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莱辛“包孕性顷刻”的美学特征

2019-09-28邵倩贾舒捷

艺术大观 2019年12期
关键词:莱辛美学特征

邵倩?贾舒捷

摘要:18世纪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包孕性顷刻”的学说,认为画家应该选择所有“动作”中内涵最丰富、最耐人想象的片刻来创作,从而达到“引而不发”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包孕性顷刻”的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绘画、电影等艺术作品,阐述莱辛“包孕性顷刻”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莱辛;包孕性顷刻;美学特征

莱辛是德国赫赫有名的戏剧家、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他在其著作《拉奥孔》即《诗与画的界限》中曾提出“包孕性的顷刻”的观点,这一美学观点对艺术创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一、“包孕性顷刻”的概念由来

“包孕性顷刻”是一种美学理论,它是莱辛在他的名作《拉奥孔》中提出来的。雕像群《拉奥孔》是其著作中主要研究的对象。《拉奥孔》群雕是古罗马的著名雕塑家阿基桑得罗斯和其两个儿子共同智慧的结晶,他们以这个传说进行了构思创作。“莱辛觉得造型艺术受到特定的时空限定,要想创作出启人想象、耐人寻味的藝术作品,就要选择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能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晰的理解。”“包孕性顷刻”便由此得来。这一学说以后的文艺理论家在艺术创作和研究中提供光明的道路,并为艺术创作家开辟了一个捷径。

“包孕性”从字面上来看是“怀胎的”,从艺术创作上来说是指“暗示性的”。“包孕性顷刻”可称之为“最富有魅力的顷刻”,也可以称作瞬间的艺术。从审美效果的因素观察,作品能够调动观者的审美想象力是其“包孕性顷刻”的最大功用,“包孕性顷刻”是一种状态,因此,这一顷刻可能在顶点前面也可能在顶点之后,它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这一美学观点强调,艺术家在其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选择最能够激发灵感的那一顷刻,从这一顷刻的角度考虑可以深入的揣摩前后顷刻的整个历程,因此能够把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表达清晰。

二、“包孕性顷刻”的美学特征

莱辛强调,画家应 “选择最富有包孕性的顷刻”,因为这一顷刻是“最能产生效果的”,因此它具有概括瞬间情绪、表达永恒情感以及提供丰富想象的美学特征。下面就从时间、空间及内容几个方面入手,以具体的艺术作品为论据,来重点论述“包孕性顷刻”的美学特征。

(一)包前孕后、概括瞬间

“包孕性顷刻”它是代指的一个状态,是指的某一个点,但不是所有,它所代表的只是一个瞬间,而所指的这一瞬间出现的那一刻有着明确的要求。在艺术创作中创造“富有包孕性的顷刻”是绝不能选择和塑造到达顶点的顷刻。我们在它内部越能想出更多更多的意蕴, 也就一定越相信自己看到了这些东西。例如在好莱坞的经典影片《盗梦空间》中,男主随身携带的图腾——小陀螺,在影片中出现了好几次“富有包孕性顷刻”的瞬间,特别是结局的最后一次,堪称“包孕性顷刻”的经典之作。小陀螺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它是一种图腾,是男主用来区别现实与梦境的工具, 当男主深处梦境中时,小陀螺会一直不停的转动下去,影片的结尾,男主见到了自己的孩子,接着画面转向最后一幕,特写的旋转的陀螺, 转的越来越慢,慢到将要倒下的那一刻,画面戛然而止,影片结束,观赏者对小陀螺的含义有一个前期的认识作为铺垫, 但在影片结束的时候还能激发想象力,使之耐人寻味、富有暗示性,这便是“包孕性顷刻”所具有的包前孕后、概括瞬间的美学特点。

(二)暗示性和想象性

“包孕性顷刻”除了概括瞬间、表达永恒感情这两个显著的特征,还有一种重要的特征,即暗示性和想象性。莱辛认为,最富有包孕性的顷刻,就是给作为一个赏识者所具有的想象以比较充裕的瞬息,人们越过这一刹时的情绪,可以尽情的想象未来发生的事情,所以说这个顷刻,是富有暗示性的,是能够让人发挥想象力的。

(三)表达永恒情感

“富有包孕性的顷刻”,应该具有着传递永恒情感的作用,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一定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这里谈的则是和稍纵即逝的东西恰恰相反,就像看了一场球赛或者外地旅游,可能这种体验当时特别开心和幸福,但是很容易迅速忘记。那么“包孕性顷刻”则是强调一种永恒性,即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完全不同,强调一种永恒性。因为真正的永恒情感则是深远持久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谈则就要求艺术创作者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把握好这个原则,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永恒的情感,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这一个顷刻,就是“最富于包孕的片刻”。这些观点都在表达着包孕性顷刻所记录的画面虽然只是一瞬,或者是静止的,但表达的感情却是永恒的。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在著名作品《蒙娜丽莎》中刻画的微笑,这个笑容不是到达顶点的狂笑,而是一种平静的微笑,极富神秘感你,又能引起人们的联想。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著作中论及诗与画的界限,提倡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古典主义并强调温克尔曼以斯多噶派立场出发对拉奥孔群雕不哀号的解释所存在的片面性。莱辛和温克尔曼对拉奥孔诗和雕像一个哀号一个不哀号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理解。莱辛认为荷马的英雄们忠于人性,拉奥孔群雕表现的并不是斯多噶派的“静穆”,诗中,拉奥孔的哀号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雕塑艺术遵循“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则”原则,使剧烈的痛苦造成的面部扭曲让路给美,这样就没有破坏雕塑整体的美感。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承袭了造型艺术雕塑中美的表达方式,电影监督在面对画面中人物动作的安排时,也会面临同样的抉择,究竟哪一种表达方式才能体现剧中人物性格并为剧情服务,作出最优选择是导演面临的真正的选择困难症。莱辛看到诗与画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的差距同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强调诗画一体的观点有区别,莱辛认为,画由于媒介的限制描写动作时只能选用动作的某一顷刻,诗则必须“化静为动”或借“美的效果”来写美,两种艺术形式对美有不同的表达。电影艺术形式更接近于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

莱辛认为,拉奥孔群雕处理的很好。拉奥孔在叹息,想象就听得见他在哀号,但他在哀号,想象就到了止境。电影艺术属于动态艺术大大弥补了静态艺术的不足,但是长镜头段落、定格镜头、慢镜头及演员静止镜头都需要观众在这一刻凝神静气,悉心感受,也正是这些似静非动的画面带动了电影的节奏和整体情感表达,正如交响乐篇章中几段适时的停顿,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导演在这些片段的选取中应避免稍纵即逝的动作,选取最富有暗示性的,给想象留有余地的顶点前的顷刻,即“最具包孕性的顷刻”。荒诞黑色幽默喜剧《绑架门口狗》中,李成宰由于公寓狗吠加上自己工作升迁不顺,于是抓住小狗欲从楼顶扔下,这一幕刚好被正在楼顶试望远镜的裴斗娜从对面看见,这一段尴尬的静态对峙持续了一会,伴随着李成宰把狗扔下的动作,爆发了二人的追逐,静态的对峙引发了动态的剧情爆点。随后剧情戏剧性的发展,李成宰怀孕的老婆养了一条狗交给他带去散步,在一阵迷雾散去后却不见了踪影,这段节奏非常舒缓,雾气缓缓袭来,慢慢消散,几乎静态的画面却埋藏着一个巨大的转折,老婆心爱的狗走失了,这为之后李成宰无奈由偷狗人变成找狗人的剧情发展铺平道路,整片的高潮伴随着和老婆争吵到来。片尾,李成宰和裴斗娜失落的贴了一墙的寻狗启事,画面呈中景,几乎没什么“风吹草动”,静态的画面使节奏舒缓下来同时和之前丢狗人贴寻狗启事的画面形成对比,身份的转变嘲讽意义十足。

三、“包孕性顷刻”的美学价值与影响

他的这一美学观点在美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富有包孕性顷刻”这一理想的顷刻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而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独有的特点,才使其在艺术中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莱辛.拉奥孔[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83.

[2]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胡经之,王岳川.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猜你喜欢

莱辛美学特征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身份探索之路
阆中手工打结丝毯技艺的传承人保护探议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莱辛戏剧《智者纳旦》中的宗教宽容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