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白宫的文学角色
2019-09-26
陈安
此题似乎有点费解,其实意思就是:有人入主白宫,成了一国之主,而国人文学修养甚高,总统的一举一动使他们联想起文学作品里的角色,这些角色似乎也就进入了白宫。
许多美国人熟悉从莎士比亚到狄更斯、从马克·吐温到菲茨杰拉德的文学名著,知道一个个典型人物,福斯塔夫爵士是怎样一个人,了不起的盖茨比究竟怎样了不起,大家都了如指掌,津津乐道,时不时拿总统与之相比。
文学人物往往因其鲜明个性而被人记住,第45任美国总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他与文学角色的可比性也就比较高。我读报或上网,时不时就见特朗普被喻为小说、戏剧里的某个角色,且常是反派人物,特朗普若知道了自然会不悦,用他骂媒体的惯用语“假新闻”骂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特朗普一宣布竞选总统,《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斯蒂芬斯立刻想到了福斯塔夫,这个莎剧《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人物,是莎士比亚笔下乃至整个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喜剧形象。是的,喜剧形象,一个靠父荫起家的地产商摇身一变为扬言要使美国更强大的政客,这本身就很有喜剧性,不少选民还真喜欢他,给他投票,与他一块儿演了一场笑剧。斯蒂芬斯写道,特朗普就是福斯塔夫,用剧中哈尔太子的话来形容,就是“一大堆肉”, “公开撒谎,毫不掩饰,大量谎言堆得山一般高”。
我正在编一本美国人常用的形象语汇词典,要为每个词条物色例句,例如 Dr. Jekyll and Mr.Hyde——杰基尔医生和海德先生,这是苏格兰作家史蒂文森小说《化身博士》中的人物。杰基尔医生服用自己发明的一种药之后变成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人,一个摈弃善良本性而只滋生邪恶品质、面目可憎的人,也即海德先生,以至最终犯了可怕的谋杀罪。这个“化身博士”成了文学作品中具有善恶双重人格的人的典型。我从网上找例句,想不到唾手可得,随即便进了我的词书稿,例句内容可翻译如下:
“特朗普总统具有杰基尔医生和海德先生的个性。他可以在帽子掉下的一刹那摇身一变。有时候他在道义上似乎不偏不倚,甚至有几分可爱,可在另一些时候他公然(甚至骄横地)放肆攻击任何不是唐纳德·特朗普的人,其中包括媒体、外国领导人、移民、不同社会组织的成员。”
不妨再举一例。美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辛格莱·刘易斯有部小说《埃尔默·甘特里》,这位甘特里先生系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一个宗教骗子。他从神学院毕业后当上牧师,以其外貌和剽窃来的布道词吸引人,背地里酗酒、玩弄女性,并竭力掩盖其丑行。我也得将此人收入词典,便又上网找例句,很快就发现最近上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特朗普是政界的埃尔默·甘特里,不过他不兜售耶稣,而是出售他自己,他吹嘘自己的财富、影响力和权力,他的表现说明他可以不遵循法律和社会道德。”
使我甚感意外的是,据报道,在康涅狄格州有些中学开了一门新课:“中学文学:特朗普大纲”,即要求学生阅读七部文学作品,然后把特朗普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作比较。这门课的倡议者有感于特朗普把“通俄案”调查说成是“猎巫”,便想让学生们分析一下“通俄案”调查是否像17世纪塞勒姆驱巫案,并通过读书、讨论,增进对这个在职总统的了解,同时增加文史知识。七本书如下: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课堂讨论题:思考一下今天的政治家们犯了哪些错误?麦克白与特朗普总统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对一个政治人物而言,野心是一种好的驱动力吗?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侍女的故事》,描写妇女们如何失去应有的权利。讨论题:特朗普有句口号“让美国再度强大”,2017年初美国妇女示威游行,口号是“让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再度出现”。讨论题:特朗普政府的哪些政策使妇女们感到忧虑而要行军上街?
T·S·艾略特的《教堂谋杀》,讨论题:尼克松总统在1973年水门丑闻中开除特别检察官科克斯,造成“星期六晚上大屠杀”事件,2017年5月特朗普总统因“通俄案”调查开除联邦调查局局长柯梅,对比这两个事件。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讨论题之一:盖茨比要“重回过去”,回到过去的平凡生活,特朗普要回到“美国第一”,两者可比吗?
莎士比亚的《裘力斯·恺撒》,有台词说“过错在我们自身”,讨论题之一:特朗普总统会同意莎士比亚这句箴言吗?他会承认自己的种种错误吗?
赫胥黎的《奇妙的新世界》,主张反对“假话”,讨论题之一:赫胥黎的反对假话与特朗普反对所谓的“假新闻”有何区别?
斯坦贝克的《美国与美国人》,指出美国人往往因一个人的宗教信仰、姓名或鼻子形状而歧视他,讨论题:当前有没有斯坦贝克所说的这种实例?
我愿在此回答这最后一个问题:有,当前就有。2019年7月,特朗普总统攻击四名有色人种的民主党女性众议员,其中一名是移民,三名是移民后裔,他在群众大会上扬言要把她们赶出美国,并鼓动群众一起高喊:“赶回去!赶回去!”
其实,最可悲的是,特朗普是一个不读文学作品、不谙文学知识的人,当国人把他比作书里的反面人物时,他也许根本不知道他们说的那些人是谁。
纽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