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互景观在校园广场中的应用设计
2019-09-28田可竞高侨
田可竞?高侨
摘要:随着逐年高校地不断扩招,校园规模也随之扩大。校园广场成为了大学的标志性场所,具有融合校园文化,整合校园建筑外环境的功能。是在校师生的主要活动地点。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校园景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高的需求。已经逐渐从“外在的观赏”转变为“内在的精神需求”。本文将交互设计理念融入到校园广场景观的应用中,努力打造互动体验式的景观空间,让人与景观互动交融。以北京农学院校园广场为案例分析,期望对其他校园广场的交互景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真正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场所。
关键词:交互设计;校园广场;景观
一、校园广场中交互景观的应用现状
(一)校园广场景观设计应用现状
如今,各大高校教学规模逐年不断地扩大,我们却遗憾的发现,传统校园广场景观已经跟不上改革更新的速度。出现“寿命短”、“无特色”的诸多问题。了解到校园景观的现状,我们将问题总结如下:
1、诸多高校设计偏向“规模化”“平面化”。景观设计师仅提供技术视角而不参与统筹规划。自然景观开始主导校园形态。出现校园景观在空间多样性上的设计欠缺以及较少考虑后期景观维护和改造等问题。
2、景观设计师更习惯于以自身的角度来进行,注重“形式美”,师生很少参与其中。景观大多停留在视觉观赏上,“可用性”还有些不足,很难同时满足多种人群的情感需求与互动体验,缺乏实用性。
3、校园广场的建设,由于受到校園整体规划、资金、时间周期等影响,其设计往往做不到细致精敲、整体风格粗狂。在很多方面,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样的广场是无法吸引人驻足的,这也是高校改扩建暴露出的问题。
以上诸多问题,逐渐造成了目前国内高校校园广场存在空间活力与层次的缺乏现象。没有校园文化的融合,是无法吸引学生到其中进行交流学习的。公共空间应是启发性最强的空间,若能高效利用,发挥景观与人互动的潜能,必能提高校园广场师生的参与性。
(二)交互设计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目前,交互设计在景观领域中主要集中在户外展示空间、艺术设施装置等。集中体现在与人互动、与景互动。交互设计与景观设计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沟通与倾诉,在景观环境中感受情感上的释放。
因此,设计师不断尝试将交互设计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从用户参与者角度出发,注重人在景观环境中的感知体验。有意识的增强空间中的感知维度,进而打造参与性强,可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空间场所。
二、交互景观在校园广场中的理论探究
(一)交互景观设计概念及特点
交互,即交流互动。是指一种固有现象,存在于两个独立个体之间彼此发生互动交叉。交互景观设计指设计师以满足参与者的多重体验需求为目标,利用交互设计理念诱导、刺激景观空间内行为主体及客体中信息的产生、传递及反馈,实现参与者和景观空间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设计手法。人景互动体现了景观具有互动性,且两者相互影响。交互性景观的研究与设计正逐步被大众接受,成为热门的景观设计手法。
交互理念在环境景观中的特点为互动性、体验性、科技性和交叉性。研究的重点是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层面出发,对外界活动进行合理的开展,对物理空间进行再设计,通过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
(二)校园广场景观中交互设计的应用
“交互设计”理念是在新时代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由人机互动转换为“人景互动”形式。把“人与人、人与景的交互式体验”作为设计的切入点。人景互动是人一人或人—物之间在心理与生理上产生特殊感受的相互作用过程,让人与环境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上的交流。(如图1)
研究的重点更多的放在校园景观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运用景观小品,互动装置设计带给同学们的趣味性,创造出新感觉、新体验的景观空间,用更人性化的方式缩小人与景观的距离,增加景观观赏过程中的乐趣。
校园广场,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其功能主要为休闲漫步或是停留观赏等。与公共空间不同的是,校园广场,更多的面向群体,为教师、学生及学校工作人员。同学们在广场之中寻找自然,找寻一个放松自我、情感宣泄的出口。交互性景观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思考思路,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探寻一种新的景观空间体验。可以应对人们需求的不确定性,形成有效地用户反馈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景观设计过程,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三、交互景观在校园广场中的设计方法(如图2)
(一)感知层面的交互设计
交互式景观设计中的感知层面,强调了景观的直观反映。这类互动原则为借助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等,通过直观的信息传递,刺激或强化参与者的感知,以实现人与景观空间的互动。
人类的感观系统是与生俱来的。设计师通过营造不同的感官体验,让人们可以有效认知周边环境,多种感官交叉刺激以加深人们的心理感知,达到互动共鸣。在校园广场的案例中,例如通过鲜艳的颜色、竖向的高差来增强视觉的感官。运用夸张突出式的造景手法,试求改变景观的形状、空间和颜色,以吸引游人的注意力。
(二)行为层面的交互设计
在交互设计的行为层面,强调的是体验式的互动。让更多的使用者去参与到其中,或是操作它;或是创造它。让景观由更多的人一同设计并使用。基于上述要求,结合校园广场设计的具体案例中,学生成为了场地的集中使用者。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成为了广场设计中最需要关注的点。
针对在校学生这一特殊的年龄及人群,根据他们的行为特点及惯性,同时兼顾景观的易用性和可达性,创造出满足学生需求的互动性景观。例如,强化景观设施的“组合性”,将小品设施“最小化”。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来实现具有灵活性的互动空间。为学生人与人之间创造出多样的互动机会,提高互动频率。另一方面,尝试结合信息科技手段,形成人与景、景与景的互动体验。打破传统的设计手法,降低人与景观之间的沟通障碍。让景观意象,通话话语“说”出来,使师生参与者更好地感受、了解景观,从而达到景观设施和人们的互动关系。
(三)情感层面的交互设计
情感层面的交互体验就是指引发参与者发生思维碰撞、感情交流并产生一定情感的交互体验。情感层面的交互体验要比感知或行为上的交互体验,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也是最高级,最理想的交互状态。
情感交互体验依从人的情感为设计导向,设计重点集中在景观主题的深化和整体环境的烘托上,不断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人们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需要通过不同的设计,烘托抒发情感的氛围,需要借助一些设计隐喻或标志性设施来表现人文内涵。例如在校园广场设计中,结合校园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增加设计意象。这不仅可以反映校园文化特质,还可以让参与者更好的了解其学校发展史,产生情感互动。例如投放电子影屏,将景观图像实时地呈现在参与者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初步的情感意识。景观设计需要情感层面的深入,才能更好地营造学生在环境中的场景感,有助于理解和感受景观所带来的人文内涵,从而实现互动式地情感体验。
四、北京农学院科技综合楼前广场设计案例
(一)校园广场项目概况
该项目科技综合楼楼前广场位于而北京农学院建筑主轴线上,是校内面积最大的主活动广场,同时连接学校北门。西侧紧邻图书馆、报告厅会议中心等对外开放的室外建筑,人流量相对较大。南广场面积较大,东西向约360米的方形地块。
科技综合楼,是一个集各项科研、教学、实践事业于一体的綜合性科技大楼。广场设计应更多的突显科技实践性。不同于宿舍、教学楼等私人场合的公共空间,科技综合楼具有举办学术活动、课外调研、校宣传日、招聘会等功能。此次外环境设计,应将科技更多的与设计相结合,呼应科技综合楼的建筑功能。
(二)校园广场现状景观分析
科技综合楼前广场设计尺度过大,充满距离感,缺乏景观亲切性。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使得师生对此产生距离感。场地内空间混乱,功能不明确。且缺乏后期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着重突出的问题将从以下方面逐条概括:
景观问题:较简陋的文化广场。场地内景观空间功能虽明确,但缺乏基础设施,无法展开大型文化输出式活动。同时,在景观设施方面,座椅摆放位置不合理,选用的材料为冰冷的石材坐凳。在寒冷的季节让同学们敬而远之,极少有同学光顾。
道路问题:存在绕路现象。道路系统与周边环境道路连接不当,无法形成道路网线。规划时为了美观而铺设的小路,并没有获得学生的青睐,反而在出现了绕路现象,其他地方有被学生踩踏出来的“道路”。
绿化方面:校园广场内多为自然式生态型绿化景观,部分设有人工痕迹的种植绿化带等。
科技楼前广场为去年新建,景观建设开始注重空间的功能性。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景观只注重形式,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师生无法参与到景观中。
(三)校园广场改进意见
科技楼前广场坐落于校园中轴线上,是校园内最大的活动场地。校园内结合交互理念设计,为发扬校园精神和突显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景观设计中,我们为结合科技综合楼建筑内涵,设计出具有数字化的景观小品设施,增强师生的参与性、趣味性。
1、景观小品——风香座椅
在广场的休闲空间处,设置“风香座椅”。运用交互设计中三觉化原则(视觉、听觉、触觉)为设计导向。有效利用风力发电。将可持续性发展资源利用最大化。风香座椅将简易型螺旋装置连接着旋转式香囊。在风力的带动下,香囊为使用者带来嗅觉的感知。风力转动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照亮座椅周边。这样便能增加景观小品的使用率,解决夜间无灯光带来的不便。 巧妙地设计手法,将单一的景观设计变“活了”,在师生休息的同时,通过嗅觉 的香气进行文化的互动,从而引起使用者的精神共鸣。当一个个局部体验同时作用于景观空间时,为整个空间带来不同层次的景观体验。
2、景观小品——声声入耳
声声入耳的回声廊架同样运用“三觉化”原则作为理论指导,突出听觉交互在空间中的应用。听觉作为继视觉之后人体第二大感官体验,对交互设计的运用中具有较深远的影响。不同的声音,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差异化的情感共鸣。
声声入耳模拟的是回声装置。廊架内包含多个感知装置。当人们穿过廊架时,不同的人数、不同的声音。反馈给装置,产生差异性的景观体验。通过感知人们的行为,将声音反向传递于人们,从而形成听觉上的交互体验。通过这样的交互方式既增强了景观空间的趣味性体验,也使人景产生了互动,完成信息的双向传递。
广场内绿化方面,在每棵树上都安置了“名牌”,即植物二维码扫描装置。随着二维码的逐渐热门及简易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快速地从二维码中了解到植物名称、科属。对植物树种,有了文字版更深层的内在了解。与此同时,随着5G时代的逐步到来,更丰富形象的扫描效果,给参与者更加强烈刺激的体验感。
五、结语
交互性景观设计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使用者的需求而产生的产物,并不断发展。当人们意识到景观交互的重要性时,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需要新的景观交互设计案例,不断摸索前进。将交互理念运用到更多的景观设计中,不局限于广场、校园广场等。交互性景观设计从体验者的需求出发,注重景观的人性化、需求化,对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倩.以交互设计理念为指导的福州海峡金融街城市广场景观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2017.
[2]张明明.新时代景观设计中的“人景交互”[J].价值工程,2011,30(34):88-90.
[3]李悦.立体绿化景观装置的“交互设计”探索[J].装饰,2016(09):138-139.
[4]车元元.校园消极空间再生性研究[J].山西建筑,2008(2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