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2019-09-26钟春燕田晓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水平脑组织血浆

钟春燕 田晓东

宜阳县人民医院,河南 宜阳 4716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相对应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部分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1-7]。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8-12],而脑梗死的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复杂,但与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存在一定的关系[13-16]。在凝血系统中,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主要成分,可影响全血和血浆的黏度,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关键物质[17-21]。因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对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本文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12—2015-11宜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依据入院24 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高水平组(>4 g/L)和正常水平组(≤4 g/L)。其中高水平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48~74(57.9±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9.0(4.2±1.6) h。正常水平组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龄48~74(57.9±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9.0(4.2±1.6) h。2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心源性脑梗死、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保护脑细胞、治疗脑水肿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措施。入院24 h内空腹抽取肘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所用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技术研究所,具体操作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入院72 h后以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患者意识水平,以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发病3个月后,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判定治疗效果,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为0~100分,其中0分表示没有独立能力,功能很差,全部日常生活皆需帮助;100分表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良好,基本不需他人帮助。治疗3个月后,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5-6]。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早期功能评分高水平组患者入院72 h后以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而NIHSS量表评分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3个月后2组相关评分比较治疗3个月后,高水平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50.6±6.4)分;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7例,无变化10例,恶化9例,死亡1例。正常水平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61.4±5.7)分;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8例,无变化22例,恶化9例,死亡3例。高水平组临床治疗效果及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脑梗死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以及脑栓塞等主要类型[22-25]。其中,脑血栓形成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26-29]。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基本机制为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血流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30-34]。一般而言,脑组织供血动脉具有一定的自我代偿功能,故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病过程中,患者并无明显的阳性体征或临床症状,因而延误早期临床干预时机[35-36]。但脑组织细胞代谢较为迅速,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在血供发生异常后数分钟内即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37-38]。急性脑梗死起病迅速,其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局部血管供血障碍时局部梗死的脑组织周围多存在缺血半暗带,即尚未完全梗死,处于缺血状态[39-40]。因此,尽可能挽救上述区域的脑组织是急诊治疗的主要目的。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期反应性蛋白,主要在肝脏进行合成和分泌。纤维蛋白原作为凝血因子,在机体的凝血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参与凝血、血小板聚集和纤溶等过程。病灶血管血栓形成致血管血流中断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基础,而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改变,坏死脑细胞以及周围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局部凝血因子水平增高,极易导致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失衡[41-42]。较高水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可刺激内皮细胞,直接损害血管壁;同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可造成内皮功能损害,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使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并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在发病早期的功能评分比较中,正常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患者Glasgow昏迷量表及NIHSS评分均优于高水平患者;而在治疗3个月后,高水平组临床治疗效果及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进一步证实较高水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促使患者机体凝血系统失衡,促进了病变的发展,患者预后较差。

表1 2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急性脑梗死发病紧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对机体凝血系统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评估预后。

猜你喜欢

高水平脑组织血浆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