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东省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发展现状
2019-09-28周孟君
摘要:山东省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文化源远流长,并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生活方式,如果加以妥善保护和管理,将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很多文化资源无法被转化成有效发展要素,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要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如果不思发展,或者开发过度,甚至无序发展,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济;手工艺;发展现状
齐鲁大地在中华文明史创造了奇迹,传统文化的发展依据山东省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山东传统文化多姿多彩, 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莱西葫芦雕、高密剪纸、淄博美陶、日照农民画、高密扑灰年画等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依赖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传统文化的发展更离不开经济的带动,应采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发展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从以下几大类别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进行浅析说明:
(一)染织绣类。文登市是“鲁绣之乡”,目前主要发展实体经济,产业化生产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带动了纺织业、旅游业的发展。鲁绣的生产工艺包括:纯手工刺绣、机绣和电脑绣花等。因纯手工刺绣时间长、工作量大渐渐被机绣和电脑绣所替代,在同行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塑作艺术类。小郭泥塑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同构成了小郭泥塑的当代价值构成体系。小郭泥塑根据现今社会的需求打造出自己的独特文化品牌,转换市场定位,增加产品的创新性,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三)剪刻艺术类。高密民间剪纸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国家和政府提倡大力发展民俗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其文化价值。但是传统的手工艺面临着失传,没有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没有形成自己的剪纸品牌,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
(四)雕镌艺术类。传统手工艺东昌葫芦雕刻在发展过程中,因取材广泛、技法多变、精雕细刻,并凭借运河潜运繁盛之利,销往全国各地,年销量在3000万个以上,销售额近亿元;东昌葫芦雕刻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自己的生产产业链,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开发出更具有创意的产品,吸引国内外人士和社会的关注。
(五)绘画艺术类。高密的扑灰年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堪称“中国一绝”。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高密朴灰年画不再循规蹈矩的重复传统的画稿,开始创作一些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新作品。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体现价值,也要在制作工艺、题材内容、色彩、技法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发展下去。
(六)编织艺术类。博兴草编的制作工艺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特点,如果加以生产和利用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博兴草编主要采用互联网和实体店铺推广,产品制作异曲同工,没有创新点和特殊的制作技巧,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经济回报率低。
(七)扎糊艺术类。潍坊风筝制作经济的收益相对较低,手工艺人的传承和地位一直遭到贬低,等不到社会价值的承认。就风筝行业的本身发展来说,风筝的创新能力和设计人才的缺失导致市场经济的收益弱。
(八)陶瓷艺术类。淄博陶瓷的产业链基本完备,在此情况下更应该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质量,从功能驱动转变为基于用户使用行为注重亲身实践,把关注度放在用户身上,发现新的创新机会,扩大该行业的应用前景,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发展。
二、对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从研究消费群体入手,通过整合和重构资源,设计开发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创、文旅产品。加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跟随习主席指标让设计引领未来,给设计赋予新的动能。
(二)从产品的品牌、设计、工艺等环节切入,创造自己的产品代言品牌,开发新技术、新材质、新创意,开创新的旅游产品市场,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内涵。
(三)通过与知名院校和设计公司交流合作,着重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和设计元素融入产品的设计中,使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四)加强政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站等新闻媒体的力量开展专题、人物访谈、作品鉴赏、工艺展示等活动让人们真正的去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成果,利用大型的商务会谈、文化交流大会等活动通过展览、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高淼.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8(11):161-162.
[2]李淑元.鲁绣发展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对山东省鲁绣市场的调查研究[J].商,2015(52):212-213.
[3]赵越.关于玉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018,35(05):71-73.
[4]高崇.“文化与经济”研究綜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05):2-8.
[5]王鸿.论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J].理论探索,2005(06):92-94.
[6]王钦鸿.山东省民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07):127-130.
[7]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0.
[8]张道一.中国文化传统与民艺层次[N].中国艺术报,2012-06-29(008).
作者简介:周孟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