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2019-09-25郝正磊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6期
关键词:德治区别法治

摘 要 关于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自古至今有过数不清的讨论,在中西方也诞生出了不同的法学流派。然而,不管哪个派系基本都不得不承认法律与社会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两者既是各自独立的,又不是完全分离的,它们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正确理解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国家法制的健全,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和谐,也是通往和谐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法律 道德 区别 法治 德治

作者简介:郝正磊,山东郝正磊律师事务所,四级律师,主任。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121

法律和社会道德作为法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研究意义。那么,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内涵是什么,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有哪些共同点和区别,是如何互相促进和补充的,对于当前阶段构建和谐法制社会有怎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含义

法律的含义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道德的含义,以一种约定俗成的准则要求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在是非对错、公平善恶等方面做出抉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一)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共同性

通过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含义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共同性首先表现在,都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用来约束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行为,用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法律和社会道德也同时体现出了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准之一。

(二)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区别

法律和社会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有共同性的同时也是有很大区别性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产生条件不同。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晚期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制度跟国家同时诞生的;社会道德则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几乎是与人类文明同时诞生。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或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并且有非常明确的内容,通过特定的途径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可以看得见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成型的,它没有明确的文字表现形式,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和心灵里面,通过人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它是抽象的、模糊的、有原则的。

3.内容不同。法律凸显权利的同时也明确了相应的义务,要求人们做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比如,在公共场合要求别人不抽烟享有人身健康权利的同时,也有义务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危害他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社会道德通常只规定了人们要尽到的义务,并不要求对应的权利或回报,带着些许施恩不图报的意思。

4.约束范围不同。法律的约束范围狭窄,而社会道德的约束范围相对宽泛很多,基本上囊括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从横向来看,法律所管束的,一般情况下也在社会道德的约束范围内,就像几何图形上的点和线的关系。只要是在法律约束范围内,基本上也是受社会道德约束的。比如,法律规定每个成来年人都有养育小孩和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与此相呼应的是,尊老爱幼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传承的美德。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比如专门的程序规则,政府组织规则等,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核心是高效与便利,而不是社会道德。从纵向来看,法律只追究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如果没有违反犯罪行为,只是有主观意识错误,那么,法律并不会惩罚,也就是不存在所谓的“思想犯”。例如,一个人月底没钱花了,可能脑海中确实无数次幻想着像电视剧情节一样去银行抢劫一笔钱从此吃喝不愁,然而他并没有真的去做,这种情况下,法律不会判定此人违法。而社会道德不仅约束人们外在的一言一行,它还调整人们内在的思想动机和心理活动,要求人们用崇高的意图去行事做人,也就是说不仅要明辨真善美,还要要求自己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我们还说幻想去银行抢钱的例子,当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社会道德会约束他不可以这么做,也不可以这么想,这种不劳而获的想法是错误的、可耻的。

5.实现机制不同。法律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去保障实施,带有强制性和滞后性,就是说在国家强制力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讨价还价和选择的权利;而社会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个人的自觉性、自律性去维持,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事前预防性,也就是说只有在强大的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个人自觉性面前,沉淀了几千年的美好的傳统道德才能够继续流传下去,反之亦然。

(三) 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从以上的阐述中我们彻底理解了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含义,懂得了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共同性和区别,有助于分析法律与社会道德的深层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际案例来总结。

案例1:张家夫妇中年得子,视如珍宝,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是对唯一的儿子唯命是从,要什么给什么,儿子长大成家后,夫妇二人身体七灾八病的,可还是坚持帮儿子主持家务、带孙女。直到孙女长大上高中,夫妇两人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儿子动不动就对夫妇两人厉声指责,有病了也从来不管不问。经过两年的折磨夫妇两人无奈离家出走导致意外发生,此时引来街坊邻居的愤怒,相关部门经过核实,以遗弃罪判处张家儿子四年的有期徒刑。

案例总结:法律能够强有力的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具体表现为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使人们不断完善自身社会道德素养。

案例2:星期天,王女士带孩子去郊区公园游玩,公园里鸟鸣动听、花香怡人、绿草如毯,王女士躺在支好的帐篷里享受周末的惬意时光,嘱咐孩子在帐篷附近玩儿,突然孩子兴奋的跑来跟王女士说,妈妈,你快跟我去看,我画了一幅漂亮的画呢,然后用手指着旁边的公园平面标识图,王女士赶快跑过去,但为时已晚,擦也擦不掉了,只好找到公园的管理处,说明情况后照价赔偿300元。

案例3:周末夜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不堪,小李和小刘边走边聊,突然,小李拽着小刘的胳膊说,看,前面那个扒手在偷女孩子背包里的东西,我们去制止他,小刘马上也就发现了,但是他死命拉着小李的手说,我们还是别管了,你看这么多人都不管,别去给自己找麻烦了。说话的功夫,扒手就得手了,偷走了女孩子背包里的手机和钱包。

案例总结:良好的社会道德有利于法律的全面贯彻与施行,具体表现为社会道德水平高的人在任何时刻都能约束自己自觉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而且能够以主人公的角色积极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勇于跟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斗争到底。相反,社会道德水平低的人不但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遵纪守法,更谈不上通过与违法行为做斗争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案例4:周末,郊外的林中小路上寂静无声,小勇边走边欣赏美景,忽然,一声尖叫,抢包了,打破了这林中的安静,这时只见一个人拎着包狂奔过来,后面女士紧追不舍,小勇瞬间拿定主意,上前拦住抢包的人,帮女士拿回了包。

案例总结:社会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社会道德规范本上囊括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更深入到人们的灵魂深处,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法律无法触及的范围内约束和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指引人们向求真、大爱的殿堂出发。

综上所述,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犹如苍鹰的两个翅膀,又像自行车的前后车轮,要想快速平稳前行,两者缺一不可。法律能够体现和维护社会道德,反过来,社会道德能够有效促进国家法律的全面实施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弥补法律的不足之处。早前的法律是由人民大众认可的社会道德规范孕育而来,被划定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法律逐渐取代社会道德成为调控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但是从不曾否定社会道德所发挥的正面作用。相反,法律诞生之际就与社会道德有着剪不断的关系,而社会道德调整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其不能退出历史舞台。正如人们所认同的这样,社会道德无法触及的地方由法律来调整解决,而法律所不及的地方也可以用社会道德去约束。

三、法律与社会道德关系在新时代的指导意义

上文关于法律与社会道德关系的阐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与不可分割性。一切学科课题的研究探讨都是为了结合现实更好的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也就是我们在教育界和学术研究时一直倡导的学以致用的思路。那么,法律与社会道德的这种特殊关系在新时代具有哪些指导意义呢?下面让我们来一一剖析。

(一)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法律与社会道德都囊括了保障良好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十八大会议指出,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机制,两者唇齿相依,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指导下我国的法制建设硕果累累,但是在某些领域我国的法制依然是不健全的。所以,完脱离社会道德的法律,有时候是尴尬的,甚至被称之为“恶法”,不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不难看出,法治和德治在治国理政的舞台上一定是并行不悖、缺一不可的,只有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加速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早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 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法治與德治相结合,首先要体现在立法活动上。法律是治国理政的主要工具,立法活动便是制造这一工具的重要环节。新时代,法律的制定遵循了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的原则。我国的立法活动会将人民大众所认同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变成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或法律条文。在有关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子女要赡养父母,父母要抚养子女,并不得遗弃,这既是我国几千年来的社会道德规范,也是法治社会基本的公民义务。其次,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还要体现在司法人员的执法过程中。司法人员作为执行法律的主体之一,其社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实施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一个公正的司法过程都会增强人民对法律的热情与信仰,而每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过程都会深深伤害到人民对法律的热情与信仰。由此可见,只有司法队伍道社会德素质不断提高,才有利于早日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不断推进我国法制健全,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

四、结语

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特殊关系决定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在法治为基石、德治为保障的和谐社会,每一位公民在尊重、遵守法律的同时,需要不断完善个人社会道德形象建设,为创建和谐法制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于月宇.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7(8).

[2]刘光斌.论哈贝马斯的法律与道德互补关系理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3]田文利.道德与法律之和谐解——道德与法律关系的三维解读[J].道德与文明,2015(5).

[4]陈勇,武曼曼.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6(5).

[5]叶莉婵.法治与德治协同创造美好社会[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

猜你喜欢

德治区别法治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以德治企,诚实守信
——湖北亿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哲学思考
位置的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