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两本书里有杨振喜的眼力

2019-09-25梁东方

博览群书 2019年9期
关键词:孙犁作家文学

梁东方

文学式微,附着在文学上的评论自然就更是退居到了连文学范畴中的人也少有关注的境地。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减损真正的文学与真正的评论的质地,不过是因为投机取巧沽名钓誉急于求成上蹿下跳者多了,让人们对整个人类精神世界的这一领域都有了怀疑,有了因噎废食不屑一顾的敬而远之罢了。

好的文学评论,从来都既是立足于文本的精读,也同时是超越于感性的理性光芒的照耀。人的意念和精神,纷纭复杂错综纷乱,不经过理论的光辉归纳梳理,不经过睿智善思者的点拨和提拔,就经常陷于混沌。而文学的扰扰攘攘之中的真真假假更需要真正的评论来拨开云雾,不仅可以给人洞烛幽暗去伪存真,更可以让真正有文学质地的作品和作家从污泥浊水的淹没之中突显出来。

因为职业缘故,我会偶尔参加文学讨论会。会上发言者众,或者是大而化之的冠冕堂皇,或者是浮光掠影的观感,或者是学院式的条条框框,甚至是连作品都没有读过就发言的万金油,能有印象者几鲜矣。

不过,杨振喜先生的发言,从一开始就总是能让我感受到这种真正的文学评论的理性点拨的光芒。他总是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细读作品,观点和评价从来都不走高大上的路线,不用套话式的帽子来代替立足文本的具体评价,却又能在评论文本的过程中让人意识到某种更为高远的东西,体会到总结归纳之后高屋建瓴的愉快。在逼近作家作品的真实的同时,他也逼近了自己对于文学本质甚至世界本质的认知。

从他貌似互相没有太多关联的单篇单人的作品评价,完全可以连贯起来看到一个善思者对于文学和艺术、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整体性思考。尤其是《孙犁散论》,将他历年来关于孙犁的评论集合在一起,让人看到了一个用毕生时间和精力,连贯地关注着同一位现代作家作品的罕见现象中的内在力量。

这是一位真正的文学家,这也是一位真正的评论家,他们都以自己脚踏实地的淳朴和真挚,自然赤城地面对自己热爱的艺术形式,面对自己没有更多的功名利禄的人生。对于孙犁的人品文品的持之以恒的关注和研究是杨振喜先生理论追求的自觉,更是人格文格追求的自然表露,是其做人著文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上的楷模。

孙犁不追风不求名利只忠于文学的規律和世道人心的正义,写作宁缺毋滥,人生则抛却一切不必要的形式主义的应酬往还,热心而冷眼地面对社会生活的起伏和人生的跌宕;杨振喜先生的为文与为人亦有孙犁风范,平实低调,踏实钻研,勤于总结,屡有文章,积跬步而致千里。

他策划主编的《孙犁论孙犁》是我责编的系列丛书“孙犁读本”中,很有创造性的一种。首开孙犁阅读与孙犁研究中关于孙犁夫子自道的文本集合,对于研究孙犁这位坚持以文学之为文学要从本我出发的纯正性特征,大有裨益。他主编的《孙犁晚作选》《孙犁名言录》也非常精到地从独特的角度总结了孙犁的作品和言行;杨振喜先生敏锐地在国内较早地提出并肯定孙犁晚作在整个孙犁一生的创作中的巅峰意义,孙犁那种打破文本界限以后的艺术与理论与人生的边界弥漫的创作,是很多世界文学中的大家们共同特征;而孙犁站在自己的人生与学养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道人心的独立理解和评价,更闪耀着超越于当时当下的不尽光辉。

除了孙犁研究,杨振喜对众多河北籍作家的研究评论,也大多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甚至有一些作家早已经不写作了,回头看的时候也依然承认,当初杨老师给予的评价还堪称中肯而准确。

粗略统计,他评论过的作家作品有田间、曼晴、姚振函、浪波、宋聚丰、关汝松、铁凝、王蒙、徐光耀、贾大山、周申明、张志春、阿宁、康传熹、孙振笃等等数十人数十部。这些作家作品延续在漫长的时间之中,俯仰起伏,阅读反响和评价大多已经尘埃落定,不论水平高低,不论登上文坛之初的姿态如何,他们最终的文学价值与影响力所及的深度广度,大多都与杨振喜先生最初的评论相去不远。这并非单是因为杨振喜先生慧眼独具,更是他踏实的评论之风与做人之道使然: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只有精读作品,只有在众多的经验积累中自然比较、有意识地衡量,才可能脚踏实地地接近真实的本质。

事实再一次证明,最终能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不在于投身于什么样的领域。创作和评论在文学范畴之内的途径其实没有高低之分,适合于自己,科学严谨地踏实勤奋地兴趣盎然地投身进去,便终究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就,终究能获得有意义的人生。

(作者系花山文艺出版社文学图书编辑部主任。)

猜你喜欢

孙犁作家文学
作家谈写作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孙犁与求助者
我和我的“作家梦”
文学小说
晚年孙犁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作家孙犁的“吝啬”
作家孙犁的“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