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对台军售情况分析及趋势研判

2019-09-26彭玲霞

国防科技工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台军售台湾地区

彭玲霞 /文

2019 年8 月21 日,美国国务院宣布正式批准对台出售价值80 亿美元的66 架F-16V 战斗机及相关设备。虽然特朗普政府之前已批准过四次对台军售案,但此次是特朗普上台以来规模最大、敏感度最高的一次对台军售案,将大幅提升台湾地区防空能力。特朗普政府此举引发各国各界对美台军售的关注。

美对台军售现状

美国几乎垄断对台军品出口

多年来,美国几乎是台湾地区武器的独家供应渠道。从近十年实际进口数据来看,除个别年份德国、意大利向台湾地区出口过少量武器装备外,台湾地区进口的绝大部分武器装备和产品均来自美国。

2009—2018 年,美对台实际武器出口额在台湾地区武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超过95%。其中,军用飞机、导弹、舰船和防空系统是台湾地区从美国进口的主要装备,占比总和超过九成,各自占比分别为47.58%、22.16%、13.11%和10.98%。

新型武器、攻击性武器出口增多

多年以来,台湾地区军方一直宣称奉行“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战略;美对台军售也宣称以二手装备、防御性装备为主。但是,近几年美国陆续向台湾地区出口了数量可观的AIM-120CAMRAAM 超视距空空导弹、AGM-154JSOW 联合视距外空空导弹、HARM 超音速反辐射导弹、AIM-9XBLOCK2“响尾蛇”导弹、Mk48 重型鱼雷、“标枪”(FGM-148)反坦克导弹等攻击性武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配备F-16 战机使用的HARM 超音速反辐射导弹是美军标准“野鼬作战”准则中的重要武器,能让台军战机先制攻击敌方的防空导弹雷达。JSOW 联合视距外空空导弹则是搭配HARM 使用的“水平线外”攻击用武器,是一种新概念导弹,可以作为精确制导炸弹也可以作为巡飞弹使用,启动发动机时射程可高达200 公里以上;该导弹2006 年才在美军正式服役,已经立下不少战功。

AIM-9XBLOCK2“响尾蛇”导弹是美国海军和空军联合研制的新型导弹,具备极强的机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2009 年首次试射,主要特点是增加了数据链和“发射后锁定”能力,与基本型AIM-9X 相比可攻击更远目标,还可攻击发射时尚未进入导弹引导头视角的目标。

美对台军售合同签订更频繁

虽然美国对台军售从未间断过,但以往通常是几年签订一次军贸合同,而非年年签订军贸合同。但2015 年至今,美国与台湾地区之间每年至少有两项军贸合同,且合同金额均不小;2017 年和2018 年每年甚至多达5 项军贸合同。

其中,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台第一个军售案,也就是2017 年6 月特朗普批准的14.2 亿美元对台军售案,更是创下了美国总统启动对台军售的最快纪录。

美对台军事技术转让力度加大

蔡英文上台以来,意欲在军事安全方面强化台美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包括加大对防务的投资,启动“自制潜艇”计划,寻求美国军工企业对台转移关键军工技术等。从近两年美对台军事技术转让情况来看,蔡英文的诉求逐步被美国政策采纳。

潜艇对台出口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对于潜艇设计与建造经验为零、急需系统整合技术的台湾地区而言,“技术输出”比单一类型的装备输出更重要。目前,台军只有1990 年从荷兰购入的两艘“剑龙级”潜艇和美军援台的两艘二战退役潜艇,均已老旧不堪。台湾地区2014 年启动“自制潜艇”计划并向美国求助。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通过现役“剑龙级”的延寿案与战斗系统提升案积累“自造”的技术和经验。其次,争取“自制潜艇”所需载台技术协助与“红区”(完全依赖外援)装备输入,包括战斗系统、声纳帆罩、潜望镜等。

美国《2018 年国防授权法案》显示出协助台湾地区“自制潜艇”的意图,包括发展载台、水雷等。在荷兰厂商提供相关技术文件的情况下,台海军先后三次提出包括电战系统、系统装备接口整合和长程潜射重型鱼雷等的“剑龙级”升级案。2018 年4 月,美国国务院批准向台湾地区转让潜艇技术所需的销售许可证,批准了包括MK48 型重型鱼雷、声纳和潜望镜等相关技术的对台输出。目前,台湾地区事实上已累积了约半数“红区”装备。其中,关键的战斗系统部分由美方主导系统整合,且该许可并未排除相关技术在其他潜艇的应用。

美对台军售发展趋势

美对台军售或将趋于常态化、迎来新高潮

2018 年5 月7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2019 年台湾保证法”决议案,要求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重启“美台贸易协议”会谈等内容;2019 年5 月,美国参议院审议通过该法案。美国“2019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也重点强调美对台军售、军事援助和交流。这意味着美对台军售机制发生重大转变,预示着今后美对台军售的频度将进一步增加,随时想卖就卖。

2019 年3 月,台湾地区“空军司令部”向美方提出申请书,新购66 架F-16V 战斗机,总价将近130亿美元;5 月,台湾地区以“战备急需”为由,向美国申请采购价值约1.09 亿美元的40 多万发30 厘米穿甲弹,以装备其新型“云豹”步兵战车。若结合之前台军方提交且已在美国审核中的M1A2 战车、地面导引精准炮弹和反装甲武器等军备采购案,预计美国2019 年对台军售规模将是史上最庞大的。

美对台军售将聚焦“不对称战力及水面下作战能力”

美国“2019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第1257 条指出“要强化台湾军力战备”,第1258 条指出“美国应强化与台湾的防卫及安全合作,支持台湾发展亟需的防卫军力,以维持充足的自我防卫能力。美国应经由对外军售、直接商售及产业合作,强力支持台湾获得防御性武器,并着重不对称战力及水面下作战能力”。

这意味着美国未来将重点支持台湾地区加强反舰导弹、陆基巡航导弹、无人水下潜航器、鱼雷、水雷和柴电潜艇等“不对称战力”建设。

美台军售模式和内容将发生重大转变

众所周知,美国的军贸管理和渠道是“双规制”:一个是“质优价高”、出口审批更严、由国防部统一对外签约的对外军事销售(FMS)模式;另一个是价格和渠道都更有弹性、出口审批压力较小、由军工企业直接对外签约的直接商业贸易(DCS)模式。

以往美对台军售主要是传统的外军事销售模式,但是从特朗普上台以来的一系列美台军售案来看(特别是“潜艇技术转让案”),美对台军售将从传统的外军事销售模式转向直接商业贸易模式,目的是“化整为零、分散压力、规避制约、降低台湾获得输出许可的难度”。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台军事合作路径和内容将发生以下重大转变。

一是美台军技合作走向深入融合。传统军售多是具体装备和技术转让的个案。而商售更强调渐进而广泛的军技合作与产业整合。“美台商会”长期鼓吹将台湾地区防务产业深度融入美国军工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台军工厂商也应要求组建了“防务产业发展协会”,双方还升级了“防务工业会谈”等政商交流平台。未来,在美台中高层军事互动全面松绑的推动下,台湾地区不仅将成为美国军工企业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而且还将借外部力量开拓海外市场,例如合作制造“低配版”的“小F-35”“小神盾”等以供外销。

二是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对台军售“生态链”。之前,欧洲多国因考虑到与中国政府的双边关系而未向台湾地区出口武器,但各国军火商始终觊觎台湾地区市场。此次美国对台军售模式的转变,预示着一种新的对台军售生态链正在成形,即在美国(早已关闭传统动力潜艇生产线)居中整合、牵头掩护下,各国间接向台湾地区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同时利用台湾地区资本和需求启动相关生产线,帮助美国进一步控制产业链和市场上下游。美方希望通过加强对台军工产业的控制,把握台湾地区防务自主的发展方向和节奏,加深台湾地区对美的防务依赖;同时美国也得以整合全球防务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实现美商利益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在潜艇外壳和推进系统(AIP)技术上有优势、急于突破政治限制以实现对台出口的日本也是危险的潜在参与者。

美对台军售的影响 提升台军作战能力

从近些年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口的武器装备来看,台湾地区军方以下几方面的作战能力将有不同程度提升。

一是反潜能力。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口的“佩里”级导弹护卫舰以及随舰出售的SQQ-89 反潜作战系统和SQR-19 拖曳式声呐系统是美国目前现役主力反潜系统的组成部分;出口的Mk48ADCAP 重型远程鱼雷使得性能提升后的台海军“剑龙级”潜舰首度拥有先进的重型鱼雷火力,这也是台湾地区历史上首次正式进口重型长程鱼雷,对台军水下战斗力的提升影响非常大。

二是反坦克能力。美国向台出口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和“陶”式反坦克导弹均可采用“攻顶”模式打击坦克,射程远,且均经历了近年来几场局部冲突的实战检验。

三是空中打击能力。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口的配备F-16 战斗机使用的AIM-9XBLOCK2“响尾蛇”导弹、AGM-154JSOW 联合视距外空空导弹、HARM 超音速反辐射导弹等都是美军现役的骨干装备,攻击性较强。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产品将大幅提升台湾地区空军压制敌方防空火力的能力。

此外,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口的用于“基德”级驱逐舰的电子战系统及早期雷达预警系统加强美台两军在互操作性、情报共享、信息通联以及联合作战等方面的能力。“基德”级驱逐舰是台湾地区海军吨位最大、性能最先进的军舰。

从美台军售的发展态势来看,未来几年,台军的防空能力和空战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一是美国可能松绑行之多年的对台导弹研制关键组件和材料的禁令,一旦落实,将加速台“天弓”“雄风”等导弹和海军新一代战斗系统“迅联”的研发整合与效能提升。二是美国就先进战机出口台湾地区提出多种选项。近两年,美国军工企业多次怂恿台湾地区对美求购F-35B 战机。从技术上来看,F-35B 具有强大的隐身能力与战场信息管理能力,其超音航速、尖端雷达、传感技术和电子作战系统使之成为集第五代战斗机、现代化轰炸机和全天候作战系统为一体的战斗平台。因此,台湾地区将F-35B 视为强化空防战力的首选,并已向美方提出购买三个中队(72架)和四架KC-135 空中加油机的求购意向书。虽然美国政府鉴于政治风险、采购和运维成本、F-35B产能有限、盟友优先、保密担忧、技术缺陷和实战经验缺乏等顾虑,估计短时间内不会与台湾地区达成F-35 采购协议,但长远来看并不是没有可能。另外,美台双方还提出了“租借”或出售二手F-15C/D 或F/A-18EF 战机,以及增售升级版的F-16V等多个备选过渡方案。

台湾地区军工能力将有较大提升

美国对台湾地区军事技术转让力度的加大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台湾地区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能力;与台湾地区军工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台军工生产能力。例如,美国在台湾地区“自制潜艇”项目中给予的帮助已经使台湾地区相关技术的自主化水平有较大提升。

从美国近两年的国防授权法案来看,美国将向台湾地区提供军事工业支持,帮助其在未来十年及以后建立一系列主要武器平台。台湾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公司(AIDC)、台湾国际造船厂(CSBC)和中山科技研究院(NCSIST)等军工部,将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L3 技术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声等军工企业开展广泛合作。

由军售引发的思考

首先,美对台军售是美中关系的“晴雨表”。随着美中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和加剧,美国对台军售的“质”和“量”都有可能出现出人意料的井喷。我方对此需有所防范和预案。

其次,美国频繁打“台湾牌”,有明显而精确配合中美贸易博弈的意图。其“台湾牌”也不再是单一要价,而是从手段升级为目的本身。特朗普政府大洗牌后,搭建了包括国务卿候选人蓬佩奥、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白宫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等人在内的“中国通”和“鹰派”国安核心决策圈。“美国在台协会(AIT)”的新馆采取“堡垒设计”,其构想是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情报中心和三军指挥中心。可见,无论是就当前中美博弈的战术需要,还是基于中美中长期关系重构的战略考虑,美国愈发系统的打“台湾牌”不再是将台湾作为筹码,而是谋求全面升级与台关系,强化对台战略支配,并将台海作为中美长期政治战的重要场域。对台军售既是美国向全球盟友展现“战略信誉”和维持两岸军事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台美关系和应对印太地区政治格局转换的重要手段。在特朗普“印太安全战略”背景下,军事安全在美台关系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再次,美国意欲强化台湾地区在“印太战略”中的节点作用和“同盟”身份。美国务院负责“印太战略”事务的副助卿在访台时,明确提出要将台湾地区纳入美“印太战略”,强化“对台承诺”。这一政策变化已体现在前述的特朗普政府对台防务政策实践上,且美方正在推动这种变化的制度化和结构化,并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对台政策定位,包括售台进攻性、战略性武器的常态化和高端化,甚至帮助台湾地区发射“微卫星”、训练宇航员和发展诸如电磁炮等能量武器。更重要的是,上述热炒的这些武器能勾连起一张针对大陆的战略威慑和情报侦查网络。如此一来,台湾地区将不再是美国第一岛链上的“情报低地”,而将会被强化成为其围堵中国大陆“印太战略”链条和“东亚小北约”的关键节点。以在台部署F-35 或“萨德”的可能性为例,美国已经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以及其在亚太活动的航母、两栖舰上大量部署了上述武器,其他一些中国大陆的邻国也在美国的候选名单当中。若在台完成部署,则数以千计的五代机或将形成对中国大陆的战略合围和空中压制。

猜你喜欢

美台军售台湾地区
本期导读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传统中国礼法对台湾地区婚姻制度的影响——兼谈我国婚姻家事立法的完善
美对台军售不是为两岸再平衡
关于台湾同胞专利申请的若干规定(第58号)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美高官称继续对台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