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德建设

2019-09-25贺新元

公务员文萃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德私德总书记

贺新元

所谓政德(亦可称之为官德),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今天,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德建设,成为一个越来越亟须和具有现实价值的问题。

一、政德建设的迫切要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国内形势

新中国走过70年,一个发展阶段过去了,迎来了一个新的70年和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于5月份在江西考察时指出,“未来70年,关键是未来30年。这正好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关键的未来30年刚好就是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怎样如期实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摆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全力以赴要完成的核心任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个关键性任务,就是抓好政德建设,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9000万党员特别是县级以上的党员干部的政德如何,直接决定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如果我们的政德建设抓出了成效,9000万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威力就犹如9000万个单个原子融合而成的核聚变产生的威力。这个巨大威力不是能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也不是西方所能想象得到的。我们只有4万多党员的时候,就能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120多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时代新长征,如果9000万党员都能成为中国道路的坚定领路人、中国力量的坚强内核、中国精神的鲜明标杆的话,未来30年、未来70年,甚至未来的更长时间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谷、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系列任务,会一个接着一个实现和完成。

二、政德的作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简单讲,政德就是“为官之德”。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官无德不为”,中国古代就有注重道德教化和“德治”的传统。早在1990年3月,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应福建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之邀畅谈从政体会,便论及“为官之德”。他提出,“当领导要以德服人”。在这个“德”之中,不是单纯的道德,而主要指的是政德。

政德作为从政的道德,它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是居于一个主导地位。2018年3月10日上午,在来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政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表现,或者说,有什么样的政风,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良好的政德对于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社会生态具有直接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另一种结果。如果一个地方的官员特别是主要领导为官不正,那么这个地方的整个社会风气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变坏、经济增速变缓或停滞甚至整个社会崩溃的危险。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塌下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基于政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和关注政德建设,研究探析加强政德建设的方法、路径,督促构建加强政德建设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推进和发挥好政德建设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如何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这里,立政德是摆在第一位的,即突出强调一个“立”字。那么,如何让领导干部树立政德呢?立政德,需要发挥典型示范教育的作用,为此,要用好的典型和好的案例,深化开展党内教育,树立扩大为民情怀。

在这三者之间,“明大德”是从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层面提出的要求,关键是要“明确”和“明白”,因为只有在明确明白之后,才能“坚定”。“守公德”是与领导干部执掌和行使公权力的行为直接相联系,包含了为谁用权和如何用好权的问题。而“严私德”是从领导干部个人修身层面提出的要求。“明大德”是从精神境界层面提出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精神境界,本身是不合格的。而“守公德”则是从领导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八小时之内”的要求,“守私德”则更多的是对领导干部加强自身操守、“八小时之外”的要求。

四、政德建设的标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古语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意思是为官从政始终要把贫苦大众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它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它要求党员干部在施政过程中始终要践行“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

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在《求是》杂志撰文阐释政德的引领作用,明确了政德作用于社会的两条路径:一是执政者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二是执政者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和感化百姓。2005年,他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中提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4000多字的內容,84次提到“人民”,淋漓尽致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

五、政德建设的基础: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好干部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一直坚持的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之一,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德才兼备原则,以德为先的原则,并且在德的方面尤其“突出政治标准”。

德是前提,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决定了领导的性质。“以德为先”是新形势下针对选人用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提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中,出现了大量“能人腐败”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德”的缺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并进一步明确涵盖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四德并重的选拔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其内容大多与政德要求相关。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选拔任用干部的五个方面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几点都可以算作政德方面的要求。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了“三严三实”即“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中,严于修身、严以用权和严以律己恰好对应的是大德、公德、私德三个方面。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提出了四铁干部,即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很明显,“四铁”也主要是就增强政德的角度去说的。之后,又把好干部的标准凝练为忠诚干净担当。这三点也都涉及政德内容。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突出了对全党和组织部门把重政德放在选拔任用干部的首位,并将之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加强道德修养是人生必修课。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猜你喜欢

政德私德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为党员干部建立“政德健康晴雨表”?
私德教育
干部政德重在落地
“公德”与“私德”
昭化区探索建立基层政德评价体系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