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探究式学习在物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26赵静桅

赢未来 2019年17期
关键词:理论课程探究式学习物理教学

赵静桅

摘要:本研究在“探究式学习”概念和特征的理论指导下,基于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通过教师大量的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观察,各式物理课程设计中,发现探究式学习不仅适用于探究性课程,也适用于基础性课程。本文通过两篇教學情景的分析,阐述了探究式学习在不同类型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了探究式教学在物理理论课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物理教学;理论课程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那么“探究式学习”课程,其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体验,着眼于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综合性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现代教学总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向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辐射,使教学活动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要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对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什么样的课程适合探究式学习

首先介绍一下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两种主要类型:

第一类是片段式探究学习,第二类是主题式探究学习,这两类都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其学习的周期较短,片段研究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主要正对某一个知识点;而主题研究一般占一节课左右,也可能是某一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主题研究主要指全班学生都围绕的同一主题展开的研究,既可以用不同方式进行探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探究课,大多数是实验主题或者拓展课类型。

例l:一次8年级《光的折射》公开课展示中,学生们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学生根据老师提前准备的实验报告单上的数据尝试寻找规律,但是在第一组数据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的折射规律,发现除了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是0°的特殊情况外,接下来的数据都是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的;但是再尝试第二组实验,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就出现了问题,开始的数据好像规律都很明显,也是除了人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是0°的特殊情况外,接下来的数据都是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的,但是到了一定的角度后,发现没有折射角了,这个时候学生开始疑惑了,哎?折射角呢?怎么都反射回来了?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这个是反射现象?没有折射光线了?”这个时候陆续开始有学生发现了新奇的事物一样,开始举手主动提问。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只是提问:“再继续增大入射角尼?还是没有折射光线么?”学生答:“没有呀。但是减小人射角,就有折射光线了。”这个时候也有其他小组同学开始提出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但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发现了这个现象,于是很多同学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老师请最先提出问题的同学到前面去给大家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一下他的新发现(这是很好的课堂生成,可以作为一个小的片段式探究,让学生们探究起来),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同学也跟着利用实验器材尝试,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并加以探究,大家开始了激烈的谈论,这个时候老师顺势提问:“刚才小吴同学发现的现象是在哪组实验中发现的呀?”下面同学积极举手回答:“第二组,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的那组。”大批量的学生开始了目标明确的探究中,在这个过程中,几乎都是学生小组之间的提出疑问、做出猜想,反复实验、交流谈论、总结归纳,10分钟的课堂生成小实验全员参与,然后有同学主动提出总结规律和大家分享:“如果光从水或者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当人射角曾大到一定的角度时,就会没有折射光线,全部都是反射光线啦。”老师最后总结:“这叫光的全反射现象”。“你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这个是你们自己发现并找到的规律哦。”这时有学生好奇,继续追问:“那么水中的入射角增大到多少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行了呢?玻璃中呢,其他物质中呢?这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就放到课后去继续研究好么?”

这样一种课堂情景也许在中学的物理课上经常会有,尤其是在做物理实验时特别容易出现,而这种课堂上生成的片段恰恰是非常好的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契机,它们是真正的问题解决,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这种是典型的片段式探究学习,可以在基础课中设置使用。如果后面学生对追问的问题想要再次进行研究那就是主题式探究学习了。

2如何有效的引出探究的主题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连续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为。兴趣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乌申斯基也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原动力,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小实验来建构物理情景(例如:表演小魔术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学生的求趣心理,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创新意识去设计出震撼的小实验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节新课的情景引入中,笔者设计了真假石块的情景,利用大的假石块和小的真石块之间重量的差别进行对比,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觉震感,通过这种与原有知识出现对冲的小实验引入主题,学生的好奇心理被充分地调动,比在讲台上用图片或语言讲述一个现象要有趣得多,也可以让学生引发深入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科学探究品质,渗透学科科学素养。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以便后面的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展开。

3探究式学习如何有效的在物理教学课堂中起到的作用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立足物理实验探究,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从三位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整合。让学生成为主体,上述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

3.1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的情景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重要,在教师有意无意的伏笔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良好开端。

3.2问题设置

从设计问题开始,有引导性的提出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设计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以下特征:

(1)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有引导作用,有连贯性;

(2)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3.3小组合作

在问题指引吓设计实验,在活动中发现新现象,还能自主展示,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自主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这些都体现出探究式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高效,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内容丰富的实验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与学生提供的实验条件越丰富,学生通过实验中收获的越多,提升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越高效。

让学生在开始阶段就迷上物理,于探究、醉于学习,这对物理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堂实验中,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促进思维深度参与,在理解知识与规律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钦、陈峰、宋静.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90-95.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理论课程探究式学习物理教学
论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未来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关于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建议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