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探究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019-09-26王琰琰杨晓燕张增渠

职业·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

王琰琰 杨晓燕 张增渠

摘 要: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从学生选拔、课程体系与训练方案构建、心理干预、企业参与等方面,阐述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及其效果。依托技能竞赛,学生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企业,实现“毕业即上岗”。

关键词:技能竞赛 工匠型 高技能人才

一、技能竞赛是对参赛选手的综合考核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市场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在不断提升。为了强化育人质量,近年来职业院校不断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其中技能竞赛在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自2007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年定期举办,比赛规模不断扩大,“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宗旨已深入人心,“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序列已在全国建立,“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的局面已然形成,技能竞赛已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培养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通道。

技能竞赛是对参赛选手的全方位综合考核。“细节决定成败”,参赛选手要想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就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怎样才能够选出“好苗子”,如何拿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如何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是每一所参赛院校、每一位指导教师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二、技能竞赛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意志力

1.实施有效的选拔策略

技能竞赛采取层层选拔、人人参与的办法,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个优秀的参赛选手应具备的素质是聪明好学、悟性高,并且有上进心、自信心,自制力、意志力、心理素质强,对本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初期选拔一般采用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报名阶段。坚持学生自愿与教师推荐的原则进行选拔。从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等涉电专业挑选有兴趣的学生,先召开参赛项目的说明动员会,包括本项目的考核内容、本校参加本项目历年来的成绩、前几届参赛选手的发展状况、训练的时间安排、参加训练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收获及参观训练场地。在说明动员会后,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采用自主报名方式确定第一阶段训练学生人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参加阶段训练的学生有较强的上进心,并在训练中刻苦好学。

第二步:自主选择阶段。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手段集中强化训练。采取高强度的训练,可以使一些自制力差、意志力不强的学生自动选择退出。能够选择留下来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自制力、意志力及浓厚的兴趣。这段时间里,一是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二是注意引导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三是多采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有成就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步:赛前选拔阶段。实现“优中选强”。赛前从参与训练的学生中,选出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参加赛前集训,实现“优中选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的激情,既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构建技能知识体系与训练方案

结合技能竞赛,打破课程框架,构建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知识体系与训练方案。

(1)构建知识体系。打破原有的课程框架,构建适合学生训练的知识体系,同时将企业实际工程引入教学内容,缩小了教学内容与企业技能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例如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中,学生训练所需知识涉及单片机、图像处理、传感器技术、Java编程、电子线路等许多方面,传统教学照本宣科,无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足够的知识储备。团队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提炼,将上述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进行项目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

(2)制定训练方案。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必不可少,训练方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通过简单的项目显示,使学生建立自信心,树立明确的目标。以“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为例,本阶段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简单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个人能力。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第二阶段:提高阶段。本阶段引入竞争观念,对竞赛平台上的模块进行组合,设定小项目,采用对抗赛的方法让学生完成项目。此阶段学生对单片机的编程方法还处于认识阶段,因此在任务书上加入项目分析,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随着项目的推进,项目分析逐渐减少,让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阶段学生可以建立良好的竞争观念与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阶段。在学生对竞赛平台上模块的组合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后,进入综合训练阶段。将竞赛内容按照难易度进行排序,让学生根据国赛的规范要求按照顺序依次完成。要求学生每完成一套试题,都要写一份心得体会和程序流程图,心得体会内容包括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新的知识点,字数不限。心得体会和程序流程图要在总结交流时间进行讨论,评出最优方案,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能够激发灵感,提高悟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明显提升,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明显加强。

3.调适学生心理波动

一名优秀的工匠型技能人才除了具備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训练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采取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通过每天的总结时间进行相互交流讨论以及最优方案的推选,让学生正视自我,加强学生的进取心,提高自信心与沟通能力。二是定期举行模拟比赛,营造紧张的比赛气氛,让学生逐步学会调整心理状态,适度减轻心理压力,学会合理地分配比赛时间。三是尽量给学生多创造外出拉练的机会,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四是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定期请已获得成绩或者已就业的学生来校进行技能与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以我为主,把握现在、从零开始、不怵对手的良好心态,按照循序渐进、持续性等原则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与比赛。五是增强学生克服挫折的能力,训练工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处处都有,遇到问题如何处理、如何调节自我状态等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慢慢积累建立。通过上述心理干预,学生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4.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室”

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训练,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室,搭建“全真”训练平台,定时邀请企业教师进行指导,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操作准则、职业道德等内容提前引入,实现企业岗位与学生技能训练的全面对接,从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习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际训练学习中,需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按照企业实际项目生产中的规则进行训练学习,一切以企业实际需要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岗位素养,让学生在“全真”训练平台中得到真切的体验,梳理正确的职业素养。

三、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赛促学,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具备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明显加强。近三年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等大赛,获奖20余次,成绩丰硕。同时技能竞赛将行业先进的技术以及企业理念带入学校,并逐步改变了学生的观念,学生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毕业即上岗”。这十年来,笔者院校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获得了所在企业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小结

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于国家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技能竞赛起到的作用与日俱增。本文主要介绍技能竞赛对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学生选拔、课程体系与训练方案、心理干预、企业参与等方法,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竞争意识、协作精神、自学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职业素养明显加强,实现了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深受企业好评。目前,在培养工匠型高技能人才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培养方式,运行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獻:

[1]丁锦标.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对学生发展能力的影响探索应用[J].中国培训,2016(20).

[2]吕刚.职业技能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5(6).

[3]赵媛媛.浅谈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4).

[4]齐学红,朱静.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和培养高职人才的促进作用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5(7).

[5]张瑾.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业,2016(11).

[6]吕霞,刘世君,张源源,苟琼心.职业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22).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