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素描在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运用
2019-09-28刘冰
刘冰
摘要: 线性素描是把中国画中的线与西方画中的体面相结合,形成以线感性的浮雕式造型形式。通过线条来表现人物的体积与结构,忽略光影、阴暗等外部因素。在将线性素描运用到中国画的同时,还要注意与中国传统笔墨之间的结合,表现出中国画中独有的气韵美。
关键词: 线性素描;结构;传统笔墨;气韵
一、简述线性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盛唐时期,我国人物画发展达到顶峰,但是由于画家用“目识心计”的观察方法,加上古人重“传神”而轻“形似”的写意造型,使中国人物画在发展中的造型基础薄弱。在以后的发展中形成千人一面的程式化造型。直到明清时期,西洋传教士作为当时文化的传播者将西洋绘画带入到中国。西洋绘画中的写实绘画技法,恰恰弥补了中国传统绘画在人物画中造型的不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徐悲鸿、刘海粟等艺术家为主要代表,将西方写实主义运用到中国的美术教育当中。徐悲鸿主张以素描为人物画造型的要求,在以后的实践中以“徐蒋体系”为代表,为中国人物画在造型发展中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从而影响到黄胄、周思聪、史国良等艺术家。在潘天寿与潘公凯先生的学术思想影响下,1993年唐勇力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提出了“线性素描”这一理论概念。“线性素描”就是把中国传统的用线表达与西方绘画中的体面相结合,排除西方素描当中的阴影等因素。展现的是以线的形式表现物体的结构、体积、轮廓等。除此之外,线又具有表现性,通过画家的主观意识根据画面所需要去丰富画面,符合形式感。
我们也可以借鉴西方绘画中以线感的素描去表现绘画的画家,来更好的完善自己对线性素描的表达。例如,19世纪法国画家安格尔、美国当代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印象派大师德加、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画家荷尔拜因等。这些大师都是我们在学习线性素描时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但是从根源来说,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还是有差异的。不能照抄照搬,要与我们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出適应性的改变。
二、线性素描与中国传统笔墨的结合
中国传统绘画人物中主要以线描为主要表现技法去描绘物象。线是中国绘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中国画中的魂。其最核心的表现技法是传统的“十八描”。与此同时,在老庄哲学影响下,传统文人画中非常注重展现内心精神。“逸笔草草”用笔墨去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性情。这就出现了所画人物皆有笔墨“意趣”,没有结构。但是将这两种绘画技法沿袭到至今,放入现代人物画中,存在着必不可少的冲突。我们在“师古人”的同时,又不能完全拘泥于古人。这就需要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将线性素描与我国传统笔墨相结合。
写意线性素描在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结合中,要求画家能迅速捕捉对象的总体特征,瞬间发现、分析并加以综合,是水墨人物画造型的基本要求。深入观察所描绘对象,在复杂的外貌形态中能快速抓住人物的内心精神特征,言简意赅地在画面中表现出画面主体该有的结构。虽然写意线性素描所用的炭笔、炭条等工具不及毛笔的特性,但是在转变为水墨人物画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水墨人物画运用简化的线条准确概括人物形象,同时用笔的轻重缓急也体现了书法的书写行。线与面的结合中就是笔与墨的结合,在调子的运用中,利用墨的干、湿、浓、淡去皴、擦,表现出结构与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可以表现衣服的质感、肌理等。画家在画一幅作品时,应该巧妙的设计墨与墨之间的浓淡、黑白灰关系。使画面相互呼应。在用颜色染脸和手时,应然在结构部位。水墨人物画的笔法和墨法既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临摹,也不是仅仅靠主观印象去描绘。而是对描绘客观物体同时更加强调主观感受和表现,在线和调子的运用上更加自由,增强笔墨趣味性。在绘画训练时,我们可以参考国外艺术大师费欣、赤松俊子等优秀作品。
三、总结
线性素描是通过借鉴西方的素描与中国线描相结合而产生的。在西方素描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化的绘画元素,可以使中国人物画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能更科学、更严谨。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不可本末倒置。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绘画方式与风格多种多样,我们既要吸收外来文化,也要保留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通过绘画更真实的表达当代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术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唐勇力.学院30年——教学·创作·研究[J].美育观察,2012(09):46-51.
[3]唐勇力.中国画基础素描教学研究——线描、线性素描极其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2010(01):94-101.
[4]刘波.线性素描应用于写意人物画造型教学过程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6(3):130-133.
[5]李燕燕.谈中国绘画之线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2(13):14-15.
作者简介:刘冰(1995-),女,蒙古族,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辽宁师范大学国画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邹建君,教授,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