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用于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2019-09-28于龙李辉谭志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5期
关键词:植皮优良率皮瓣

于龙 李辉 谭志明

【摘要】 目的 研究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用于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的42例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记录分析所有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愈合情况:优19例, 良21例, 可2例, 差0例, 愈合优良率为95.24%;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植皮及皮瓣坏死等, 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 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术用于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良好, 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愈合优良率, 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术;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30

手外科中, 手指末节掌侧皮肤组织缺损是常见病之一, 具有较高发生率。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发生缺损后往往伴随着指骨、肌腱等深层次组织外露、损伤, 加大了治疗难度[1]。现阶段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较多, 利弊参半。临床相关研究表明, 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术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术后患者手指皮瓣存活率高, 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 修复效果良好[2]。为探寻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用于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特作出该项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到本院行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的42例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 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7岁, 平均年龄(49.66±9.89)岁;其中9例拇指, 6例食指, 11例中指, 8例中指, 8例小指;皮肤软组合缺损面积(1.15 cm×1.05 cm)~(2.30 cm×2.00 cm);25例合并指骨骨折, 17例合并肌腱损伤;受伤至治疗时间1~3 h, 平均受伤至治疗时间(2.45±1.20)h。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 具体操作: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给予局部麻醉处理, 麻醉起效后對其进行创面清理;若患者存在指骨骨折情况则先给予其骨折复位治疗, 应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术;若患者存在指伸肌腱断裂情况则先给予其十字交叉缝合法对其断裂处进行修复;若患者存在屈肌腱断裂情况则先给予其连续缝合法联合Kessler缝合法对患者断裂处进行修复;然后对患者的缺损形状进行观察, 对其大小进行测量, 然后在患者的患指中节背处或近节背侧进行皮瓣设计, 并对其皮瓣血管蒂位进行确定, 主要依据皮瓣转位覆盖创面的位置确定在其的尺侧或桡侧;设计结束后沿着患者设计线对其皮肤逐层切开, 直至其指伸肌腱浅层, 切开过程中将其皮下组织内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近端钝性分离后进行游离切断作为备用;对患者的蒂部进行游离后旋转, 然后沿着开放隧道将皮瓣覆盖于患者创面, 然后在从患者的腹部取全厚皮片进行植皮, 植皮结束后给予加压包扎处理, 术闭后给予抗感染、患肢固定、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和护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分析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愈合情况评估主要分为优、良、可和差4个等级, 若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 外观恢复良好无异常, 且手指功能恢复良好则为优;若患者术后皮瓣存活, 外观存在轻微不显著瑕疵, 手指功能恢复正常则为良;若患者术后皮瓣存活, 外观存在较为显著瑕疵, 手指活动轻微受限则为可;若患者术后皮瓣未存活, 且其余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或加重则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植皮及皮瓣坏死等。

2 结果

2. 1 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分析 优19例, 良21例, 可2例, 差0例, 愈合优良率为95.24%。见表1。

2. 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植皮及皮瓣坏死等, 并发症发生率为0。

3 讨论

手是人体重要运动器官, 是人进行精细运动的主要器官, 因此当出现手部损伤时, 治疗均以恢复患者手部功能为主。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手部损伤, 其多数是因为外伤因素导致, 且常见合并肌腱外露、骨质外露等情况。目前看出上针对这一手部损伤主要采用皮瓣修复方式, 最为常用的皮瓣修复方式有指动脉岛状皮瓣、邻指带蒂皮瓣等, 这些修复方式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存在较多问题, 如邻指带蒂皮瓣修复方式需要进行2次断蒂操作, 且术后手指外观较差, 患者患肢血供恢复和功能恢复较差, 且术后极易出现溃疡,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3-6]。

在本次研究中, 运用了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 这一修复方式是近年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一种皮瓣修复方式, 可很好弥补以往常用皮瓣修复方式的不足, 使得患者临床疗效得到提升和保障, 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治疗安全性加高[7-9]。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精细、微创且小型的优势, 应用于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有如下4点优点:①不会对患者的指固有动脉造成损伤, 主要是因为其皮瓣切取的面积与患者的指动脉岛状皮瓣相等;②其术后愈合的质地和外形均良好, 因为其的皮瓣质地与受区相近, 因而愈合效果良好;③其皮瓣血供和血液循环良好, 术后抗感染能力较强, 可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且其还可实现对患者的缺损一次性修复, 避免多次修复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④可使得患者的指腹感觉快速的恢复, 因而皮瓣中存在指固有神经背侧支, 这可使得其与受区指固有神经残端有效吻合, 从而促进其感觉的恢复[10-14]。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看出, 应用这一修复方式, 患者的优良率为95.24%, 属于较高水平, 且术后并无感染、植皮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情况发生, 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术用于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良好, 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愈合优良率, 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乔悾, 汪剑威, 武志刚, 等. 指动脉中节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 皮肤软组织缺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 32(4):388-391.

[2] 尤加省, 李宏烨, 刘超, 等. 指固有动脉及掌背动脉穿支逆行皮瓣接力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6):721-723.

[3] 高明, 徐立明. 接力逆行穿支皮瓣对手指远端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作用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3):344-347.

[4] 邓呈亮, 魏在荣, 孙广峰, 等. 接力逆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中华烧伤杂志, 2015, 31(2):107-111.

[5] 金文虎, 常树森, 魏在荣, 等. 接力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區皮肤软组织缺损. 中华创伤杂志, 2018, 34(7):624-629.

[6] 寿建国, 王诗波. 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实用骨科杂志, 2015(12):1137-1139.

[7] 杨军, 岳振双, 汤样华, 等. 游离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修复手指末节缺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6, 22(4):

376-378.

[8] 于占勇, 刘会仁, 张艳茂, 等. 拇指掌指关节背侧横向切取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6, 39(4):336-339.

[9] 肖潮,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手外科, 肖潮, 等. 逆行第一掌背桡侧动脉链状血管吻合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皮肤缺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 10(5):623-626.

[10] 戚建武, 刘林海, 孙斌鸿, 等. 端侧吻合动脉的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8, 34(2):87-89.

[11] 孙广峰, 金文虎, 李书俊, 等.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6, 32(6):435-437.

[12] 查建辉, 白莲, 汤青, 等. 食指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 激光杂志, 2012(6):61.

[13] 吴敏杰, 娄仁山, 潘亚斌, 等. 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 中华全科医学, 2016(4):691-693.

[14] 祁庆彬, 杨杰, 王鹏, 等. 示指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35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5):117-118.

猜你喜欢

植皮优良率皮瓣
VAC联合植皮修复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
全程综合保温措施在小儿大面积烧伤清创植皮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局部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分析
烧伤植皮手术及其注意事项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病因及预防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高压氧对超长随意皮瓣手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