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课组建设的“光谷路径”

2019-09-24程福军舒晓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备课组区级学区

程福军 舒晓辉

学科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学术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教师探讨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育智慧的研究平台,是落实教学管理、开展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重要摇篮。武汉东湖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教发院”)长期坚持以优秀备课组评选展示为抓手,构建学科共建机制,搭建成果分享平台,实现团队互助共生。

联片共建夯实基础。为保障全区学科备课组建设扎实开展、有序推进,教发院每年确定一个创建主题,于学年初公布方案,指导全区学校做好规划、夯实过程、注重效益。2016年年度主题为“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同年共评选表彰区级优秀备课组91个;2017年年度主题为“核心素养与团队合作”,同年共评选表彰区级优秀备课组93个;2018年年度主题为“共建·共享·共生”,同年共评选表彰区级优秀备课组113个。在操作层面,高新区注重统筹协调,以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组建的中小学学区为单位,将初审指标分解到各个学区,由学区牵头学校负责拟订本片区具体的申报、展示、评定方案,发动所有学校、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备课组在教学教研全过程中全员参与。具体方法是,学校内部先组织开展建设、展示和评选,择优参加学区展评;学区展评注重现场感,强化互动性,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最后全区进行终审表彰。

在教发院的推动下,学校高度重视备课组建设。规模大的学校合理安排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人员,遵循互补性原则,注重老中青相结合,同时利用青蓝工程和名师工作室机制,开展师徒结对,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促进共同进步。规模小的学校,有的打破年级界限,组建全校性的学科备课组团队,有的携手学区兄弟学校组建跨校际的学科教研团队,还有的学校将音体美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有机整合,组建综合备课组。2018年,区级优秀备课组中音体美和信息技术等共有18个,占比16%。各校选派学科骨干教师作为领军人物,确定工作目标,提供教研资源,推动备课组有效运转,同时考虑备课组长梯队建设,将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安排到备课组长岗位,给他们“引路子”“压担子”“搭梯子”,培育新生代后备军,优化备课组人员结构。

共享共生打造品牌。首先,整合備课组学科建设与学校优质资源,形成教研文化。教发院在全面落实全区教学常规“六个一”的基础上,引领学校积极构建和优化校本学科教学规范,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规范的教学流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站稳讲台,健康成长。一些新引进的优质学校发挥资源优势,快速构建起成体系、有特色的教学教研文化,为备课组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能量。

其次,统筹备课组集体教研与学科主题教研,形成“1+3”格局。每月有四个教学周,其中一周由教发院教学研究办公室组织开展一次区级主题教研活动,既可以是现场的课例研究,也可以是线上的专题研讨。其余三周由各校的学科备课组开展校本集体教研,实现主题引领,上下联动。

最后,结合优秀备课组建设与教育论坛,形成学科特色品牌。例如,光谷实验中学每年春季学期开学之初都定期开展帮教育论坛,每一届都专门安排半天的各学科备课组分论坛,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各备课组充分展示教学教研成果,着力打造学科品牌。该校语文教研分工明确,活动丰富,在2018年度优秀备课组评选活动中,三个年级语文备课组同时被评为区级优秀备课组,彰显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味道,体现了集体教研的学术价值。

【本文为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基于质量提升的新区教研机制创新实践研究”(2017A040)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备课组区级学区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备课组长的定位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县区级社情民意调查方法初探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推动区域备课组建设持续发展的若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