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人物 手法多样

2019-09-25滕达王卫锋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茴香豆韩麦尔闰土

滕达 王卫锋

导语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四個方面来着手: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注重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第三,注重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有重要作用;第四,情节要一波三折,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具有两方面的意义——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物性格是通过情节而获得具体显现。

技法探微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解析

选段主要从外貌、动作以及“我”和闰土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外貌上,少年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这是一个淳朴、天真无邪,又带着几分英气的农村少年;成年的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岁月的打磨已经使二十年前的闰土完全变了样。动作上,少年的闰土聪明、机灵,捕鸟、沙地看瓜、月夜刺猹;成年的闰土迟钝、少话,仿佛是个木偶人,已然从活泼开朗变成了木讷呆板。年少时,“我”和闰土不到半日便熟识了,无拘无束。成年后,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两人之间已经产生了无形的隔阂。这些描写揭示出二十年间闰土命运的巨变。

仿写

瘦弱单薄的身体,稀疏蓬乱的头发,平淡无奇的五官,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毫无过人之处——这是班主任将陈希领进教室时,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一天中午,我去食堂吃饭时忘记带卡,只得返回去取,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陈希一个人。“你什么时候打的饭,我怎么没见到你?”陈希似乎吓了一跳,我才惊讶地发现他手里捧着一个番薯。也许我的忽然出现吓着了他,他被噎得直咳嗽,脸涨得通红。我急忙说:“你竟然带了红心番薯,难怪你不去吃学校的非人食粮,也不跟我分享!”他的脸色缓和下来,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笑,虽然有些迟疑。以后的日子,我每天以吃他的番薯为由,将饭打到教室吃。时间久了,他对我也亲近许多,直到他离开。

(湖北孝感市楚澴中学 刘宏业)

结语

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中的重要部分。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根据人物特点抓住主要的刻画角度,突显人物特色,辅以其他方法,丰富人物形象。

选段一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鲁迅)片段

解析

他身材高大,却四体不勤;他不在乎“我”冷漠的面孔,认真地教“我”识字;他真诚地与小孩们分享着那一小碟茴香豆;他从不拖欠,即便是拖欠也必定还清。这一切,无不透射出孔乙己内心的纯真与善良。然而,他却又以好吃懒做、小偷小摸、自命清高、迂腐穷酸来践踏自己的人格尊严。作者交代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刻画了他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同时通过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在封建社会中,这纯真与善良是如此地荒诞与可笑:追求清高而沦为小偷,追求诚信而满口狡辩,追求自己想追求的却又被想追求的所扼杀。

选段二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有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都德)片段

解析

第一段运用外貌描写,写出韩麦尔先生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第二段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他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第三段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他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及对祖国一往情深的热爱。后面几段当中,“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交代了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同时,综合运用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韩麦尔先生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将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猜你喜欢

茴香豆韩麦尔闰土
孔乙己的茴香豆和酒
下课之后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男人的空巢
《故乡》的呐喊
绍兴名吃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
再议《最后一课》的插图
品味·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