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养老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2019-09-24王汉忠
王汉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养老地的选择成为了农民工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农民工在选择养老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社会保障制度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养老地选择的影响,提出了政府可以利用社保制度对农民工进行引导。
养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关于养老的研究多集中在养老主体上,例如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等。而对于养老地的选择却较少,均没有考虑到人口流动性的影响。养老地的选择又是如何养老的基础工作,在城乡二元制养老体系的影响下,应加强对农民工养老地选择进行深入研究,以满足农民工的养老需求。
一、研究设计与假设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基本的社会制度之一,对群众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受城乡二元发展差距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也呈现了城乡差异。虽然我国已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整合,但以职业群体为差异的城乡差异仍旧存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频繁,进而导致农民工同时参加城乡两种社会保障或者一种都没有参加。同时,农民工对养老地的选择也呈现不同的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80年之后的农民工,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在外出动因、身份认同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他们对养老地的选择也有差异。本文在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养老地选择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两代农民工的次代差异。
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养老地选择的影响
(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是重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它们在提高农村老人收入、减少贫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养老金可通过银行借记卡领取。从新农合看,截止2015年底,参与人数达到了7.65亿,参合率为98.2%。新农合的推行在减少大病开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农民工来说,新农合的地域限制严,异地就医手续复杂,而且报销比例也较低,这样就可能导致农民工更倾向于回乡养老。
(二)城市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
城市养老保障制度的主要覆盖人群为城市市民,但农民工也能够通过工作单位参与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城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缴费难、转移难,农民工的参保率低。相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所享受的保障水平高,从次代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城市养老保险,但参保行为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第一代农民工更愿意回乡参与医疗保险。另外,从社会融合的角度看,要从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判断,心理层次高的农民工会更倾向于城市养老;另外,教育、收入、性别等也会影响农民的养老地选择。
三、结果
研究显示多数民工希望回乡养老,而新生代农民的留城意愿更强烈。从社会保障的参与来看,绝大多数农民工都选择了一项家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仅有少数农民工参加了务工地的社会保障制度。另外,年轻村民参保率偏低,而在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率较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吸引了农民工回乡,而城市社会保障则吸引了农民流程。可见,政府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的市民化行为进行引导。如果流出地有新农合、新农保等,则他们更愿意回乡养老。如果农民工拥有了城镇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等,则农民工更可能留城养老。但城市社会保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小,只有拥有城镇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等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新生代农民工才会选择城市养老。而第一代农民工回乡养老的比例较高,因为回乡养老的可得性更高,更有保障。
从社会融合来看,如果对当地方言掌握差 、对市民行为不认同的农民工则有可能回乡养老。另外,哪些认为不是本地人或者认为是老家人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回乡养老。从购房角度看,在城市拥有房产的更愿意在城市养老,而打算在老家建房的更倾向于回乡养老。有迁移户口意愿的、与收入高的农民工愿意在城市养老,并且不存在代次差异。体制外的农民工有可能回乡养老;在流入地时间越长的农民工留城养老的可能性越大。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更有可能留城养老。
四、结语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次代农民工养老地的选择有影响。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保障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农民工选择养老地的欲望。从次代差异上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养老的概率;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第一代农民工留城养老得到概率。
第二,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房产购置等医院影响了农民工养老地的选择,并且有代次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社会保障的便利性和一致性,消除社会保障的差异性。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對不同代次农民工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留城或回乡政策。三是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寓所的分布情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四是要充分重视农民工精神层面的满足,为农民工留城养老提供一定的指导。(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