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2019-09-27刘玉双
刘玉双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值得在部分领域中应用。文章以小学数学课堂的内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理论,并以统计与概率中的“可能性”作为教学案例进行研究。进而得出了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情况、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和学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62-02
一、探究式教学相关理论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侧重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探索和研究,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积累。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在日常观察、操作、讨论、交流中掌握数学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最终的结论。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和传统的教授知识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第一,学习者是围绕着问题开展学习活动的,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第二,学习者能够找到他们需要解释这些科学性问题所需要的相关支持材料。第三,学习者要根据论据形成规律性的解释,对这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回答。第四,学习者能够通过其他的解释,进行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解释作出评价。第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探讨、帮助、合作、交流,让解释更加透彻。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既强调了结果,又重视了学习的过程;既重视了知识的积累,又重视了课程的应用。
(三)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有自身的特色。第一,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所以教师在选择探究式教学内容时,应当注意内容的趣味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探究式教学应当强调形象思维、重视操作性,对规律的掌握和总结,应当通过一些直观、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得出结论。第三,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过程性,从提出问题、概念形成再到结论应用,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将数学体验和碎片化的知识总结成为科学结论,并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也是新兴事物,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控制课堂和放开学生的平衡方面,教师的教学经验还不是很充足。
第二,受到时间、任务的限制,探究活动难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以致学生的思维活动停留在表面,无法提高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前的探究式教学课程多数还依靠事前设计好的程序按部就班进行,这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担心不能有效控场,因此处处进行干预,结果导致探究式教学的讨论不够深入。
第四,协作过程的组织还需要提高,尽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是组织过程比较松散,导致讨论和协作的效率不高。
第五,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评价没有切入“要害”。对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创新观点,教师往往一味夸奖,没有作出更多客观性的评价。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激励,因而对学生的推动力度比较小。
总体而言,由于我国的教育成果量化仍然以成绩为纲,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教师们往往重视的是与成绩相关的知识教授、上课、作业、考试、讲评。对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和应用,一方面是精力有限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这些都会导致探究式教学处处受限。
三、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现方式
(一)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选择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关注和提倡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并非所有的素材都可以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受内容、条件、学生情况的制约,有些抽象的内容就不适合,所以在选择内容的时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内容要有趣。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单纯的理论知识会令他们感到乏味。所以,要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应当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以及既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又能够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选择的材料要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提升数学的运用能力。
第二,内容适宜。教师应当选择难度适中、探究时间长度合适的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學。教师要明确一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的关系,从纵向的学习顺序和横向的知识点地位出发进行分析。教师还应当考虑一个内容对学生而言的探究难度,选择“跳一跳摘桃子”的高度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最容易让学生获得挑战和成就感。另外,探究的时间长度不宜过长或者过短,过长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过短则让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探讨。
第三,内容渐进性。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内容的递进与易接受性,并本着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内容,进行推理引导,感悟到可行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选择探究式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历思考,这样才能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
(二)探究式教学的培养策略
首先,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是基础。第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具有探究的欲望。第二,大胆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应用的全过程,将学生一开始的兴趣转化为持久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第三,实践应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对学生成绩的巩固,又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检验,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消化知识和转化知识。第四,评价体验,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又要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
其次,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培养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将教学重点从“教”转向“学”,课堂重点从“做”转向“讲”。第二,教师应当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第三,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是根本,教师应当在日常工作之余更多学习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提升应变能力、知识结构更新都是新挑战。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度,才能够在探究式教学中做得更好。
四、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案例
本文以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作为探究式教学应用的案例进行研究。因为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将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具体的知识,让学生一步一步抽丝剥茧获得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以统计概率的“可能性”作为案例进行设计。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摸球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事情是确定的,什么事情是可能的,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进而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首先,课堂通过游戏导入。教师将一个小公仔放在手上,让学生猜猜是放在左手还是右手,引出本课的主题——可能性。
接着,进入合作探究环节,组织摸球活动,进行猜测和验证。第一次摸球是在一个纸箱里全部放黄球,让学生摸球,得出结论是无论怎么摸球都是黄球,这个概念是一定。第二次是在一个纸箱里全部放黄球的情况下,让学生摸出白球,进而推导出怎样都不可能做到,导出这个情况下的概念叫作不可能。第三次摸球则装入了黄球和白球,得出了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推导出概念叫作可能。通过摸球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能让学生了解到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再者,通过联系生活、拓展应用。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判断什么是一定、可能、不可能。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明天我的考试得第一名,春天一群大雁往南飞。然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可能、不可能、一定的情况例子。最后,教师再设计一个摸糖果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自己设计的摸球游戏,设计出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情况。通过拓展应用环节,教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几组练习,从简单的判断题开始,再到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概率题目,一步一步的探索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总之,统计与概率里的“可能性”是课改教学的内容,学生通过接触相关知识,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能更感性地了解何谓确定、何谓不确定。教师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思考、合作交流、拓展应用,并将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在观察、猜测、交流中不断得到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观察现象、猜测验证、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四个步骤,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
五、结语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探究的热情点,将探究的动力建在学生的需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更大的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李小波.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淺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8):100.
[2]刘现堂.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开展策略[J].学周刊,2018(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