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探索

2019-09-27宋军

好日子(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供给侧探索

宋军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以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意见主导和表达社会公共文化需求,并作为公共服务的依据。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政府部门自上而下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往往出现供需错位,这显然是与公共文化服务背道而驰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应该建立在对群众真实文化需求的认识和选择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项完备的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日益复杂化的现实,通过有效的途径切实回应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公共文化;探索

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从供给侧思维重新审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供给结构、供需对接等深层次问题,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公共文化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公众文化服务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供给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预期效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的实现程度。从供给环节出发,通过结构上的优化调整来缓解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充分尊重市场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活力,从而提高供给产品的质量和水准。

(一)文化特有属性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文化产品除了具有商品经济属性,还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公共品属性,文化供给侧改革不仅要解决文化产品库存、补短板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偏于追求文化服务机构建设规模,忽视基层文化服务。公益性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用人机制不灵活,服务内容与形式缺乏創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缺乏市场和社会的参与。公共文化供给还肩负着提高公众素养、影响大众审美、引导文化需求的任务。创新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设计产品内容和服务项目,创新供给方式和载体,向公众提供导向正确、品质良好的产品和服务。

(二)适应公众文化消费结构的题中之义

文化消费作为衡量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在呈现出大众化、主流化、高科技化与全球化特点,人们对于文化消费产品的属性和质量更为重视,整个社会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新形式,如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从以前倾向于购买实物产品向乐于购买虚拟服务过渡,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更愿意在文化体育娱乐上花费更多的钱。优化升级居民消费结构,鼓励文化产品创新,改善文化消费渠道便利性,培养居民形成理性成熟的文化消费观念,引导和培育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群体,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文化消费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二、供给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应当坚持原则

供给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既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更要突出“供给侧”。从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入手,有效提升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促进公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进而改进“需求侧”。具体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坚持基本需求导向原则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以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意见主导和表达社会公共文化需求,并作为公共服务的依据。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政府部门自上而下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往往出现供需错位,这显然是与公共文化服务背道而驰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应该建立在对群众真实文化需求的认识和选择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项完备的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日益复杂化的现实,通过有效的途径切实回应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二)坚持适应性和灵活性原则

以公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减少或杜绝公共文化的供需脱节,既要解决需求匹配、对接的问题,也要注重公众文化需求的引导和培育,搞清楚公众的基本需求和多样化需求,注重标准化基本服务和个性化特色服务的有机统一。处理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和公益性关系,倡导社会力量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以弥补政府机构专业度和灵活性不足的缺陷,既要适应动态变化,也要满足现实需求,具有前瞻性。

三、供给侧视角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路径探索

从供给侧视角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最终落脚点是以供给侧思维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使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一)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优化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公共文化信息的生产者和组织者,应当以了解百姓文化需求为已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打出“组合拳”,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文化需求。

1.从“运行”理念向“运营”理念转变

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是根本,也要借鉴市场化运营理念,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实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一系列运营管理,实行效益最大化,把群众的“需”与政府的“供”匹配起来。2.从单次服务向培育用户拓展

公共文化服务出发点是服务大众,激励文化服务机构主动走向社会,服务百姓,培育自己的用户,让群众逐渐养成经常学习、阅览的良好习惯。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趁着名家讲坛的举办,尝试向听众发放听讲证,让听众留下需求信息和联系方式,由此建立起听众需求信息库。3.从反馈评价中探寻服务效果

从公众对文化产品服务反馈评价中探寻公共文化服务和供给产品是否匹配对接,需要定期开展群众需求满意度问卷调查、网络满意度调查等活动,改进公共文化供给产品和服务。

(二)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畅通公共文化供给渠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政策法规、基础设施、人才资源、活动主体等要素组成,由于受传统行政体制机制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多头管理现象,导致公共文化资源高投入低产出、效率效能低下等问题,需要地方政府、文化部门“一盘棋”理念。

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全社会共建共享机制,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人才瓶颈是制约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共性问题,其中包括管理人才,也包括专业人才。尤其在农村乡镇以下,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双缺失”的现象十分普遍,编制受限、经费不足的矛盾极为突出。规定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才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以后才能上岗,建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强化这方面的规范,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运营能够真正符合发展规律。公共文化资源类型多、主体杂、数量大,条块体制下往往处于分散游离状态,打破部门、行业、地域之间的资源配置隔阂,把全社会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文化资源整合成为推进社会建设步伐的大的文化系统,有效缓解文化资源不足带来的多种困扰。

(三)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拓展公共文化供需空间

发挥科技创新对公共文化发展的支撑和平台作用,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模式,大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创造力、感染力、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文化供需对接网络平台,让供需双方服务更高效,反馈更便捷。

综上所述,以供给侧视角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既要注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注重文化承担的特殊功能,以群众的现实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着眼于教育和引导群众,培育群众更高层次的文化需要,催生更高起点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晓丽,毛寿龙 .论我国公共文化模式及选择 [J].江苏社会科学,2008(1).

[2]古宜灵,辛晚教 .都市化,阶层化,文化认同与艺文活动参与 [J].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会刊(人文及社会科学),1999(3).

[3]李少惠,余君萍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J].图书与情报,2009(6).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供给侧探索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