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英语练习课高阶思维训练的驱动器

2019-09-28丁杰琳

关键词:练习课高阶思维深度学习

丁杰琳

摘 要: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练习课大多是对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老师往往先对单元重难点进行简单总结后,便让学生进行笔头练习,这样的练习课单调乏味,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为了优化这一教学环节,笔者通过对练习内容的深挖和处理,引导学生在练习中進行深度学习,加强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练习课;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064-2

为了确保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避免练习课中学生进行过多“文字搬运式”的机械训练,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内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引导学生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框架,最后达到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下文,笔者结合译林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4 Seeing the doctor第四课时,谈谈对小学中高年级英语练习课进行深度学习的思考。

一、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深度学习是让学生的思维模式从“低阶”走向“高阶”。所谓高阶思维,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比较、反思、分析、推理等活动。基于此,笔者在围绕Unit4 Seeing the doctor主题的前提下,以教材中的练习文本为依托,对“如何看医生”这个大问题进行了“再加工,再提炼”。

1.以大问题为导向,激发思维动力

通过对词语、句子等概念性的知识进行复习后,笔者从教材checkout time中有关Tim的一段听力材料入手,将原本题目中的问句删除,只给出关键词whats, how, what,结合关键词,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能够根据情景说出本单元的三个重点句型:Whats wrong with you? How does he feel? What should he do?

在处理拓展听力材料Medical Card(病历卡)的过程中,笔者又将这种训练提升一个难度:要求学生通过寻找病历卡中的关键信息及选项内容,鼓励学生尝试提问。学生必须能够对应illnesses, feelings, advice再次提出Whats wrong with you? How does he feel? What should he do? 三个重点句型,以提高学生对句子提问的能力。

2.以图片为辅助,挖掘思维深度

要培养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和探究者,就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多具有探究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教材中的图片只是呈现出了人物的行为,笔者将这些行为的结果以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观察两幅图后,结合辅助的文本框架,能够进行对话输出。而其余四幅图,将文本框架删除,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储备,通过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分析、对比、应用,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内化。笔者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扔掉“拐杖”后,反而比想象中“走”得更加顺畅。

3.以教材为切入点,拓展思维广度

教材中,不仅新授板块的文本内容值得我们研究,很多练习板块的材料也有待我们深挖,来启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联想,打破以往机械练习形式对学生思维的局限和束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度拓展。

比如本课中,学生讨论人物生病的图片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Why? Why are they ill?学生以问题为起点,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充分思考问题的前因后果,调动自身知识储备,结合单元的目标语言进行阐述。这种表达基于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认知,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丰富且有真实意义的语言输出。

二、文本理解走向构建运用

1.文本归纳:提炼文本主旨、结构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主旨进行提炼、对文本的框架进行总结,是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本节练习课中,笔者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拓展材料中的Medical Report的段落主旨,从illnessess,feelings,advice三个方面归纳语篇的结构,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提炼后能够对后续的写作活动形成自我指导。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系统化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分析、总结的学习能力。

2.能力提升:文本创新与再输出

通过前一个环节,学生学会总结后,在思维上也能够高于文本之上,形成了综合评价。在写作环节,笔者呈现新的Medical card(病历卡)信息,让学生四人一组,先讨论四位病人的相关信息,然后选择一张病历卡,完成新的Medical Report(病例报告)。学生结合新信息进行创造,达到文本结构内化后的再输出。

在展示文本创作结果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比如拼写、语法等方面的判断与解析,也是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更高提升。

3.情感迁移:语言进一步内化

语言的核心是对人类情感和理念的承载,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迁移同时能够加深语言的内化。在Seeing the doctor的这节练习课中,笔者关注对情感目标”how to be healthy”的渗透,对几个图片人物生病原因的总结时,引导学生懂得自律;在情感目标最后的升华中学生能够结合单元目标语言,以“...should / shouldnt...”进行表达和总结。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在情感上、思想上甚至人格上的全面发展。

三、学法指导——授之以渔

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动地运用于自已的学习实践,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行为。在练习课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始终秉承着对学生“授之以渔”的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慧学”,做到“会学”。

因此,在本节练习课中,笔者在不同的练习活动前,都会通过清晰、明确的learing tips,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注意前后文间的联系、类比或对比选项内容以及关注易错语法点等。学法的强化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应对千变万化的“鱼群”,也能更加从容自如。

四、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拓展思维发散空间。比如,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课文中对应的人物及相应语篇中的关键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依次呈现,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整体回忆和复述。板书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课文主题出发,以illness(疾病),feelings(感觉),advice(建议)三个方面,发散出每个部分对应的相关词、词组及句型。

通过思维导图的引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复习单元目标语言的重难点,更能提升学生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且逐步培养学生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的能力。

英语练习课中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深度”引导,是学生对语言的“高阶”产出。我们不仅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训练和提高,还要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05).

[2]万娴.小学英语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J].校园英语,2018(42).

[3]陈美玲.论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J].教育评论,2016(08).

猜你喜欢

练习课高阶思维深度学习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四项对策探讨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流程与组织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