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2019-09-24王培霞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老年冠心病

王培霞

【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简称CHD)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来院治疗的894例老年CHD患者。分A组和B组,均447例,行动态心电图(简称DCG)和常规心电图(简称ECG)诊断,评估对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的单支与双支病变检出率均高于B组;A组的心肌缺血诊断阳性率为81.43%,B组为75.84%;A组的心律异常诊断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为老年CHD患者行DCG诊断可有效检出心肌缺血,评估心律失常的异常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026-01

CHD是老年群体的高发病,主要症状为心绞痛,具有较多并发症,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猝死率高[1]。临床多通过心电图或冠脉造影诊断该病,其中,冠脉造影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操作,诊断成本高,具有使用局限性。心电图可重复诊断,可行性强,但常规心电图无法获取患者于生活状态下的心电表现,因此诊断效果欠佳。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来院治疗的894例老年CHD患者,旨在探究DCG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体为来院治疗的894例老年CHD患者。纳入标准为:确诊为CHD;年龄介于60-90岁;患者均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出于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伴有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肌肥厚、心包炎或是心肌炎;合并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或有甲状腺亢进;伴有预激综合征或是束支传导阻滞;参加其他研究。分A组和B组,均447例。其中,A组男267例,女180例;年龄范围是61-89岁,平均(69.45±1.24)岁;CHD病程范围是4-11年,平均(7.02±0.54)年。B组男265例,女182例;年龄范围是60-88岁,平均(68.48±1.28)岁;CHD病程范围是3-10年,平均(6.81±0.42)年。比较并无差异(P>0.05),允许对比。

1.2 方法 B组的方法选用ECG诊断: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放松全身,使心脏处于平静状态。用12导联常规心电记录仪行连续描记处理,增益设定为10mm/mV,纸速设定为25mm/s,确保记录纸基线处于平稳状态,图像无干扰且清晰。

A组的方法选用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连续24h监测患者的心电变化,信息处理结合回放分析,通过人工判读与校正等方法评估心电变化,结合躯体感觉、症状起始与结束时间等症状记录情况,测定患者心率,行综合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对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检出率;评估心律失常的异常表现,包括室性早搏(简为PVC)、房性早搏(房早)、心房颤动(房颤)、短阵性房早、房室阻滞(简为AVB)、右束支阻滯(简为RBBB)、二度窦房阻滞(简为Ⅱ-SB)和左束支阻滞(简为LBBB)等检出率。

1.4 诊断标准 ECG诊断心肌缺血:T波较同导联下R波小10%以上;ST段呈水平下移表现,幅度为0.05mV以上[2]。

DCG诊断心肌缺血:①ST段的持续压低时间超过1min;②J点0.08s后发生ST段下斜型或是水平型压低表现,幅度超过1mm;③再次发作与上次ST段恢复基线的时间间隔超过1min[3]。

心律失常根据发作节律、心率、持续时间、症状和起止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诊断。

1.5 分析统计学 数据处理选用SPSS16.0软件,检出率表达为[%],检验方法为x2值,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病变检出率 A组的单支与双支病变检出率均高于B组(P<0.05),如表1。

2.2 对比心肌缺血诊断率 A组的心肌缺血诊断阳性率为81.43%,B组为75.84%(P<0.05),且A组对无症状的检出率高于B组(P<0.05),如表2。

2.3 对比心律异常诊断率 A组的心律异常诊断率均高于B组(P<0.05),如表3。

3 讨论

老年CHD患者的病因是冠脉闭塞与狭窄,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有数据显示:冠脉病变程度可影响该病死亡率,为此,需积极诊断心肌与心律表现,评估疾病程度[4]。DCG是该病的最佳诊断方法,具有多画面与自动检测等优势,可借助24h全览图、曲线图与趋势图有效检出心脏疾病,能够捕捉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对房早和室速等诊断效果佳。其能够使患者于自然状态下进行心电监测,全方位评价心电变化特征。其可通过心电信号的大量获取,筛选并分析心脏状态的相关信息,诊断可行性强,无创伤性,优势明显[5]。此外,DCG能够捕获一过性心电异常表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率高,特异性强。

临床认为:DCG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是ST段明显压低,但不同缺血表现的标准有所差异。①急性前间壁缺血:ST段的V1-V4导联的下降幅度为0.21mV。②急性心内膜下损伤:ST段大幅下降,T波高尖,升降支具有对称性,但为水平状态,以下斜型或是低垂型为主。③急性前壁缺血:ST段的V1-V4导联明显下降,且T波倒置,以V4导联的下降幅度最大。④急性前侧壁缺血:ST段的V4-V6导联下降,或是V5与V6导联显著下降[6]。⑤急性下壁缺血:Ⅱ导联与avF导联明显下降。⑥急性广泛前壁缺血:ST段的V1-V6下降,avL导联显著下降,以V3-V5的下降幅度最大。DCG诊断心肌缺血的主要指标是ST下降幅度≥0.15mV。若患者发病前伴有ST段抬高表现,若并发心肌缺血,则会出现ST段小幅下降表现,或是回到基线,但以上表现不能作为该病的诊断标准。可通过ST段的下降导联定位损伤或是缺损部位,若>2个相邻导联出现下降表现,则可诊断为心肌缺血[7]。研究发现:饮食、感冒、血管内皮异常和情绪等因素会导致诊断假阳性,因此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进行全面性诊断。结果为:A组的单支与双支病变检出率均高于B组;A组的心肌缺血诊断阳性率(81.43%)高于B组(75.84%);心律异常诊断率均高于B组(P<0.05)。可见,DCG诊断该病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耿新荣.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6):20,19.

[2] 程峻.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293-294.

[3] 高硕.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46.

[4] 阳成俊,刘青平.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24):131-132.

[5] 张旭洁,刘芳芳,杨科宇, 等.运动平板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8):247-248.

[6] 朱丽莉,孙泽慧.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9,(5):94.

[7] 徐午侠,龚菊娣.动态心电图用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检查中的临床探究[J].心理医生,2018,24(36):151-152.

猜你喜欢

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老年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分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回顾性分析
观察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