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生本课堂提升数学素养

2019-09-25刘玉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生本理念数学素养

刘玉

[摘  要] 在“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打造生本化的数学课堂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此背景,文章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关注学生发展,实施有效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进行适当拓展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本理念;数学素养;课堂教学;学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引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会对生活中相对熟悉的事物充满兴趣,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链接学生生活,通过创设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特定的情境来发现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全面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由此构建具有开放性且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决定了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 教师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才有助于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 由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内容并链接学生生活,才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让学生在探究中养成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1].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植树活动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導学生探究如何才能够使树苗排列整齐.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一性质.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由此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探究线段公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一方面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关注学生发展,实施有效教学

在“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1. 满足学生需求,实施开放教学

所谓生本理念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结合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能够充分满足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2].

例如,“全等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考查的概率较高,应用性较强. 能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相对较多,所以针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结合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自主制作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 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示自主制作的结果,并说明制作思路和制作方法.

生1:首先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需要一样长.

生2:也可以是两边边长相同,同时这两边所形成的夹角也要相等,这样就能够得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生3: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制作一个三角形,之后将这个三角形重叠放在另一张纸上,所剪出来的三角形必然一模一样.

通过学生的叙述可以发现,他们所表述的制作方法,实际上就是验证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生1的方法是“SSS”,而生2的方法是“SAS”.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已具备初步的感性认知,接下来针对证明方法的教学会相对轻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也较为简单. 这就是生本理念引导下的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素质和能力相对偏弱的学生,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才能够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 除此之外,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活化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参与度,保证较为显著的教学实效[3].

2. 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合作学习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能实现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有益的活动经验,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安排绘制图像的任务,完成图像的绘制之后,先由小组成员自主对此进行比较,之后展开交流探讨并提出自己的发现,初步感知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有小组成员以k的正负为研究视角,从中提炼出:如果k>0,图像所呈现出的显然是上升趋势,而且y的实际数值也会随着x的增大而增加;当k<0,图像所呈现出的显然是下降趋势,此时y的实际数值会因为x的增大而减小. 有小组选择观察b值,并由此得出:b值会直接决定直线和y轴的交点.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小组探究和交流,自主提炼出数学结论,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及时对活动加以补充和完善,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充分践行生本理念.

提升学生能力,进行适当拓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新授内容进行适当拓展,通过拓展性小结及拓展性练习的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1. 进行适时归纳,提升学生能力

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样离不开适时归纳,有效的归纳有助于提升知识点的重复频次,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从中提炼出知识的精华,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之后展开适时归纳,也可以选择课堂结束时进行全面的总结性归纳.

以“正比例函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引出这一概念,并同时明确:形如y=kx(k不等于零)的函数,可以称其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是比例系数. 教师的适时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准确高效地把握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 在讲解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时,教师也可以结合适时归纳帮助学生深化对正比例函数特点的认知,使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或者还可以在课堂结束之前结合一系列提问,对课堂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1)何为正比例函数?(2)怎样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3)对于正比例函数而言,其图像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提问和课堂所学相互呼应,能够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既有助于深化对所学习知识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加深印象.

2. 精讲拓展习题,提升学生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结合不同题型精讲各种解题思路,并展开有针对性的讲解训练,这样才有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教师的讲解不但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精讲细讲,同时进行知识梳理;针对题型的转型训练,也要透彻讲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准确把握不同题型的不同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能,掌握科学有效的解题技巧[4].

上述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层层深入的,通过这三个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 题(1)只是简单的方程变形,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认知;题(2)的难度有所提升,通过这一题型,能够考查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际运用的状况;题(3)具有非常典型的发散性,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或者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完成解题,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本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并自己分析问题,同时结合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体会互动双赢的学习效果. 另外,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充分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总结以及自主反思的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方震军. 微课导学,关注素养,师生同和[J]. 数学教学通讯,2018(29):16-17.

[2]赵阳.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途径研究[J]. 上海中学数学,2018(5):29-31.

[3]李爱民. 在问题解决中提升逻辑推理素养[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29):21-23.

[4]沈良. 试论“知识·探究·思维”路径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数学通报,2017,56(10):18-22.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生本理念数学素养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优化对策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