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对高危孕产妇的影响

2019-09-28王硕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王硕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危孕产妇接受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124例高危孕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62例。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产前检查与护理, 观察组孕产妇给予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新生儿1 min阿氏(Apgar)评分及待产时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6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2%, 产后出血发生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待产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8.6±6.3)、(37.2±5.9)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4±8.6)、(52.9±7.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10分占比为91.9%, 高于对照组的7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危孕产妇采取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待产时的心理状态, 提高自然分娩率, 减少产后出血, 对保障新生儿健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危孕产妇;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95

近年来, 随着女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 妇产科临床所收治的高危孕产妇人数逐年增多, 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程度[1, 2]。本研究在高危孕产妇中采取了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 并与常规产前检查与护理比较, 旨在减少高危孕产妇的临床风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24例高危孕产妇为研究对象, 所有对象均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中高危妊娠的诊断标准, 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62例。对照组孕产妇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6.5±3.9)岁;初产妇34例, 经产妇28例;枕前位48例, 枕后位14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20例, 合并妊娠期糖尿病35例, 合并心臟病7例。观察组孕产妇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26.8±3.4)岁;初产妇35例, 经产妇27例;枕前位46例, 枕后位16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19例, 合并妊娠期糖尿病37例, 合并心脏病6例。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产前检查与护理, 依据常规临床经验开展产前检查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孕产妇给予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 在进入孕24周起实施相关措施。具体如下。

1. 2. 1 产前评估 根据标准持续对孕产妇开展高危评分, 全面了解每位孕产妇的生理状态, 了解其基础疾病及其病情程度, 掌握孕产妇情况后再辅助完成各项产前检查。同时, 指导掌握胎动计数的评估方法, 要求定期自行开展胎动计数, 在异常时及时上报给医务人员。

1. 2. 2 健康教育 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交代基础疾病及其对分娩形成的不良影响, 要求患者存在任何不了解问题时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 从而减轻孕产妇对基础疾病的恐惧情绪, 提高临床依从度。

1. 2. 3 心理干预   掌握孕产妇的产前心理状态, 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其心理精神问题, 建立积极的分娩信心。

1. 2. 4 生活指导 全面整合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详细登记患者的电话与微信等联络方式, 定期与孕产妇进行联络, 加强健康教育实施深度, 对于住院孕产妇需将其基本情况详细交代给交班护士。在饮食、睡眠与运动方面均给予合理的指导措施, 尽量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与高微量元素的食物,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需严格控制钠盐与糖类食品的摄入量, 要求孕产妇保证充足的睡眠,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促使其持续维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与身体状况。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 以产后2 h出血>500 ml为产后出血。②比较两组孕产妇待产时SAS、SDS评分, 待产时采用SAS、SDS评估孕产妇心理状态, 分数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 新生儿娩出后开展

1 min Apgar评分, 评分<4分为重度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8~10分为正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孕产妇待产时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孕产妇待产时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10分占比为91.9%, 高于对照组的7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产前护理主要是指在分娩前针对孕产妇开展一系列的护理管理措施, 通过有效护理来抑制产妇与新生儿的临床风险, 是改善母婴健康及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3]。近

年来, 伴随我国二胎政策逐渐放开, 各级医院妇产科所面临的高危妊娠孕产妇人数不断增多, 同正常孕产妇相比高危妊娠孕产妇具有更高的母婴风险, 具备更高的剖宫产倾向, 并且母婴并发症显著较高[4]。相关研究表示大部分高危孕产妇均会伴随明显的产前焦虑情绪, 而不良情绪不仅会对分娩进程与分娩方式形成影响, 甚至会加重孕产妇及其胎儿的临床危险[5]。产前护理不仅需要保证孕产妇按时接受各阶段的产前检查, 还需要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相关措施, 在缓解孕产妇心理障碍并提高其临床认知后, 良好保障其顺利的分娩过程[6-8]。本研究共选取了124例高危孕产妇, 随机分组后分别开展常规产前护理与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观察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6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2%, 产后出血发生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待产时SAS、SDS评分分别为(38.6±6.3)、(37.2±5.9)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4±8.6)、(52.9±7.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10分占比为91.9%, 高于对照组的7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开展护理, 观察组孕产妇待产时心理状态获得显著改善, 其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 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 并且新生儿Apgar评分表现更佳, 体现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在高危孕产妇中具有可靠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针对高危孕产妇采取预见性产前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待产时心理状态, 提高自然分娩率, 减少产后出血, 对保障新生儿健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宁娟. 产前护理需求及护理干预对高危孕产妇的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8):168-169.

[2] 陈明芳, 赖少芳, 林少英. 产前门诊护理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中国临床护理, 2018, 10(2):144-146.

[3] 蒋桂军. 关于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服务探讨.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 4(21):145.

[4] 郭淑惠. 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 19(6):133-134.

[5] 赵丽华. 加强管理高危孕产妇对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作用.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5):107-108.

[6] 岳维琴.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的需求以及护理干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36(61):193.

[7] 孟祥波. 产前护理干预对高危孕产妇的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5):227-228.

[8] 钟传兰. 高危孕妇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1):3005-3006.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