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9-28才彩·叶尔吉提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才彩·叶尔吉提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行肛肠科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 实验组患者给予骶管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38±2.00)min、(10.72±2.93)ml、(6.81±3.90)d;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7.17±2.20)min、(20.47±5.36)ml、(10.39±2.85)d。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 麻醉剂量少于对照组, 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优36例, 良9例, 差3例, 麻醉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中优22例, 良16例, 差10例, 麻醉优良率为79.17%;实验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肛肠科手术患者骶管麻醉能够有效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 提高患者麻醉效果, 加快患者切口愈合,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骶管麻醉;肛肠科手术;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19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肛肠科患者越来越多。目前, 临床治疗肛门相关疾病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两种。在肛肠手术中骶管麻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麻醉方式。骶管麻醉即骶管阻滞(caudal block), 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经骶裂孔注射于骶部硬膜外间隙, 阻滞骶神经, 使其支配的区域暂时性麻痹的方法[1]。骶管麻醉风险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损伤小, 能使患者在手术中处于最大舒适度, 并最大程度减少术后麻醉遗留痕迹[2]。本文旨在探究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效果, 效果显著,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肛肠科2018年1~12月治疗的96例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意识不清、精神障碍、传染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8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3例, 女25例;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45.32±10.8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 女26例;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45.57±10.7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 即采用20 ml的1.5%利多卡因注入体内, 麻醉后再行手术。实验组患者给予骶管麻醉, 具体方法为:使患者呈胸膝卧位, 穿刺点为患者骶裂孔(骶裂孔的解剖标志是第四骶骨棘突和左右骶骨角, 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 即骶裂孔), 先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 再使针头、皮肤角度呈30~45°, 以5 ml注射器沿穿刺点进针, 应注意缓慢进针, 在针头达到骶尾韧带时, 当针头有落空感, 且并未有压缩弹回情况出现, 则应将针头与皮肤角度调整至15°, 再向前将针头推进1~2 cm;接着抽吸至未有回血及脑脊液情况, 即可固定针头, 将2%利多卡因3~5 ml注入, 在推注药物时, 患者常有酸麻胀感, 并向肛门后放射。期间, 若推注遇到困难, 应在定位处周围以扇形探刺寻找裂隙, 或及时注意针头与皮肤角度调整情况, 以免偏麻情况出现;在完成推注后, 应使患者呈仰卧位, 调整麻醉平面, 保持5~15 min, 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视力模糊、耳鸣、头晕等情况,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以上不良反应, 应立即予以对症处理, 还应及时询问患者肛门麻木情况, 若患者肛门收缩无力, 则表示麻醉起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及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为3个标准, 优:麻醉后, 肛门松弛效果良好, 患者未有不适情况出现;良:麻醉后, 肛门松弛效果较好, 稍有疼痛、挣扎等不适情况出现;差:麻醉后, 肛门松弛效果较差, 疼痛、挣扎不适感严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38±2.00)min、(10.72±2.93)ml、(6.81±3.90)d;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7.17±2.20)min、(20.47±5.36)ml、(10.39±2.85)d。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 麻醉剂量少于对照组, 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优36例, 良9例, 差3例, 麻醉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中优22例, 良16例, 差10例, 麻醉优良率为79.17%。实验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作为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 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高达59.1%[3]。临床在治疗肛肠疾病上多以手术为主, 而由于肛門局部神经末梢非常丰富, 齿状线以下受体神经支配, 感觉极为敏锐, 特别是对疼痛有特殊的敏感性。因此肛肠疾病实施手术时的麻醉, 对整个治疗过程显得格外重要。临床主要有四种肛肠手术麻醉方式, 具体如下。①局部麻醉:该麻醉安全性高, 操作简便, 对身体生理功能干扰少, 但其麻醉起效时间短, 范围小, 并适宜好动患儿或精神异常紧张的患者。②蛛网膜下腔阻滞:即腰麻, 是指从蛛网膜下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 受药物波及的脊神经根因阻滞而使相关脊神经支配区域麻醉。采取该种麻醉方式时应注意穿刺部位、体位及采取不同比例药液、注射速度、针头与皮肤角度等, 且应保持肌肉松弛。③硬脊膜外腔阻滞:通过硬膜外腔穿刺, 将麻醉药物注入硬脊膜外腔, 使经过硬脊膜外腔的神经根。受麻醉药物作用而产生暂时性麻痹的麻醉方法。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比, 该麻醉方法是将药物注入硬脊膜外腔, 因结缔组织的输送性可限制药物扩散, 更利于控制, 但其所用麻醉药物剂量较大, 一旦误入蛛网膜下腔, 可导致全脊髓麻醉[4]。④骶管阻滞:该麻醉方法持续时间长, 可使患者在无疼痛状态下顺利完成手术, 与局部麻醉相比, 减少了反复进针导致的痛苦;因进针远离病灶, 有效降低了水肿、皮下淤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同时, 该麻醉完全, 可使肛门松弛, 进而使术野清晰, 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且其麻醉范围仅限于会阴及肛门, 为临床所广泛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 骶裂孔变异较多, 易因穿刺困难而失败。同时, 还应注意体型瘦弱患者易因骶尾韧带过薄而导致落空感不明显, 进而出现反复穿刺情况, 从而损伤骶管内静脉丛[5]。若患者推注不成功, 应边推边抽, 一旦出现出血情况应立即停药拔针, 以免麻醉药物进入、渗入血管导致中毒或使麻醉不全。因此, 需要麻醉师充分了解骶裂孔, 若麻醉师辨认不清骶裂孔, 且不可盲目进针, 更切忌反复穿刺, 以免加大对患者的伤害[6, 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38±2.00)min、(10.72±

2.93)ml、(6.81±3.90)d;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7.17±2.20)min、(20.47±5.36)ml、(10.39±2.85)d。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 麻醉剂量少于对照组, 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优36例, 良9例, 差3例, 麻醉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中优22例, 良16例, 差10例, 麻醉优良率为79.17%。实验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给予肛肠科手术患者骶管麻醉能够有效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 提高患者麻醉效果, 加快患者切口愈合,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涛.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36-37.

[2] 贾向乾. 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4):149.

[3] 詹丽春, 陈志红. 骶管麻醉应用肛肠科手术临床价值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52):12.

[4] 李忠信.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7):5616.

[5] 杨陈诚.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56):150, 154.

[6] 刘玉蓉, 姚文俊. 简化骶管麻醉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 37(10):51.

[7] 黄洋峰, 李超群, 张树巍. 改良骶管麻醉与局部麻醉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3, 33(1):55-56.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