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课堂生态的有效策略
2019-09-24宋毅李红霞
宋毅 李红霞
摘要:在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进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课堂生态,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堂时空界限、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式心理生态关系等方面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课堂生态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构建起良好的课堂生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 课堂生态 双师能力 有效策略
课题:本文系2017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建新型课堂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课堂生态问题研究》(课题编号:SIGZY215)研究成果。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优质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在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进程中,高职院校要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努力适应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需要的生态课堂。
一、制约高等职业院校课堂生态的因素
由于受历史传统文化和现行教育招生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制约课堂生态形成的因素。
1.高职课堂上,合格的“教师”多,优秀的“师傅”少
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但还有很多教师在进入课堂时还做不到角色转换,仍旧只是传统课堂的教师。即使在“互联网+”的驱动下,课堂内的老师也更多的是“粉笔加黑板加多媒体”,更多的是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技能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技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步变化。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是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标准,这样的特殊课堂要求教师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师傅,做好技能训练的指导和各技术环节的示范。
2.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具有现实性与功利性
高职学生选择到高职院校继续接受教育,一方面是高考成绩的客观限制和无奈之举,另一方面是奔着就业而来。他们希望通过几年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多数高职学生在选择专业、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重点要点等方面就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现实性和功利性,他们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职业素养、核心能力、关键技能的提高与加强,只讲“职业”,忽视教育的真正本质与价值,这样的学习价值取向给高职院校的课堂生态带来极大的破坏性。
3.过度解读政策导致高职院校师生关注点偏颇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技能竞赛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上,期冀通过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来保证学生就业率的不断提高。因而教师缺少了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关注的动力和研究的兴趣,无法专心教书育人,也无法正确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学生们也把主要精力放在获取职业能力与就业资本上,忽视课堂教学,不重视责任意识、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此种种,必然导致高职课堂生态的失衡。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良好课堂生态的有效策略
面对高职院校课堂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缺失、学习状态低迷、学习热情尽失等教与学的生态失衡现象,在当前职业教育全面进入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构建起良好的课堂生态,顺利完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任务,关键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双师能力
在高等职业院校课堂上,教师的职责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外,还要肩负着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人格品质的艰巨使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双师素质,还要具备双师能力,既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做人,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同时又要成为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和引领学生职业成长的师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合理的高职课堂生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成长环境,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潜能与人才培养的效能。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要先到企业实践再上岗,专业课教师要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此外,各高职院校还应加大教育经费与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多举措、多途径、多样化并举来促使广大教师双师能力的提高。
(1)创新培养模式。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这为高职院校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双师型”教师和双师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营造了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应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积极整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实践培训基地等,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师课堂生态理念,促使良好课堂生态的形成。
(2)加大培养力度。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框架下,应积极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深入探索校企双方利益共赢的切入点,在资金分配、人才使用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选派优秀教师与合作企业联合完成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此促进教师对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还要加大投入,组织教师广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在岗培训,及时了解产业行业的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加強与同类院校、合作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顺应经济新形态发展的需要。
(3)提升职业教育意识。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组织形式来说,都更为复杂、更为艰巨,更有挑战性。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职业性,也要体现教育性,这对高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高职教师“教书育人”职责赋予了更多内涵。高职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状态,还要关注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关注自己讲了什么,还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要把“学生学会和会用”作为教师职业的终极追求,而不是只求单纯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堂时空界限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广泛应用于高职教学过程中,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局限,能为学生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學习感受和工作体验,颠覆了传统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开辟了课堂教学新生态。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云课堂、雨课堂、课堂派、在线开放课程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和谐与共生的课堂生态中,不知不觉地被海量新颖奇特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所吸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未来职业的兴趣,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跃升。
3.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式心理生态关系
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责任意识,建立起对人、对事、对社会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模式,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类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容易使课堂教学陷入枯燥乏味、低效甚至无效的境地。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既要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更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开放、共生的人际心理生态,时时刻刻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心理变化,积极鼓励学生个性释放和创造性潜能的解放,使师生双方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成长、协同发展。
三、结语
总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堂生态构建要从教师入手,从教育理念、教师素质、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下工夫,不断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态。同时,也要从学生入手,认清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生态,激发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活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