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核心素养培育,还原道德与法治课堂本真

2019-09-27俞国成

教师·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合作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俞国成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作出改进与创新。文章基于教学实际经验,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出发进行了有效探讨。从内容角度来说,内容选择应更加紧凑和全面,并且融入相应的核心素养,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合作;角色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73-02

一、开展主题式教育,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21世纪是融合的时代,是国际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跨文化的素养,能够吸收各种优秀的经验与思想,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对应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培育中,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感,能够参与社会各种有益活动,发挥自己的才智与才能,以批判性的思维看待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以创造性的思维提出解决这些问題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主题式的教学方式将社会中常见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生的眼前,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之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进入二年级之后,学生们的生活范围从家庭、学校扩大到社会,对身边各种事物也有了更多感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增加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丽”的主题,能够让学生直观体会和观察生活中的不环保现象,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寻找社会环保的途径,增强学生社会参与感。

(一)调查分享,揭示主题

(教学以播放莆田风景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家乡)

师:大家看看这些景色熟不熟悉?

生:熟悉!就在我身边。

师:大家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开不开心?

生:开心。

(紧接着,教师又播放了身边环境遭到污染的图片)

师:但是好景不长,我们身边一些优美的风景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大家发现了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吗?

生: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抽烟、大吵大闹……

师:大家觉得良好的环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吗?

生:当然,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周边环境肯定会影响我们。

生:我觉得不一定啊,我们不是上学,就是放假在家,只要学校和家里面干净就可以了。

在辩论中,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感,但也有学生仍然缺乏社会参与意识,成了接下来教学的重点对象。

(二)示范引领,深化主题

教师在PPT上展示了地球环境恶化的过程,以及地球环境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威胁。

师:在看完上面的图片和视频之后,还有同学认为地球环境恶化和我们生活无关吗?(台下鸦雀无声)

师:大自然是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最终都会互相影响。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一部分,环境的恶化,最终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大家认为呢?

生:对的,有道理。

师:那么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呢?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生:我们可以向周边人宣传保护环境。

师:很好,这周末老师准备带领大家开展“保护地球”的宣传活动,宣传对象就是全校师生,请大家为老师出谋划策吧。

生:我们可以画海报!

生:我们可以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小礼物。

生:我们可以口头宣传。

…………

(三)合作体验,践行主题

师:既然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我们就动起手来吧。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组成不同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你们的作品吧。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们分成了“海报组”“手工艺组”“宣传组”等不同小组,并投入到小组合作活动中,为本周宣传活动积极准备。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中紧密围绕“环保”的主题,鼓励大家讨论对环保的看法,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感以及环保意识,同时小辩论环节,能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美术学科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小工艺品、绘制海报来参与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鼓励深度体验探索,关注素养养成过程

基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知识汲取的过程,即学生课堂所学习的知识是否能真正内化为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课堂体验探究活动成为许多教师首选的教学方法,但一些教师在使用这些方法时经常流于形式,因而课堂中仍然以知识点传输为主,忽略了素养培育的过程,这也是目前教学活动需要改进之处。

例如,在“吃饭有讲究”的教学时,有些教师喜欢以PPT方式呈现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搭配方式以及餐桌礼仪等知识点,虽然在课堂中,学生们都能跟上教师的进度,但是对他们来说,知识的获取更多是靠亲身体验和感受,仅靠图片和文字讲解无法使记忆长留。时间久了,学生会逐渐遗忘本节课所学,更不用说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增添了探究体验环节,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师:好了,学到这里,老师相信大家对餐桌礼仪和食物营养搭配都有了一定的掌握,现在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下面请大家按照前后座位,每三排为一组,老师会在电脑上为大家展示一些动画视频,请大家找出视频中的错误之处,看看哪个小组找出的错误最多。

以下展示优胜组的回答:小明同学喜欢吃肉,基本上不吃蔬菜和米饭,这样营养搭配不好,会长胖,是挑食的坏毛病;小明同学吃饭时还会看电视,这样影响消化吸收;小明吃饭速度太快了,上一口还没咽下去,就开始吃下一口,会噎着自己。

师:那你会对小明同学提出哪些建议呢?

优胜组:应该多吃蔬菜和米饭,适当地吃肉,要荤素搭配才有营养。吃饭时候不要讲话、不看电视,要专心吃饭,一口一口吃,不能吃太快。

教师通过让学生找出小明同学的吃饭问题的探究活动,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认识这些坏习惯对身体的伤害,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回到家在吃饭的时候,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想起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和小明同学的做法一样,从而逐步纠正自己的坏习惯,这即是课堂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知识经验共享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必然要被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取代,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绝对主导,而需要更加凸显出学生在课堂的重要性。围绕核心素养培育所建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求教师能够成功转化自己的决策,在课堂中更多地扮演引导者,成为学生们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挑战学习中的难题,构建出共享学习的优秀课堂。

例如,以一年级教材中“美丽的冬天”为案例,在本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组织小导游的活动,与学生们分享了中国各地冬天美丽的景色,而教师自己也化身为一名“小导游”,与学生一起分享祖国美景。

师: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我是小导游”的活动,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去过哪些地方,认为哪里的冬天最美丽。

生:好啊!

师:老师先来做个示范。老师去年冬天是在三亚过的,那里冬天很温暖,大家只穿了一件外套,海依旧很蓝,气候很宜人,大家在海边悠闲地散步。

生:我和老师你去了完全相反的方向。去年冬天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东北哈尔滨过年,我们在那里看了美丽的雪景,那里冬天的雪已经超过了我的膝盖。我们穿得很厚,但雪景真的很美。

师:哇,老师很羡慕这位同学。老师长这么大,还没有去过哈尔滨看过雪景呢,你看到的雪景和图片上一样吗(展示雪景图片)?

生:一样的,比图片上的雪还要大。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冬天的旅游经历呢?

生:我没有去过东北,也没有去过海南,但我觉得我们莆田的冬天就很美丽。气温没有海南那么热,也没有东北那么寒冷,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笼,好热闹。

师:这位同学很棒,他有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他能够发现我们莆田本地特色。

…………

在叽叽喳喳的讨论中,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分享着各地冬天的美景,教师也在网络中搜索并向学生展示这些冬景图片。在交流和分享中,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使这节课的教学氛围很愉悦。也正是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加融入课堂,在交流中发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

四、结语

在当前培育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教师要重新审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挖掘课程本身的价值,转化自身的角色定位,善于與学生合作交流,善于将知识转化为素养,深深地根植于学生们的脑海中。只有在这样一个平等的、互动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更加轻松地接受书本知识,才有助于核心素养渗透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 栋,杨 丽.教师课程理解的主观性问题:渊源、特征、趋向及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4):60-64.

[2]雷 劲.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1):11-14.

猜你喜欢

合作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