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小学数学变教为学

2019-09-25崔君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块新知巧克力

崔君

“变教为学”是由郜舒竹教授提出的对小学新型课堂改革的理念,即将小学课堂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始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关注,从而使教师轻松地教、学生主动地学,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有着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时间宽裕的特点,实现变教为学,重点是对过程的关注,即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文结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的教学片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重视知识的形成,实现“变教为学”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试一试:揭示课题

学习是在无数次的尝试中发生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试一试、猜一猜,在学生的猜想中揭示课题,可以让小学生直接获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利于教学的展开。

引入问题: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师:你真有想法,你的疑问可能也是其他同学心中共同的疑问,我们今天就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二课时,上一节课学生已经知道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由学生完成,因此直接以问题引入,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二、练一练:感悟新知

小学生尚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一种方法的掌握需要多次练习之后方能熟练,因此在进行新知探究之前需要对本节课所使用的方法进行练习强化,以达到感悟新知的效果。

问题1:把1kg散装糖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重?

问题2:把1L花生油平均分装到6个小瓶子中,每个小瓶子装多少?

问题3:把1m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多长?

(完成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问题3展示片段:

生1:把1m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m。

师(追问):如果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呢?

生1:长m。

师(追问):如果是3段呢?

生2:长m。

师:为什么是m,能解释一下吗?

生2:把1m长的彩带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m,如果是3段就是3个m,是1m的,就是m。

师:你真聪明,你给我们完整解释了“1m的是m”这一种关系。

师(追问):如果将1m长的彩带平均分成7段,其中的3段是多长呢?4段呢?能否画线段图来说明?

生3(板演展示):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实为教学的预热环节,让学生从平均分配中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为下一步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打好基础,因此笔者采用从易到难、层层深入的追问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为进一步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三、做一做: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是课堂的中心环节,也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的主要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要给学生足够动手及动脑的机会,才能凸显“变教为学”的价值。

问题1: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多少?

问题2:如果盒子里有若干块巧克力需要分给4个小朋友,那么你希望盒子里巧克力的数量是几?为什么?

问题3:如果盒子里有3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

(完成方式:问题1、问题2由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问题3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问题3活动要求:(1)用手中的4张不同颜色小卡片代表4块巧克力,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2)将得出的结果与你同伴相交流,选出小组中最好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代表汇报研究过程和结果。

问题3展示片段:

组1:把每块巧克力平均分成4小块,共12小块,再把12小块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3小块。

师(追问):每个小朋友的3小块是几大块呢?能不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生1:每个大块平均分成4小块,每小块是大块的,3小块就是大块的。所以每个小朋友分到块巧克力。

組2:我们的办法是先把2块巧克力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一份;再把剩下的一块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再分一份。

师(追问):那每个小朋友最终分到的是多少呢?

生2:每个小朋友分到的是一个块加上一个块,+=块。

师:你能熟练运用分数的加法,真棒!

组3:我们小组有更好的办法。把3块巧克力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就可以了。

师(追问):你们的结论是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呢?

生3:我们的结论是每个小朋友分到3个块,是块。

……

师: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致认为给每个小朋友分块巧克力,那么以上3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异口同声):分法不一样。

师:这是表面的不一样,其实他们实质的不一样是将哪个作为整体,一块一块分是将1块巧克力作为整体,摞起来一起分是将3块巧克力作为一个整体。同学们感受到了吗?

众生点头。

师(追问):如果我们把刚才分巧克力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是怎样的呢?

生4:3÷4=。(教师随即板书)

师:你真聪明!

【设计意图】 不难看出,该环节预设的教学内容很简单,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花很少的时间讲完,但是“变教为学”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所以笔者在这部分内容的探究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

四、变一变:构建新知

学习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构建新知、掌握技能,小学生的新知构建需要从不断的相似问题的强化与不同问题的对比中形成,因此变题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问题1:如果要将3块巧克力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想选用什么方法?

问题2:如果要将5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想选用什么方法?

问题3: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上面的两个问题吗?

(完成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上述两个问题用以强化学生对除法与分数关系的认识,两个都在3÷4的基础上改变,是对知识的横向迁移。分别改变分母及分子,融入假分数及带分数,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五、讲一讲:内化新知

在数学中,“讲”是对自己所认识的内容的描述,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将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达到内化新知的效果。

问题:观察我们这节课的问题中所得的四组式子(如下),等号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解。

展示片段:

生1:左边是除法,右边是分数。

生2:除法和分数是相等的。

生3:左边表示巧克力的块数除以分的份数,右边是每个小朋友分的块数。

生4:分子是总体,分母是份数。

生5:被除数是分子,除数是分母。

生6:被除数÷除数=。

……

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用字母表示:a÷b=(b不为0)。

【设计意图】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应该替代,因此对知识的总结也要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学生各抒己见与相互补充及教师完整归纳下,学生对知识的零散认识会逐渐完善、系统。

課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共同构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教师需要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教”的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可以称之为“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的特点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并且贯穿始终,最大的缺憾就是学生学习受到抑制,学生的活动是伴随着教师的“教”而出现的,处于被动和被约束的状态,缺少自发性和自主性;“变教为学”是对学生主动权的归还,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解放”,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自己体悟知识的形成,以此提高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受用终身。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轻松地教,学生主动地学,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小学数学课堂“变教为学”。

猜你喜欢

小块新知巧克力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共有多少巧克力
治毛囊炎
吃不完的巧克力
“巧克力”吃醋了
让时间可触摸
分发巧克力
炖羊肉的小窍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