形式→规则→表面形式”这一线性的导出方式提出了疑问。优选论是为了弥补这些生成音系学的盲点,省略导出规则的过程,重视能够得出最优形式的制约条件。优选论的核心在于“忠实制约条件(Faithfulness Constraints)”和“有标记制约条件(Markedness Constraints)”。每个语言具有语言普遍性的忠实制约和有标记制约,但这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序有差异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定表层形式。即优选论不会受限于语言类型差异,通过语言普遍性的制约条件和语言独特性的层级排序,可以解释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

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是否能用旁点来标记韩语声调的底层形式,同时也找不到能够解释韩语声调问题的最适合的音系规则。因此,本文将运用优选论对在非自然汉韩接触中的声调对应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二)旁点标记的优选模型

对于韩国15世纪《训民正音》《东国正韵》等主要官方文献所体现出的旁点标记的规则对应,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关声调特征的四阶段忠实制约和有标记制约,导出优选模型,具体如表3所示:

上述制约基本涉及到韵律特征,即声调,而在音段层次上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也就是说,无论全浊或全清,当时旁点标记主要根据中古汉音的声调形式,以“平→平,上、去→上,入→去(汉→韩)”的方式一例对应。基于此,本文首先以中古声调音值为输入形,建立能够将其转为平、上两种输出形的制约条件。

通过上述优选模型可知,为保持输入形和输出形一致的三阶段忠实制约起核心作用,都排在高层级,而只有一个有标记制约起程度最低的过滤作用。本文认为,尽管韩语汉字音不是跟中古汉语那样区分平上入去四个声调特征,但是中世纪韩文文献材料的第一目的在于规范汉字的普及,即用韩文尽量反映汉字的原音。因此,对旁点标记的规则对应来说,我们还可以看出保持输入形的忠实作用。

综上,中世纪的旁点标记不但在表面上呈现出与汉语四声的整齐对应,而且在理论上也呈现出韵律特征及其制约之间的忠实作用。换言之,中世纪韩文文献按照编纂目的,不管汉语和固有语之间的类型差异,倾向于尽量反应中古声调的原型。

(三)长短标记的优选模型

不过,上述有规则性的旁点标记不久就发生了混乱,进入16世纪,在韩文文献上全部消失。目前学界认为,韩语有一部分长短对立的非声调语言,还有人支持中世纪韩语汉字音的上声字变为现代韩语的长音。对于汉语声调和韩语长短的关系,仍旧存在意见分歧。我们认为,近现代材料依然反映着一定的对应趋势①,以此为基础,本文再次建立相关的制约条件及其优选模型,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长短标记的优选模型

制约条件与排列层级:One-T/μ >> *H >> FT-BIN/CON >> *Lapse >> SPECIFY

(1)One-T/μ:A general prohibition on contours.(不允许曲折调)

(2)*H:No high tones.(不允许高调)

(3)FT-BIN/CON:Contour tones are placed in a long sound.(曲折调位于长音上)

(4)*Lapse:Avoid long low stretches.(不允许低调拉长)

(5)SPECIFY:A TBU must be associated with a tone.(载调单位必须与声调连接)

优选模型

长音声标记模型:以“母(上声)”为例

m u

L H One-T/μ *H FT-BIN/CON *Lapse SPECIFY

(a)  m o

L L *!

(b)  m o

L H *! *

(c)  m o

H L *! *

(d)  m o

H H **!

?(e)m o :

? ? **

(f)m o

|

L *! *

(g)m o

|

H * *! *

(h)m o

|

? *! *

因为按照优选论的前提,不能局限输入形,所以要通过找出一系列新的制约条件使输入形可以对应于实际的输出形。简单来说,为了解释汉语声调和韩语长短的对应关系,我们需要建立把平上去入这四个声调特征的输入形转为韩语长短特征的二元输出形的制约条件。

首先,通过建立不允许出现有标记的曲折调和高调的“One-T/μ”制约和“*H”制约,可以把音高特征最小化,并限制音高对立的扩展性。其次,再建立在语言普遍原则的基础上曲折调与长音相连的“FT-BIN/CON”制约以及不让低调拉长的“*Lapse”制约。从这两种长音相关的制约可以导出中古上声、去声与韩语长音对应的优选模型。此外,尽管经过上述四个制约导出了最适形式,但仍需把载调单位与声调成分连接的“SPECIFY”制约列在最低层级,由此也表示输出形不必以与输入形相同的音高特征来对应。换句话说,在韩语中载调单位即使不具有声调,也能顺利地导出最适合的形式。根据此模型,韩语汉字音的平声、上声各自和与之相应的短音、长音相对应。

综上,汉语声调与韩语长短标记的对应,与中世纪旁点标记的制约及其层级排序不同,只有一个忠实制约排在最低层级起次要作用,而以局限音高特征的有标记制约导出最适合的输出形。也就是说,尽管15世纪有着要保持汉语输入形的标记的趋势,但是从16世纪到现在,韩语的标记倾向于通过有标记制约尽量排除与实际不符的声调特征。

三、有关韩语声调研究的反思

目前,不少学者依然坚持,中世纪单音节韩语汉字音中上声字直接变为现代韩语的长音,与源于平声字的短音相对立。但是他们忽视了中世纪为建立规范韩语汉字音的标记特点和近现代为如实反映韩语的标记特点的差异,而且没有一定的特征标准和理论基础,仅限于单纯的现象描写。

优选论的忠实制约和有标记制约是相互矛盾的条件,有标记制约通过与忠实制约的冲突产生出某个语言的独立特征。据此,尽管现代韩语的长音在表面上呈现出与韩语汉字音上声字的对应,它们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从优选论的角度来看,与中世纪的旁點标记不同,韩语长短标记通过有标记制约要尽量排除输入形的汉语声调特征,即汉语声调特征和韩语长短特征相互冲突。因此,在理论上不可能出现声调特征变为长短特征的转换过程,而应该是在它们之间由于特定原因发生占优势的制约的变化。

总之,对汉语声调来说,中世纪文献根据忠实制约尽量保持输入形和输出形一致,要用韩文直接反映汉语的声调特征,但是从16世纪起,有标记制约在导出表层形式方面起核心作用,而忠实制约排在最低层级,输入形和输出形很不一致。我们根据优选论的基本原则和前提,即忠实制约和有标记制约的关系,可以推断,虽然中世纪到现代,韩文文献的标记一直表现出与汉语的整齐对应,即“平→平,上、去→上,入→去(汉→韩)”和“平→短、上→长”,但是中世纪和近现代的标记具有不同的制约条件及其层级排序,甚至该制约条件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前人根据旁点标记和长短标记的整齐对应,主张韩语的声调特征变为长度特征在理论上是存在问题的,这只不过是对表面上的标记特点的简单描写而已。

本文运用优选论对汉韩声调对应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得出中世纪旁点标记的优选模型:“MAX-T >> *DISASSOCIATE >> NOTRANS >> ALIGN-R(平,上,去)”、近现代长短标记的优选模型:“One-T/μ >> *H >> FT-BIN/CON >> *Lapse >> SPECIFY”。由此可知,中世纪旁点标记通过忠实制约的作用尽量保持输入形和输出形一致,近现代长短标记则与中世纪旁点标记的制约及其层级排序不同,只有一个忠实制约排在最低层级起次要作用,而通过局限音高特征的有标记制约导出与输入形不一致的输出形。虽然中世纪到现代,韩文文献的标记一直表现出与汉语的整齐对应,但是中世纪和近现代的标记具有相互冲突的制约条件与层级排序,即标记的本质特性有差异。因此,从优选论的角度来看,无法出现声调特征和长音特征的转换过程,前人根据旁点标记和长短标记的整齐对应,主张韩语的声调特征变为长度特征在理论上是存在问题的。

同时可以看出,实际上在汉韩声调研究方面音系理论的应用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本文立足于优选论理论,对汉韩声调接触问题进行了解释性分析,尽管本文在文献材料与客观分析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描写性分析的局限。笔者今后将弥补研究的遗憾之处,并期望在非自然语言接触中的韵律特征研究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韩]郑麟趾等.训民正音解例[M].韩国涧松美术馆收藏版,1446.

[4][韩]崔世珍.训蒙字会(东中本)[Z].韩国檀国大学校收藏版,1527.

[5][韩]池锡永.言文[Z].大韩皇城广学书铺,1909.

[6][韩]刘昌惇.李朝语辞典[Z].首尔:延世大学校出版部,1964.

[7][韩]民众书林编辑部.汉韩大字典[Z].首尔:民众书林,2015.

[8]Prince,A. & Smolensky,P.Optimality Theory: 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verative Grammar[M].

New 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 Center for Cognitive Science,1993.

[9] Yip,Moira.Ton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猜你喜欢

声调制约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制约民航空中进近交通管制工作的因素及应用措施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拼音宝宝扛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我国电商产业园区建设的研究
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