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户外角色游戏的四维探索
2019-09-27■
■
当前,我国幼儿园实施角色游戏大多会在室内进行,即由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在园内特定区域师幼一同布置角色游戏环境,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这样的游戏活动,在游戏初期幼儿都会乐于参与,并能再现生活中的角色,也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但随着幼儿游戏经验的不断丰富,室内空间小、格局单一的问题便会显现。有限的室内环境开始变得难于满足幼儿拓展游戏情节的需求,并在无形中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使其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相对室内而言,活动空间更大,幼儿自主发展的可能性也更多。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指出,“凡是儿童,都喜欢户外生活”,“要晓得空气、日光是生命的根源,运动、游戏是健康的要素。要晓得户外还有美丽的花草、可爱的禽鸟,小孩子玩赏之余,自然可以发生审美观念、博爱的同情,于小孩子的性情知识都有很大的补助”。为此,我们初步尝试了将角色游戏延展到户外,并从户外角色游戏时间、环境、材料和空间密度四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探索,以期更深入地开展幼儿户外角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一、确保游戏时间,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
带领幼儿走出室内,在户外开展各种趣味游戏活动,我们认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幼儿天性,也更能调动幼儿兴趣,让幼儿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当中。然而,根据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定律,要真正达到锻炼幼儿体能、实现幼儿预设发展目标的要求,没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是无法保障其游戏效果的。
按照我国相关文件规定,幼儿园每天应保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包括一小时的户外体育和一小时户外游戏。确保游戏时间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亲近空气与阳光,获得充足的氧气和日光照射,提高幼儿关节和肌肉的活力,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自然需求。
相比而言,户外游戏开展所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比室内要大,但也并非无法可施。幼儿园可以采取一定的可行性措施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如:阴雨天时,可以准备适合户外运动的雨具;高温天气时,则可以准备防晒服装,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水壶,按需补充水分。这样,即使户外天气再热再寒,只要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同样可以保证幼儿能在户外开展适合的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游戏时间。
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户外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我们引进了“计划——工作——回顾”的高宽课程模式,更多地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状态。国外研究表明,幼儿高质量游戏的时间至少为30分钟。在我们的课程模式中,做计划大约需要15分钟的时间,回顾环节大概5—10分钟,这样计算下来,整个户外角色游戏活动大约需要持续50—60分钟。我们充分认识到,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幼儿高质量游戏的必要保证。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形下,我们都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保证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中的活动时间。
二、有效利用环境,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内涵
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就是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环境场域。一般而言,户外游戏场主要由操场、大型组合器械(如滑滑梯、安吉梯、小木屋)、玩沙区、种植区等部分组成;除此以外,有些幼儿园还拥有大面积的草地、树木、小桥、小河、小山坡等自然野趣的生态环境,这些都是极好的角色游戏活动环境资源,也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乐园。可以说,环境在承载幼儿角色游戏活动开展和深化发展游戏主题内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发挥户外游戏环境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师的科学引导非常重要。
教师要通过科学的引导,激发出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如何延伸主题内涵,如何丰富游戏内容,如何有效利用环境开展各种有趣的角色游戏活动。教师也要通过科学的引导,强化幼儿在游戏活动的体验、感悟,助力幼儿获得自主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舍得放手,相信幼儿,让幼儿自主决定和谁玩、在哪里玩、选择什么材料,把游戏的选择权还给幼儿。我们在开展角色游戏时,都会提醒教师在幼儿游戏时仔细观察幼儿游戏过程,科学解读其游戏行为,了解幼儿在游戏发展中的真实需求,在幼儿真正需要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支持,帮助幼儿完成或延伸游戏活动。
其次,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我们在游戏开展之前,都会引导幼儿熟悉户外角色游戏环境,并让幼儿与同伴自主商定游戏主题,选择适宜的游戏环境,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活动。有了前期的引导和准备,幼儿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无限畅想,在开展户外角色游戏时,有的在草地上玩起了野炊游戏;有的利用安吉梯将各种食物分类摆放在梯架上,用轮胎围起汽车跑道,开起了汽车餐厅;有的利用户外的小河和种植区钓鱼抓虾,玩起了农家乐的主题游戏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充分利用起了户外场地资源,让游戏的主题内涵越来越丰富,如:玩探险队的主题游戏时,探险队员会在草地里寻找蚯蚓,也会在沙池里寻找贝壳,还会在小河里寻找蝌蚪等;找到这些“宝贝”,他们还会将其带到小山坡“研究基地”,去了解他们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随着探险队主题游戏内涵的延展,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越来越高,创想也越来越多,户外环境中的任何地方都能引发他们创设一个新的角色情境,有效实现了幼儿户外角色游戏活动开展的良性循环。
三、挖掘材料价值,支持幼儿游戏延伸发展
材料是幼儿承载游戏内容、顺利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保障,也是促进幼儿游戏能力发展的重要支柱。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我们在开展户外角色游戏活动时,需要深入挖掘材料的价值,通过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利用材料和环境等要素创设情境,开展相关角色游戏活动或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材料功能及价值的不断开发和运用,游戏过程中问题的不断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幼儿的游戏水平,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开展户外角色游戏活动时,对材料的提供遵循的原则是:需求为先,取放方便,动态调整,材料共建,其目的就是全力支持幼儿游戏中的深度学习,让他们在真游戏中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体验。
可供幼儿开展户外角色游戏的材料有三类。第一类为运动器械,如:小推车、轮胎、平衡木、拱形塑料门、地垫等。在角色游戏开始时,有的幼儿会把拱形塑料门倒下,当作“停车位”;有的会把地垫当作“小床”;有的会把平衡木当作“椅子”。第二类为自然物,如:树枝、树叶、沙、小石头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用树叶当“茶叶”泡茶喝,用沙来“做饭”,用小石头和小木头做成“糖醋排骨”,用捡来的树枝当“筷子”……第三类为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纸箱、瓶子、纸筒、纸杯、绳子等。同样的材料在幼儿手中常常会因角色的不同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在扮演警察角色时,幼儿会用纸箱子当“岗亭”;在扮演理发师角色时,则会用纸箱当“梳妆台”等。这些游戏承载了众多充满教育意义的事件:一是体现了生活经验的再现,幼儿能够在游戏时把自己生活的情境迁移到游戏中来;二是增加了角色游戏的替代行为,幼儿能赋予游戏材料象征意义和不同的功能;三是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发展,幼儿会在因游戏的深入而出现材料不足等问题时自主解决问题,如游戏计划中没有消防器械等游戏构件,幼儿就找来了柳条当“消防管道”去灭火。可以说,材料这一媒介给予了幼儿自主推动游戏发展的动力,也激发着他们不断发散思维,不断深入探索。
四、关注空间密度,增加幼儿同伴合作频次
在户外角色游戏中,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是高质量游戏的重要保障。而幼儿交往行为的多少又与一定区域内的人员分布密度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幼儿户外角色游戏活动中的空间密度,了解其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
我们所说的空间密度,通常是指单位面积内幼儿人数的多少,是用来衡量环境的拥挤程度。幼儿园户外环境的空间一般来说是固定不变的,在固定不变的户外空间内因人数的增加而致使空间密度增加,这种情况可称之为社会性密度。社会性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曾有国外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每位幼儿的社会性密度从75平方英尺降到25平方英尺,幼儿交往合作频次就会增加,但继续下降到15平方英尺时,攻击性行为就会明显增多。从研究数据来看,幼儿人均为25平方英尺(约2.3平方米)的社会性密度,对其社会性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增加合作的频次。可见,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需要保证适宜的游戏空间。
由于各幼儿园户外空间大小不一,按全园幼儿同时使用户外空间来计算,当幼儿园户外空间人均不足2.3平方米时,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扩大幼儿游戏的空间密度。如,可利用幼儿园户外的走廊、门厅等增加活动面积,也可通过组织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的户外角色游戏活动,减少幼儿户外游戏人数,以确保幼儿游戏活动质量。当然,保证幼儿活动空间的同时,我们也要留意参与游戏活动的人数必须达到一定数量,否则幼儿人数不足容易降低同伴合作的频次,影响幼儿之间的互动,不利游戏目标的达成。对有些户外场地能够满足全园幼儿游戏活动需要的幼儿园,可尝试开展全园混龄式的角色游戏,让幼儿游戏时的交往互动更丰富、更多元,更有利于实现幼儿多元化的发展。
开展户外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的需要。作为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并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激励幼儿创造性地利用户外活动场地和多结构的游戏材料开展户外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丰富自我的认知体验,实现自我的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