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画图”,点亮“思维”
2019-09-25林浩
林浩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思维活动。这就启示我们,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需要激活学生的潜能,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理论、原理,而且要强化学生自主建构意识,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能够实施自主学习行为。数学教学中巧借“画图”正是基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通过渗透与运用图画思想,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并点亮学生“思维” [1]。
一、数学教学中唤醒学生“画图”思想的意义
画图思想作为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优化呈现方式,化抽象為直观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相比具有相对的抽象性,而小学生思想思维不足,形象思维丰富,这就造成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画图思想将优化数学知识呈现方式,化抽象为直观,从而解决小学生与数学认知之间的矛盾,使数学知识借助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加直观、可感,有效降低数学教学难度。
2. 激发学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学生是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潜能,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建构者。唤醒学生画图思想将借助图画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数字等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图画,激活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建构者转变,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3. 发展数学思维,化零碎为系统
小学生正处于数学素质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直接影响着学生终身数学学习。受学习经验、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制约,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缺乏有机整合的意识与能力。唤醒学生图画思想,学生将在图画的帮助下,直观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化零碎知识为系统知识,提升学生数学思维高度。
二、“画图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与运用路径
画图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需要我们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与学情实际,寻求适切的渗透与运用路径。
1. 搭建支架,激活画图意识
数学学习中的画图不同于美术学习中的画图,这就需要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画图指导,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利用画图方法对学生画图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掌握画图的一般方法,为学生画图搭建支架,激活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画图意识 [2]。
例如,下列这道应用题:同学们排队参与义务劳动,小军从前往后数排在队伍的第五个,从后往前数排在队伍的第八个,你能不能说说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义务劳动?
对于初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要梳理清楚数量关系不太容易,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建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个白圈代表一位学生,用黑圈代表小军,再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先画出从前往后数小军在队伍中的位置:
再借助图画回归到数量关系:4+1+7=12人。
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用图画元素代替题目中的事物,而且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依次将数字转化为具体可观的图画,引导学生画图发展思维,再根据图画的提示,回归到数量关系,从而为学生画图搭建起支架,提供方法引领,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形转化方法来解决问题。
2. 全面渗透,扩展画图效应
目前画图思想应用的环节有限,主要局限在利用图画进行解题。我们要打破这种狭隘的画图教学思维,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渗透画图思想,利用画图方法理解数学概念、分析数量关系、分析题目数量关系,建构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点等,从而扩展画图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与运用效应。
如“轴对称图形”概念教学,除了常规的折叠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外,我们可以借助画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画出一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在学生借助画图的基础上,再结合动手操作,将图形按照对称轴折叠起来,检验对折后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通过画图,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认识;再结合动手折叠,从而建立起全面、科学的轴对称图形概念。
3. 拓展延伸,丰富画图体验
拓展延伸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建立起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不仅理解知识概念,而且能够透过知识表面,深入到知识的本质,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借助图形直观形象优势,进行显性的比较、关联等,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画图体验。
如统计图教学,小学统计图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为帮助学生建构起三种统计图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巧借画图形式画出关系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概念、优点展开比较: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再把这些直条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用折线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清楚地反映数量,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画出三种统计图的关系图,学生对三种关系图的相同点、不同点、各自的优势等形成清晰的认识,并且通过比较,深入概念本质,学会运用条形统计图反映数量关系,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现数量增减关系,借助扇形统计图表现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运用三种统计图的操作能力。
4. 因地制宜,选择适切图形
数学教学中,画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如何选择图画类型直接影响到画图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应。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数学内容做到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内容选择适切的图形,从而发挥线段图、树形图、集合图、示意图、关系图等各自的优势。
例如,下列一道分數应用题:果园里有160棵苹果树,苹果树比李子树少,果园里有多少棵李子树?这道分数应用题我们可以运用线段图,它兼具抽象与具体的优势,先用线段表示单位“1”李子树的棵数,再根据苹果树比李子树少画出苹果树的线段,从而借助线段建构起量与率之间的相应联系,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树形图应用于“搭配”类的题目,借助树形图将使搭配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涉及数学思想类题目,我们可以借助集合图辅助解题,往往会受到较好的效果。如下面这道题目:三(2)班一共有13人参加学校兴趣小组,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一共有8人,参加武术兴趣小组的一共有9人,请问有多少人同时参加美术兴趣小组与武术兴趣小组?借助集合图,通过观察图中重叠的部分,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总之,选择哪一种图画,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能死搬教条。
5. 培养习惯,提升画图品质
数学教学中渗透与运用画图思想时,不少教师忽视对学生画图的习惯进行教育,导致学生画图辅助解题时,图形画得比较散乱、潦草,缺乏良好的习惯,这样就严重弱化了画图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应。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严密性、系统性等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画图品质,使图画清晰、直观地反映题目数量关系,体现学生数学思维过程。
为激发学生画图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我们可以开展“画图比赛”活动,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画图”集中展示评比,从而以比赛激发学生画图意识,并对学生画图进行有效的引导,规范学生画图行为,更好地发挥“画图”在点亮学生思维中的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中“画图”运用是一门艺术,只有付诸实践,掌握画图一般方法,灵活运用,才能使画图思维点亮学生思维之火。
参考文献:
[1] 夏士勇.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策略的运用及理性思考[J]. 小学教学参考,2015(8).
[2] 孙敬彬. 深度源自思想的高度——“画图策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 小学数学教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