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女性形象
2019-09-28肖娴
肖娴
摘要:本文以美国流行音乐的歌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析歌词中建立的当代女性形象。研究发现,当代美国流行音乐中存在女性刻板印象,但有向多元化转变的趋势;并运用文本分析法揭示美国流行音乐中性别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和性别权力意涵。
关键词:美国流行音乐;社会性别;女性形象
一、研究内容与对象
本研究以当代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内容,并提出以下假设:当代美国流行音乐中存在女性刻板印象,并将歌词中表达的女性形象分为刻板的、多元的与无陈述三大类。
选取美国Billboard音乐排行榜从2003年到2018年的年度金曲中排名前5的歌曲,剔除重复歌曲后,总样本共75首歌曲,重点针对歌词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描绘美国流行音乐中性别角色形象的整体概貌。然后,运用文本分析法深入剖析歌词文本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力量。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美国流行音乐中的性别角色概貌
1、男歌手的歌曲在数量上居多
根据歌手性别构成的研究结果,在75首歌曲中,由男歌手演绎的歌占61.7%;而由女歌手演绎的歌只占34.3%,女歌手的歌曲几乎只占男性歌手的一半。可以发现,男性视角的声音、情感和思想被更多地呈现在流行音乐排行榜上,这就意味着男性歌手的歌曲更受大众欢迎,并拥有更大的表达空间和更多的话语权。
2、爱情是最普遍的主题
研究发现在全部歌曲中,描述两性关系的歌曲66.7%。第二大主题是派对狂欢与自我释放。在主题为两性关系的歌曲中,描述爱情的歌曲占50.7%。由此可见,两性关系,尤其是爱情,是美国流行音乐中最普遍的主题。
(二)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女性形象
1、女性形象的呈现以刻板为主
在所选歌曲中,女性的呈现以刻板形象为主。有46首歌曲中描述的女性形象是刻板的,这些歌曲占61.3%。而呈现女性多元形象的歌曲仅占总歌曲的13.3%,描述刻板形象的歌曲高达多元形象歌曲的4.6倍。由此可见,当代美国流行音乐中存在女性刻板印象。
2、女性刻板形象以“性对象”、“被动的”女性为主
进一步看,在女性刻板形象的描述中,多将女性描述为“性对象”,且主要都由男性演唱,这类歌曲的比率高达30.7%。
在歌词中,男性只注重女性的身体特征而忽视其独立人格及性格品质,将女性曼妙的身躯、性感的臀部、轻柔的娇喘视为激发男性官能快感的工具、放纵狂欢的催化剂,女性只是男性观赏的玩物、放松之余的服务者。这些展现官能美和裸露身体的女性形象成为了激发男性官能快感的“审美”客体。
在《You're Beautiful》中,男性在歌词中不断强调女孩的美丽,他爱上女孩只是因为其美丽的外表在人群中非常出众。即使从没有跟她说过话,也一点都不了解她,男孩仍然爱得不可自拔,甚至计划从另一个男人身边夺走她。这一类歌词中呈现的女性,不是一个拥有才智、品德等方面描述的完整形象,她只是一个漂亮空虚的外壳。甚至《Boom Boom Pow》还出现了“性感美女的保质期更长”这样的观点,这是对女性的严重物化。
除了将女性描绘为性对象外,美国流行歌曲还倾向于将女性描绘为“被动的”,这类歌曲占15%。这类爱情歌曲中,男性在两性关系中占主动地位,而女性被描述成受其牵制的对象:她们或在情感上依赖男性,脆弱而无知;或在金钱上依赖男性;或被男性伤害仍被動等待男性归来等。如此一来,通过歌手给性别角色赋予特定的、同质化的形象之后,裹挟着大众对歌曲文本的理解,性别偏见就显得自然而然、甚至理应如此。久而久之,性别文化在社会中的根基越来越强大,即便没有为其提供任何佐证,它就成为大家普遍默认的规则。
(三)女性形象有向多元变化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流行音乐中女性形象的动态变化,将所选样本音乐分为两组,相较于2003-2008年的歌曲,2009-2018年中描述刻板女性形象的歌曲占比下降,从85.7%下降到了78.6%;而描述多元女性形象的歌曲占比从14.3%上升到了21.4%。利用spss软件对这两组歌曲中的刻板女性形象与多元女性形象做卡方检验,结果P<0.05,说明前后两组呈现的女性形象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美国流行音乐的女性形象有向多元化转变的趋势。
三、研究总结与建议
首先,本研究发采用量化研究发现,男歌手的声音被更多地表达出来;爱情是流行歌曲中的普遍主题;美国流行歌曲中存在女性刻板印象,并以“性对象”的和“被动的”女性为主;女性形象虽然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整体上仍被刻板呈现。紧接着,本研究采用质化分析方法进一步批判地分析了美国流行音乐中的性别意涵。
另外,本文将量化与质化方法相结合,虽兼顾了整体概貌描绘与权力意涵分析,但在两方面都稍显不足。因此,未来的研究可根据时代特征设立更细致的形象指标,并结合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等理论以加强批判力度。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D and Robinson,V. Introducing Womens Studies,Macmillan,and Practice,Mac Millan,1997.
[2][法]西蒙·波伏娃著.第二性[M].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3]王丽燕,孙英.浅谈女性在音乐中重获诠释[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