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平台 唤醒内需 助力成长

2019-09-28王超

关键词:内需平台成长

王超

摘 要:特殊的学情,决定了我们唯有点燃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为此,我们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通过构建心理支持平台,构建情感体验平台,构建学生成长平台三大平台,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唤醒学生精神成长的内需,发掘内心积极力量,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平台;内需;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003-2

我校地处无锡市城乡结合部,生源以“新城镇”学生和“新市民”学生为主。这群学生往往介于城市和农村、本地和外地孩子两个群体之间。特殊的人生经历,使这群学生具备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他们大部分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厌学、焦虑、青春期烦恼、孤僻、自卑、早恋等心理或者行为问题,他们意志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缺少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周围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面对特殊的校情和学情,我校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从唤醒学生精神成长的内需出发,发掘学生内心的积极力量,增强积极的心理体验,帮助应对青春烦恼,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培育阳光心态,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一、创建积极的校园心理环境——构建心理支持平台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我校非常重视积极的校园心理环境的建设。

1.信诚为训,润物无声

我校以“信诚”为校训,信,即追求信念,坚守信誉,满怀信心;诚,即为人诚恳,做事诚实,处事诚真。目的是让学生在“信诚”校训的指引下成长为体魄强健,心理阳光,勇担责任,友爱待人,追求积极,学习主动,个性鲜明,发展全面的具有“信诚”品质的合格公民。

为了实现“信诚”目标,立校之初,学校的建设者们就为校内各种建筑赋予了积极的精神力量,初一“励志楼”,激励学生立志学习、立志成才;初二“成思楼”,教育学生为人行事、精于思考,修身进德;初三“翔飞楼”,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放飞理想。校园正中醒目的校训墙上各种雕塑寓意深刻,默默诠释着“信诚”校训的内涵,校内中央大道命名为“信诚大道”,时刻提醒学生铭记“信诚”校训。校内景观小品、雕塑设置命名,都充分考虑到了校园环境无声的育人功能,寓意深远,催人奋进。漫步新城校园、教室回廊,节水知识、科技知识、运动常识、图书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等扑面而来,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新城学子徜徉其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2.以生为本,全面发展

青春期的学生朝气蓬勃,勇于探索,但是遇到挫折容易失去自信,悲观失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观察处理问题时,容易固执己见;情感丰富,热情高涨,但是情绪容易波动,甚至有时失去控制。为顺应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我校新建了课程活动中心,该中心目前建有:核心价值宣讲室、心理活动室、生命教育室、书法宝,沙画创意室,创客空间,创意工坊,烘焙坊,纸艺,舞蹈,合唱,智慧家居体检馆,科学探究室,开设了近50门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课程,大大地丰富学校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国家课程之余,能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地选择校本课程,减轻学习压力,发展兴趣爱好,管理情绪,磨练意志,激发积极情感,培养大爱精神,增强自我效能感,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校是无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建有较为完善的心理咨询室,除了基础的谈话辅导方式之外,还通过音乐放松仪、沙盘游戏、情绪宣泄体验,帮助个体或团体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应对消极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技能,提高积极的心理品质。建设了一支由专业心理学硕士引领,多位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参与的七彩阳光志愿者队伍,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问题和不同发展目标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常年开设心灵驿站,倾听少年维特之烦恼,开设心理信箱,开通心理危机支援热线和QQ网络辅导平台,让其摆脱成长中负性情绪,直面成长烦恼,重新面对朝阳。在全体学生的层面上,以心理健康课、心理月报、心理气象员、心理社团为重要依托,传递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保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接受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态,认识情绪、了解情绪、掌握情绪管理基本技能。

二、创设积极的学生参与舞台——构建情感体验平台

积极教育强调:儿童的身体尤其心灵的成长主要不是靠教师教导出来的,而是在有价值的生活经历中通过体验反思逐步成长完善的。

1.设计有温度的学校德育活动

我校重视仪式教育,开展初一入學教育、初二十四岁青春仪式、初三毕业典礼,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到敬老院、护绿基地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爱心义卖”,与阿合奇同心中学的“手拉手”活动,在奉献爱心中学会理解、体谅和关心别人。与日本友好学校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到社会基层参观学习活动,和家长、校外辅导员开展的“与青春对话”活动,学会分享与合作,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些有温度且有人文关怀的体验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怀,激发了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风过留痕、雁过留声,使学生终身难忘。

2.探索有文化的班级小组建设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同辈朋友的需求感最为强烈。我校将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组名、组徽、组歌,每个小组有自己的文化展板,设立“文化宣讲员”,介绍小组的精神和特色。组组有阵地,人人有参与,个个会讲解,组内学生的存在感、归属感、自豪感得到提升,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班级文化建设,主张“我的班级我作主”。从班级目标、公约的制订,各类活动的开展,到班级名片、班级文化墙的设计,都有班内学生的出谋划策和积极参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劳动的成果体现。开展“班级是我家”、“我为班级添光彩”、“夸夸我的班主任”、“夸夸我的小伙伴”等系列活动,让班级学生在“爱”与“被爱”,“表扬”与“被表扬”,“尊重”与“被尊重”中获得同理心,摒弃“自我中心”,体会人际支持,锻炼沟通能力,实现良好的人与人、人与团体之间的人际交往,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更积极、更自信、更阳光。

三、创新积极的晋级评价体系——构建学生成长平台

哈佛幸福课堂指出: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的去追求;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快乐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我校创新了学生评价体系,把学生在课堂学习、班级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情况都纳入评价体系,对学生个人、小组、班级三个层面均实行晋级式评价,以激发人人向上的动力。第一,学生层面:实施个人晋级制,从星级生到二星~五星,最后到”信诚之星”。第二,小组层面,实行小组升级,从星级组~五星,最后到“信诚小组“;第三,班级层面,实行班级累进制,从周规范班~月示范班~星级班~信诚班。学生入团、评优与星级挂钩,校内文明班集体评比与班级星级挂钩,多元的评价,搭建了进步的阶梯,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构建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形成了强大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萌发出正确的道德情感和意识,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最终成为社会所赞许,所喜爱的有教养的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因此,我校在学校工作中,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努力构建心理支持平台、情感体验平台和学生成长平台等三大发展平台,促进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内需平台成长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需拉动效应研究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