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并行,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

2019-09-27黄淑琴

教师·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专项训练

黄淑琴

摘 要:“三线并行”指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文体特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习作教学内容,确定相对应的“专项训练”点,在此基础上渗透写作方法与技巧。“三线并行”的“三线”指“文体”线、“专项训练”线和“词句章法”线。一手抓文体,一手抓专项训练,以词句章法训练为底盘,应用三线并行的习作教学模式,能让习作教学内容更清晰,教学目标更适切,教学策略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线并行;文体意识;专项训练;词句章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15-02

笔者尝试了三线并行的习作教学内容架构,试图解决当前习作教学的困境。“三线并行”指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文体特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分成事物类单元、人物类单元、活动类单元、童话类单元……按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习作教学内容,确定相对应的“专项训练”点,在此基础上渗透写作方法与技巧。“并行”在这里并不是指平行线,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同一种文体、同一个训练点、同一个写作方法与技巧,循环反复出现,形成螺旋上升的曲行图。

一、注重文体意识

近观这几年的阅读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辨析文体属性的自觉,并开始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文体修养。人教版教材是按照人文主题来编排的,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尝试在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经过组合后,有的单元课文群体庞大、经典篇目多,文体特征明显,对学生习作指导意义较大,教师在课时的安排上就要灵活处理;有的单元又略显单薄,教师就需要进行同文体的文本补充,为习作教学做好铺垫。为此,我们分文类对习作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如表1所示)。

(一)按文类提取训练点

首先按照年段目标、文体特征来提取训练点;其次,同一种文体提取的训练点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童话类单元,三年级提取“反复的情节”和“抓住拟人体童话事物的特点编故事”,四年级提取“因果关系的情节”和“超人体童话的人物形象”。而人物类单元的训练点,则从语言描写开始,逐步走向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不同的文体,专项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文体意识在这里觉醒。

(二)按文类学习谋篇布局

不同的文体,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上有共性也有个性,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注重从文本当中去发现表达的奥妙,每一个阶段学习的侧重点不同。从表2中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哪一类文体,我们都是从片段开始过渡到篇章。

(三)按文类拟定文题

写是为了有效的交流。虽然目前倡导“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但是“重表达、轻交流”依然是主流。如何让学生经常写,并为不同的目的写,教师需要思考。为此,我们在文题拟定的时候将交际能力看作核心语文能力。如在写景物类习作的时候是这样命题的:最近,我们的学校增添了不少绿化和设施,变得越来越美了,学校决定邀请你的爸爸妈妈到学校参观,并聘请你当小导游。你计划带他们去哪些区域?按什么路线走?请你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再写一篇导游词。又如,编童话故事的时候,按照“发现一种现象、说明一个道理、创编一个故事”的线索来命题:小明有个坏习惯,上课老爱遲到1分钟,同学们都叫他“一分钟”大王,他听了,得意扬扬,以此为荣。你想告诉他“守时是一种美德”,可是又怕他听不进去。请你展开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让小明从你的故事中获得启迪。

根据文类确定的习作教学专项训练内容可能是一个文本一个点,可能是几个文本同一个点。所以,确定习作教学内容一要因地制宜,从文本出发,不给阅读教学“添麻烦”;二要深入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这种三线并行的习作教学理念与部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不谋而合。

二、落实专项训练

(一)学会“说话”很重要

说话训练可以分5个序列进行:

(1)变魔术。从学生学过的文本中,找找“说”都变成谁:喊、问、告诉、责备、批评……再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还会变成什么?

(2)增肥。挖掘文本背后的内容,说话句子中的提示语除了可以提示我们这句话是谁说的,还可以提示动作、神态等。如,提示动作——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提示神态——听着听着,售货员阿姨的眼圈红了,说:“多懂事的孩子呀!”

(3)变身。带领学生练就火眼金睛,寻找会变身的提示语。如,提示语在前面的牵羊式:向导却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提示语在中间的挑担式:“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提示语在后面的推车式:“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

(4)独身。当对话一来一往,次数比较多的时候,独立成段,视觉效果会更好,引导学生写作要有读者意识。

(5)隐身。隐身的前提是没有提示语不影响读者的阅读,然而,在言辞激烈、针锋相对、越说越快等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写提示语。

在这5个序列的学习中,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学习给提示语增肥,再学习提示语隐身。五个序列完成之后,安排两次片段练习:①观看《大圣归来》,写一个片段,要求认真观察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写好提示语。②学习阅读选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编一个关于争吵的童话故事,用上提示语。

(二)“场面描写”显身手

生活处处皆场面,结合研究实践,场面描写又可以细化为以下6个序列:全景镜头,特写镜头,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一说到场面描写,大家的头脑里马上跳出来的一定是活动类的习作。实际上,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场面描写的6个序列,除了可以借助活动类的文体进行训练,还可以借助其他的文体进行训练。比如景物类的作文,从远处观察用全景镜头写花海,花多、面积广,近处观察用特写镜头,聚焦一种花的形状、颜色、味道。事件类习作,以《堵车》为例,吵架的车主、激动的行路人、维持秩序的交警,这是动态描写;堵塞的交通、一动不动的车流,这是静态描写。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车堵心更堵的场面。

(三)“段司令”喊你来集合

段司令,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分两个梯队,从片段教学开始,落脚点小一些,抓住一个点反复练习,两个点交替练习,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如表3所示)。

三、夯实词句章法

夏丏尊认为,语文学习的着眼点是形式,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这些词句章法是盖好“习作”这座大厦的基础。我们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时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把每一个句子练够、练好。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的测试卷中经常会出现“请你写一个比喻句、拟人句”或“请你仿照例句写一写”,你会发现有些学生从一年级的时候就会写“闪闪的星星像眼睛”。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他写的还是这个句子,这一道题他可以得满分,但他并没有学会写比喻句,他只是会背比喻句,一到习作时他是写不出贴切的比喻句的。生搬硬套学不会比喻,写好比喻句、拟人句的核心是想象。怎么训练呢?

(1)到各个文体中走一遭。以比喻、拟人为例,写景物类作文时,学生观察颜色,想象花儿擦了粉,树叶竖起绿色的小耳朵探听春的消息;倾听声音,想象台风四处撒野,雨安抚了风的情景;看风过水面,想象“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写人物类作文时,人物声音,用比喻“声音含糊不清像涂了一层胶水”;人物动作,用比喻“脚后跟像装了弹簧似的”;人物外貌,用拟人“一根根头发像天线一样立在头顶”……

(2)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练习“夸张”时,创设情境:这次考试,你考得特别好(差),用夸张的手法写一写你的心情;练习“作比较”时,出示图片:自行车和小轿车,大树和高楼……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段宗平,艾国清,冯发柱.实践新课标,重构小学习作实践活动课程[J].语文教学通讯,2007(Z3):120-122.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专项训练
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专项训练
“文体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