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应该让学生“走到舞台中央”

2019-09-28徐进

关键词:学生主体核心素养

徐进

摘 要:高三语文复习任务重、压力大,课堂往往成为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学活动中,老师不是“主导”而是“主宰”,学生不是“主角”而是“配角”。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走到舞台中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打破“题海战术”,避免“原地打圈”,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学生主体;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126-2

要想提高高三语文复习实效,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转变教学思想;二是丰富教学形式;三是注重知识建构。笔者下面谈谈教师应如何围绕这三点加强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聚焦高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学思想

1.加强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新课改要求下的素质教育,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是一项师生双边的互动活动,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始终贯穿双向交流。尽管高三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但教师切忌“一言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保有学习的热情,对复习怀有新鲜感。

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提出的异议和问题要虚心听取,不可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要以宽容的心和学生交流讨论,要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进行师生双边活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激发思维碰撞,让学生敢于发声、乐于发声。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

2.聚焦高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四大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也是将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和任务。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已经渗透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以作文为例,命题内容逐渐转向家国情怀、审美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如2016年全国卷“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2017年江苏卷以“车”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发展,2018年浙江卷对“浙江精神”的探讨……要求学生审视自我,关注社会,理性思辨,感悟生活。由此可见,语文高考命题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风向标,语文教师既要立足于新课标与新考纲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实际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深刻体会核心素养的积极影响。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复习前,教师应对复习形式进行深入研讨,从而对复习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和整合。高三教师不仅要精细研究、精心选题、精要讲解,更要精妙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始终对语文学习保持适当的兴奋度。

1.自主命题。首先,以近几年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巧妙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对今后此类考题作前瞻性预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你看到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你觉得出题人的意图是什么?你是按照怎样的答题思路答题的?你觉得答案设计合理吗?你认为这类题将来会怎样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研究出题方向,让学生自己命题并设计答案。

其次,采用变式训练,陈题新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例如2018年苏州一模卷曼斯菲尔德《苍蝇》,问题是“简要概括你对小说中苍蝇形象的理解”,我们可以将问题改为“请分析小说中苍蝇形象的作用”,由对“形象理解”的考查转变为对“形象作用”的分析;如2018年江苏高考诗歌张籍《寄和州刘使君》中的问题“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将问题改成“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由对“意”的考查转变为对“法”的辨析。设问角度的改变,不仅使经典题重新焕发了活力,提升了其有效度,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

2.课前演讲。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给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从搜集素材到筛选整合,从形成演讲稿到流畅表达,既开辟了学习语文的新途径,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演讲的内容可以结合现阶段的专题复习,如讲解一首诗、分析一种答题技巧等;可以结合作文素材积累,如介绍一个人物、一部作品等;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以“青春”“奋斗”“梦想”等为话题;还可以结合新闻热点,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学生们在分享中拓宽了眼界,提升了素养,获得了自信,坚定了方向。

3.互助交流。高三复习课,不应是“满堂灌”“满堂问”,而应该让教师退到幕后,让学生走到台前。教师要尽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多采用互助交流的形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协作和分享。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交流、互批互改练习、小组合作专题研究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取长补短。

4.片段写作。在作文教学方面,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变“以教师讲解为主”为“学生训练为主”,要将“篇章写作”与“片段写作”相结合。片段训练用时少,学生乐于接受;篇幅短,便于当堂反馈;训练灵活,针对性强。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抵触情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在内容上要多元,如人工智能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40年之我见、高考我来了、春满校园等;在形式上要多样,如拟标题、写提纲,写开篇结尾,主体段落训练等;在评价上要多面,要将教师批改、互批互改、自批自改相结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材作为范本进行片段作文的模仿训练,比如以荀子的《劝学》为例进行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训练,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学习先驳后立的方法,以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为例学习生动细腻的描写手法……当然,不仅限于课文,还可以寻找经典的文章作为范本,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仿写训练。

三、注重知识建构

在高三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讲知识,不做方法分析,重感性分析轻理性归纳;只重视单个题目、题型的讲解,缺少由点及面的延伸拓展。学生头脑中的语文知识是零碎、分散的,没能形成知识网络,很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个别的、零散的知识、信息,通过分析、归纳,系统形成知识的整合和建构。

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梳理一些题型的共性,把相关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在讲解时,启发学生对该类题和体系中其它相关题型进行对比,这类题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片段,而是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中分析、讲解知识,学生不仅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得透彻,还会加深对这个知识体系中其他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答题时的出错率也会更低。比如在讲解2017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一题时,我将其与2008年的《侯银匠》“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2010年的《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和2011年的《这是你的战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题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对“把握小说中物象的意蕴和作用”这类题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

要围绕专题复习,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分类整合。比如在复习文言文专题时,进行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归纳;在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时,进行常见意象、常考手法的整理;在作文素材积累上,以“人物”“话题”“作品”为专题进行素材归类……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点”连成“线”,由“线”变成“面”,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