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生活化、游戏化美术教学组织策略的研究

2019-09-28沈国英

关键词:组织策略游戏化美术

沈国英

摘 要:美术教学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游戏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美术教学游戏化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纠正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游戏化;美术;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088-1

近年来,生活化、游戏化教学逐渐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青睐。然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领悟“生活化”“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在美术中仍以技能技巧为主进行美术范画教学。这样做,严重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并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需要的基础上,选取自然、生活化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中,提升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还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引导幼儿挖掘身边可以再利用的物资,培养了幼儿环保节约的美德,树立了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一、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工具,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大千世界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产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兴趣取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生活化的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1.挖掘自然材料,创意玩画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随手可得的叶子、各种花草、蔬菜、鹅卵石等易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大班幼儿在绘画、泥工、剪贴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合理地根据材料的材质、形状与颜色,很快栩栩如生的鹅卵石小鸡、鸵鸟;蔬菜拼贴画、花草蛋糕……在孩子们的想象、创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创造的愉悦。

2.运用生活材料,趣味玩画

生活就是大课堂,让幼儿从生活材料入手,以游戏为切入点,感受奇妙的游戏之旅。我们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生活中的物品,例如:鞋子、球、手套、玩具、果蔬、软垫、饮料瓶、果冻壳、纸杯子、旧牙刷、报纸、石头等等材料,大胆地进行色彩游戏及借形想象创作。可以用手套套在手上刷上颜色后印色,再根据形象想象,一只只鸽子、孔雀、小鱼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再有穿上鞋在颜料里踩踩,又在纸张上走走,根据鞋印进行想象添画,小猫吃鱼、小蚂蚁抬花生等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诞生了,这种作画的惊喜和乐趣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

二、创设游戏情境感知和体验,营造美术创想的氛围

《指南》中指出:“幼兒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例如美术活动《线》,把生活中常见的线条作为教学媒介,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找出、说出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线条,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各种线条,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感受到了各种线条的特征和美。

三、利用游戏化的创作方式,让幼儿享受美术创作乐趣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滴画、染画、喷画、拓印、滚画、吹画、泼墨画即是游戏又是美术活动,而且它们各种浑然天成的画面给孩子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于是我们采用多变的绘画形式,丰富的工具材料,让美术创作方法简单、有趣。如利用抹布、海绵、袜子等材料沾上颜料水,在地板上、瓷砖墙上玩打水仗的游戏,利用留下图案进行借形想象的美术创作,这时的孩子作画时的全神贯注神态,俨然就是一个小画家。

四、使用游戏化的指导语,引导幼儿彰显个性的美术创作

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儿童绘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也是他们对外部的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例如在美术活动泼墨画梅花时,游戏化的儿歌指导玩出“梅花”,两位幼儿各拿着纸张的一边,往纸张的一端泼墨,配合着边念儿歌:“抬、抬、抬花轿,一勺墨水来坐轿,摇啊摇,晃呀晃,变出一簇梅枝来,”晃动的墨在纸上流出纵横交错的枝条。只有让孩子充满自信,他们才能乐于去创新。

五、利用游戏化评价,调动幼儿创作热情

如果说孩子们的美术创作过程是一幅幅张扬其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就算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评价的时候,就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在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上。如绘画“美丽的花朵”,请幼儿来扮演蜜蜂、蝴蝶等去花家做客;美工活动“制作面具”中,孩子们戴上自己制作出来的面具参加化妆舞会;泥工“海底的动物”时,让孩子把自己创作的海洋生物布置成“海洋馆”,在情境中让幼儿介绍和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调动自己的创作热情,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其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选用自然、生活化的材料,借助情节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的美术游戏体验中完成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刘峰.“冷板凳”上的艺术综合课——艺术综合课实施困难的原因剖析[J].美育美学研究,2012(02).

[3]周红.加拿大LTTA项目对我国学前艺术综合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版,2010(08).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游戏化美术
美术篇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