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课堂教学“学习起点”的思考

2019-09-25李倩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起点起点经验

李倩

“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美国奥苏伯尔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诠释:“学习起点”的内涵

在已有的研究中,一般把学习起点理解为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态度等。它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两种。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应具有的知识基础,是教材编写者为学生预设的知识储备标准;现实起点则指学生通过教材、生活、参考书籍等多种资源的学习,实际具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现实起点,可是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是完全割裂开来进行分析的。逻辑起点为现实起点提供了参考,现实起点是逻辑起点的修正和补充,他们有互相包含的部分,如学生的已有知识既可能是逻辑起点,也可能是现实起点。

学习起点包括一个学科的起点,一个学年的起点,一个单元的起点,一节课的起点,一个教学环节的起点等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一节课的起点或一个教学环节的起点。课堂教学是丰富的、开放的、多变的和复杂的,这就意味着课堂的生成也是动态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课堂生成是低效的、无效的,也有的课堂生成是高效的,不同的生成反映了学生动态的学习状况,每一个学习状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起点,所以说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呈现出动态变化的形态。

二、缕析:“学习起点”的主要内容

缕析,即逐条认真分析之意。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起点到底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并不明确,大部分教师认为是已有的知识经验,但事实上学习起点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所以,缕析“学习起点”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必修课。

《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得出一个结论:即有效的教学开始于学生带进课堂的已有知识,包括文化实践和信仰。也包括某些学科内容知识。教师要试图了解每个学生都知道了什么、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和想做什么。

知道了什么即已有知识经验;能做什么即能力;喜欢做什么即兴趣;想做什么即动机。根据一线教学的经验,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笔者将从数学内部和数学外部两个视角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新知识的建构必须源于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老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随之带来的不完整的理解、错误的观念和对概念的天真解释。教师要根据这些状态来帮助学生达到更成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时,学生已经有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经验,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圆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吗?并以此启发学生回忆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基本思路,把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方法迁移归过来,想到可以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的经验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理解和指导的作用,此时正迁移发生。

而学生在学习负数时,就会受到减法的影响,首先在读法上就会习惯性的读成减号,在理解上也受到减法的影响,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减少、去掉等。减法的已有经验对负数的理解有一定的影响,此时负迁移发生。

因此教师既要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哪些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哪些会对学生造成困惑。并在设计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促使正迁移的发生,减少负迁移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在适合的教学设计中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 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水平,一种是创造性的数学能力,一种是学习数学的能力。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主要是学习数学的能力,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能力主要包括:运算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能力与数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需要以相关的数学能力为基础,才能保证数学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数学学习活动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境,重点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能否解决新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等等。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指导课堂教学。

在对新问题测试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把握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这样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哪些思路是可取的?哪些思路是有局限的?哪些思路是创新的等等,再根据对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了解对课堂进行预设,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合理预设和动态生成的过程。

3. 关注学生的接受水平

学生的接受水平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接受水平为基础,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若将目标定得太高,超越了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就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目标太低,学习时间和精力就是一种浪费,而且同样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水平,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

如,在一位教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时,选择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经过多次试上和打磨后,形成一个符合我校学生接受水平的教学设计。比赛地点最终选在一所农村小学,虽然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农村学生接受水平比城市学生低,所以在引入上和教学过程中已经做了很大的改动,但实际上课的情境却让老师很无奈,因为绝大部分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也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授课老师基本上是在自问自答中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最终的思考题也被无奈地取消掉。

这个案例足以说明,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一堂课的成功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所以教学的成功不能只从表面上看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这个教学设计适合所任教的学生吗?即使教师有一定的经验,对学生的接受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但课前因为没有做实际的调查,对学生接受水平的把握依然存在很大的误差。

4. 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兴趣点产生于学生自身,更能持续兴奋,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状態。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当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心里有自己想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期望:让“学习起点”分析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和访谈,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学习起点有一个比较基本的了解,从字面上能做一些分析,对于学习起点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也有所不同,主要的方向还是正确的,但分析还不是很全面,比较关注学生知识方面的起点,对能力、兴趣、需求方面的关注偏少。

对于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方法来说教师谈到了很多方法,但真正用到的还是以经验分析法为主,偶尔才会用到其他方法。而且对学习起点的了解比较表面,不够深入。

最后谈到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起点的应用情况时,暴露出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做不到把学生学习起点贯彻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也仅仅是在教学的起点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就贯彻的少了。这反映出教师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的钻研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还不是很到位。

在明确了“学习起点”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学习起点”分析的主要方法之后,问题就在于教师能不能利用以上介绍的经验和方法来分析“学习起点”。一线教师的工作时间紧张,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分析,但我们还是希望一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选择合理的方法来做分析,让“学习起点”分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成为自己教学中的一种习惯。

猜你喜欢

学习起点起点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探究”再探究,“思考”再思考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