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9-09-28孙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5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

孙杰

【摘要】 目的 分析粘连性肠梗阻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7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松解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分别为(1.03±0.36)、(6.07±1.14)、(1.07±0.25)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2±0.41)、(10.81±2.40)、(1.86±0.31)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 P=0.034<0.05)。结论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 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内置管肠排列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18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以患者腹腔内肠道粘连为特征的疾病, 多发于腹腔手术后, 患者因粘连肠道阻塞, 内容物无法顺利排出, 临床多表现为腹胀、排便障碍、腹痛等, 给患者造成痛苦的同时, 还会影响其预后[1]。手术松解粘连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大量实践表明, 常规松解术治疗效果有限, 术后再次发生粘连梗阻的几率较高, 患者反复发生肠梗阻, 不仅增加其自身痛苦, 还会造成经济、心理负担, 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2]。因此, 采取何种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够获取显著疗效, 得到了临床学者的重点关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是临床治疗肠粘连的新型手段, 能够有效松解粘连、解除梗阻, 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有学者认为采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能够促进其尽快康复, 避免肠梗阻复发。本研究选取4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 排除有手术禁忌证、合并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疾病及凝血障碍的患者。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 女

17例, 男21例;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46.08±9.98)岁;手术史:阑尾炎切除术5例, 胃切除术16例, 肠扭转术7例, 破裂修补术10例。观察组患者中, 女17例, 男23例;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46.71±10.44)岁;手术史:阑尾炎切除术6例, 胃切除术17例, 肠扭转术7例, 破裂修补术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手术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经检查确诊后给予常规松解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全身麻醉(全麻)、消毒、铺巾, 经原切口入腹, 暴露肠梗阻,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粘连松解, 必要时行切除吻合术, 清除粘连后缝合切口, 若患者存在肠积气、肠积液则术后常规减压, 再行营养支持。

1. 2. 2 观察组 患者给予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患者术前准备、体位、麻醉方式、手术入路切口与对照组相同, 入腹后观察患者腹腔内情况, 对粘连肠管行钝性分离, 若存在肠管严重扩张情况, 可先行减压处理, 随后于患者胃体部前壁行荷包缝合, 并在缝合处的中央行胃壁切开, 作导管大小切口, 放置胃管, 并按S型排列肠管、按由近到远顺序放胃管至回盲部, 最后以隧道式包埋方式处理切口近端, 将肠管于腹壁引出、固定。于腹腔内肠管表面放置、涂抹10 ml透明质酸钠, 不放置引流管, 外翻缝合切口腹膜, 术后注意肠管情况。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随访

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包括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再次梗阻、腹腔囊肿、肠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分别为(1.03±0.36)、(6.07±1.14)、(1.07±0.25)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2±0.41)、(10.81±2.40)、(1.86±0.31)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發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 P=0.034<0.05)。见表2。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类梗阻疾病, 主要发生于腹部手术后, 患者因肠粘连影响肠道内容物通过, 给自身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困扰, 鉴于此病不利于患者预后, 临床在外科手术中常采用多种预防措施, 但此病发生率仍占肠梗阻的20%~40%[3]。近些年随着临床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深入研究发现, 肠粘连是人体一种自然防御性反应, 为机体修复、手术创伤的防御表现, 目前肠梗阻治疗依据患者梗阻部位、类型、性质等来选择治疗方式, 其中粘连性梗阻以手术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分别为(1.03±0.36)、(6.07±1.14)、(1.07±0.25)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2±0.41)、(10.81±2.40)、(1.86±0.31)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 P=0.034<0.05)。上述结果表明,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肠粘连, 促进患者尽快回复, 还能减少术后梗阻的复发, 手术安全性较高。既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多采用常规松解术, 其通过对粘连部分进行分离来改善梗阻, 但大量实践表明患者术后梗阻复发率较高, 临床认为这可能与肠管转折处粘连清除难度较高有关[4]。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适用于各种肠粘连, 尤其是粘连广、感染严重的患者, 此术式能够松解粘连、解除梗阻状态, 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分析其原因:此术式所用导管弹性、韧性良好, 不易造成肠壁血管损伤, 同时肠管能盘曲、钝角折叠, 这不仅有利于患者肠内容物运送、促进肠蠕动, 解除患者梗阻情况, 还能减少肠绞窄的发生, 避免肠管出现锐角、扭曲现象, 从而预防肠梗阻复发[5]。再加上术中对粘连肠段行钝性分离, 有助于肠袢粘固定, 肠管蠕动时不易与别处肠管发生粘连, 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梗阻复发率, 同时此术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行肠减压, 可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因此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提高其预后效果[6]。

综上所述,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 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炎彬, 黄铠生, 刘旭华, 等.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术后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1(6):594-596.

[2] 常维才. 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17):2302-2303.

[3] 陈家海. 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23):90-92.

[4] 张永旺. 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河北医学, 2012, 18(9):1276-1278.

[5] 赵伟. 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2):206-207.

[6] 叶武清.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38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9):2099-2100.

猜你喜欢

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泛影葡胺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术泰舒用于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