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共图书馆为老龄读者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2019-09-28来荣
摘要:应对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发现公共图书馆服务老年读者的现状和不足,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为老龄读者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龄读者
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国民的平均寿命逐年提升。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约增加640万,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在中长期规划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龄化社会的主动布局。我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对老年读者的服务,总体的效果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发现问题探索相关服务方式和途径。
一、目前公共图书馆服务老年读者的现状
(一)为老年读者服务文献不集中。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依据分类到图书馆各个指定藏书区域。以一座中型图书馆为例,藏书能达到100万册以上,许多适合老龄读者的图书都比较分散,无明显标记,老龄读者由于信息检索能力差,行动不便利,到各个楼层,各个书架中找到自己想读的书就显得较为不便。
(二)针对老龄读者的文献种类不丰富。公共图书馆目前资源建设方向是普适性大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青年群体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前进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他们更需要涵盖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领域专业性强,科技更前沿,更新速度更快的图书资料文献,图书馆文献在有限采购资金的情况下,会根据实际情况,更加倾向配置满足中青年群体需要的文献。
(三)提供的各类文献资料载体和形式不适合老龄读者。近年来,图书馆事业信息化发展加速,大量的文献资料信息化,数字化。数字资源和数字图书馆以文献资料海量,更新速度快,专业集成度高,学科导航性强,获取方式网络化,快捷化为广大读者所青睐。对于老龄读者来讲,快速的信息化,数字化检索,网络化获取和日新月异的硬件设备更新都会形成部分老龄读者对文獻资料的获取障碍。另外数字资源类文献资料终端要用电脑或者手机来展现,老龄读者使用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眼部疲劳等各种情况。
(四)馆舍位置辐射有限。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扶持,新建图书馆数量增多,但地理位置偏远,老龄读者的活动半径日益变短,图书馆虽然升级了硬件设施和提升了服务,但光凭借馆舍的阵地辐射还是比较有限的。
二、探索拓展公共图书馆为老龄读者的服务途径
(一)有条件开设老龄读者文献专区。依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各项评估标准明确了图书馆为少年儿童服务的标准。对老龄读者开辟专门阅览室规定比较抽象,政策的导向导致公共图书馆开设老龄读者文献专区动力不足。图书馆界要重视老龄读者的服务,在制定和修订各项规定中,明确对老龄读者的服务标准和各项细则。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能够开设老龄读者文献专区,集中老龄读者阅读文献,在专区中有符合老年文化的布置,配备一些老花镜,放大镜之类的辅助工具,有条件的配备电子助视,助听等设备,这样既解决了老年文献资料分散的问题更方便老龄读者学习阅读,同时也温暖老龄读者的心,鼓励他们经常到图书馆度过阅读时光。
(二)从本馆阵地服务延伸社会分馆服务。以图书馆本馆为主体的阵地服务,对老龄读者的服务偏向单向性,受制于地理位置,辐射范围小。为了更好的服务老龄读者,公共图书馆可考虑主动出击,与老年社区,老年公寓,社会养老机构等单位开展对接合作,建设老年图书室,以分馆的形式进行运行管理,将图书馆的专项老龄读者服务打包送到社会中,老龄读者可就近在各分馆中进行普通借阅。将老龄分馆建设形成服务体系,成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三)创建老年读者活动平台,积极开展适合老龄读者的各种阅读活动。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部门,可以定期策划组织面向老龄读者的养生保健讲座,书画展览,朗诵经典读物比赛等活动,提高老龄读者的到馆率,逐渐形成以部分老龄活跃读者为中心的老年读者活动平台,扩散影响,吸引更多的老龄读者到馆,让图书馆更好的成为老龄读者的精神之家。
三、结语
公共图书馆为老龄读者服务的意识在提高,途径也在增多,各地各馆在具体的服务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何更好的服务日益庞大的老龄读者群体,还需广大图书馆人共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枚香.公共图书馆服务老年读者探讨[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4):9-12.
[2]慎一虹.公共图书馆如何深化为老年人服务——以湖州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3(03):9-11.
作者简介:来荣,男,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推广,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