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让每个教师都走向成功
2019-09-24徐志强
徐志强
【摘要】2017年以来,我校坚持“尚武崇文,养正立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教育需要,发展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前景的研训理念,整体思考,统筹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分层培训,促进全体教师的和谐发展;多元培训,拓展校本培训的外延内涵;创设平台,展示全体教师的自我风采,使校本培训成为源头活水,成为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校本培训;目标内容;教师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的一叶方舟,是教师素质提升的一把钥匙,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7年以来,我校坚持“尚武崇文,养正立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教育需要,发展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前景的研训理念,以《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为抓手,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平台,着力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学习意识、科研精神和专业素养,努力建设一支热爱学习、勇于实践、精通业务、善于合作的“雅正”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为促进我校在常州市优质小学这个平台上提升办学内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整体思考,统筹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
我校的校本培训注重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使教师把参加培训、提高自己作为一种内在的需求;校本培训方式多元,注重长程策划,整体发展,从成人、成事两个维度制订培训目标,围绕培养“雅正”教师这一核心目标,我们结合各科教师的情况,立足于发扬优势、弥补缺点、梯队成长、分层发展的思路,分模块进行,如核心概念的解读,日常教学的落实,日常培训的渗透,日常研究的体现等等,最终让“品正、行正”融入吕小每位教师的血液,在具体的工作和行为中由内而外地充分显现“雅正”教师的特质,同时实现学习型、科研型、合作型“雅正”教师团队建设目标。
我校的校本培训主要采用学习研训、教育沙龙、集体备课、课例剖析、主题研讨等方式,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主动、健康发展。每一学期初,学校能依据市、区师培中心的文件精神和学期主要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核心内容,每月有侧重点,在计划中做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时间明确。学校能从教师发展的群体需求出发,落实培训实施保障。教科室是第一责任部门,主动承担校本研究的组织、领导职责;教研组、年级组是最基本的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学校能将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注重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性培训;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将理论培训纳入每周的教研活动必备内容;将校本培训与基本功大练兵相结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的整合研究,提高整合的有效性;将教研组集中学习研讨和教师自我研修相结合,有序开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场地、有人员、有记录、有效果。
二、分层培训,促进全体教师的和谐发展
校本培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体,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我校根据教师工作年龄、教育理论素养等情况将教师分成四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
第一层次:培训者培训。
这部分成员主要由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作为培训的引领者,应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培训者的培训我们主要采取外出学习的方式。他们到外地学习回来后向全体教师做学习汇报,传授“真经”,从而达到“一人充电,共享光明”的效果,达到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第二层次:骨干教师培训。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他们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学校采用了“压担子、搭台子、出点子”的培训策略,为每一位骨干教师设立了成长档案,对其成长进行跟踪考核,年末进行评比。通过培训,我校已有多名骨干教师在市、区级赛课中崭露头角。骨干教师在自身提高的同时,带动了全体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第三层次:经验型教师培训。
经验型教师主要针对部分45周岁以上的老教师,对他们的培训实施激发其后续发展热情的政策,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像我校的何伟、张志明老师都已年过50,他们有着近25年的教学经验,仍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多年的实践锤炼,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育人魅力,对于这样的教师的培训,在体现关怀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教育价值,将他们积累的宝贵经验与青年教师共同分享。如在集體教研中,我们会主动邀请让他们参与其中,与大家分享智慧,在课堂教学大赛中我们会让他们来担任评委。这些老师也有多人被评为“星光吕小”年度人物。
第四层次:班主任队伍培训。
目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班主任工作走专业化之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班主任工作改革的源头活水。实现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校本培训是必经之路。学校结合市区的班主任培训要求,在班主任中开展了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培训和心得交流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实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多元培训,拓展校本培训的外延内涵
校本培训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实现校本培训的目标,必须在外延拓展和内涵打造上下功夫,活化培训模式和拓宽培训渠道,真正拓展和丰富校本培训的外延和内涵。
1.搭建发展平台,助力教师成长
(1)研读教育专著
读书是教师的职业生命得以鲜活的保证。为了让老师们读好书,每学期开学前,我们就派人专程前往书店,精心挑选教育专著。回校后我们将这些书目列出来,上传到学校图书馆网站上,书则由负责学校图书管理的老师保管和借阅。我们每学期的业务学习安排的第一项活动必定是读书分享,提炼主题,联系实际,阐述观点。除规定的阅读书目外,老师们平时还都养成了一种习惯,每读到好文章便主动在QQ群分享,在组内教师间传阅,大家真正视读书为一种精神上的娱乐,真正做到了“以读促思、读以致用”。我们还拓宽读书的渠道,让网络学习与书本学习相结合。每周安排教师推荐优秀读物发到校园网站上,与大家共享。同时我们还开展网上论坛交流,组织教师围绕中心话题在网上畅所欲言,取长补短。
(2)定期开展“草根”讲座
广博的吸纳是为了更好地倾吐。校本培训中,我们开辟了“吕小讲坛”,推行“草根化”校本研训,鼓励老师自己做讲师,讲给自己人听。我们经常让老师将工作中的得意之举、困惑之处与大家交流,将新近看的好书中的精华向大家做介绍,将课题研究的新思路与大家研讨。老师们在讲座中锻炼了自己,激励了他人,成长了群体。
(3)校级骨干引领
我校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学校也有一批占比36.1%的骨干教师。我校在校本学习中,经常安排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策略,传授管理经验,探讨沟通艺术等,既有讲述,也有答疑和研讨。这种培训,是台上台下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充分挖掘身边老师的优秀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新型培训方式。培训中,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参与,以“培训的主体”作为培训中的角色定位,以实现自我发展为参与培训目标,这样有效地满足了教师自我发展和表现的需要,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4)开展青蓝结对
“老手带新手”这是最古老也最有效的提高新教师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近年来,学校新进的新教师逐年增多,学校在每学年开学都会组织新教师培训活动。学校课程教学处会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由学校校长室和各条线工作具体负责人分时间段对新进的青年教师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学校整体情况介绍、教育教学工作常规等,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学校各项工作。平时,老师们相互走进对方的课堂进行学习交流,办公室里更是成为他们课后交流的主场所,师傅老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手把手地教给徒弟老师。师徒双方在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5)博客强化反思
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校本研训的形式。我校把网络教研的重心放在课堂教学转型的研究上,进行网上教研和在线培训。网上教研:提前一周把校本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发送到校园网,其他教师进行先期学习钻研,及时回帖提出改进建议;上课教师及时修改后进行课堂实践研讨,而后教师进行网上跟帖评议和再次重建。在线培训:校长或教研组长分别进行网上阅读推荐,其他教师进行跟帖,谈心得感受;每周一次的校本培训后,由培训负责人将培训内容及时上传网上,教师进行跟帖交流,让校本培训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教师的生活中。
(6)请进来走出去
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市、区的专家来校听课并做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我校还鼓励老师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的外出培训我校已实行多年。学校舍得投入,教师也学得认真。参与外出学习培训的老师回校后都能及时撰写心得,并在业务学习时与全体教师进行交流。
2.聚焦课堂教学,团队引领培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开展研究培训的主阵地。近两年,我校踏踏实实围绕课堂、围绕教学中的问题,抓好教师的研训工作,成效鲜明。
(1)加强集体备课。针对我校教师少的实际,教研组以年级组为单位,老中青结合,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采用对文本教材进行单元集体解读研讨、习题讨论、学科知识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课改目标、内容、方法的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2)强化常规管理。以《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依据,以抓“课堂常规”为突破口,狠抓课堂教学。教研组对教师的课改理念、教学方法制定了评价量表,实行由蹲点领导、学校行政和教研组长不定时推门听课的办法,对每位教师的常规教学做好过程性考核,并纳入教师个人教研量化考核成绩。
(3)前延后续研讨
各教研组按照教研专题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每次活动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教材研讨教学设计阶段。每一个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某一年级的研究课例先进行教材研读,设计教学活动。第二阶段是教研组内的上课、说课、评课,重点说说反思重建的想法,与专家对话。第三阶段是重建阶段,由该教师或备课组的另一位老师在组内重建,最终形成精品课例。在这个过程中听课者做到“三个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
在扎实开展研究课的同时,加强日常课堂教学研究。行政随堂听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一周至少一节,听课时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听课后了解备课情况,对照“课堂教学评价表”,及时与课任老师交流,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提倡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同一备课组的老师经常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每月不少于4节。
3.深化专题研究,提高科研素养
(1)扎实课题研究,研训合二为一
开展课题研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我校倡导教师要做到人人有课题,以课题促教,以课题促研。近两年来,老师们分别承担省、市、区教研课题。课题组老师在坚持常态研究的同时,认真开展了与教研组合而为一的课题研究课工作。在课前,老师都能进行认真的教学预设,努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后能及时组织教师进行評议、总结反思教学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每学期期末,教科室依照课题组研究考核表,从理论学习、研究课、论文撰写、参加活动情况等各方面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综合考核。
在新一轮的国家、省、市课题申报中,学校的“‘武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被教育部确立为第三批校本课程推进项目。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交互式一体机的‘教为不教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研究”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立项课题“基于交互式一体机的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研究”已经成功立项,市级课题“‘尚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已经通过中期评估,现正进行体系建构的实践性研究。
(2)常态教师沙龙,集聚教师智慧
我校从教师个人主动发展的需求出发,按照“直抒胸臆、各抒己见、广开言路、求同存异”的原则组织教师沙龙,每月围绕一主题进行观点交流或策略报告。最近的四个研讨主题“如何让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有效复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和“核心素养培养”都辩出了各自的理解。沙龙结束后,由教科室组织专人及时整理归并沙龙活动实录及组员发言准备材料。每次沙龙活动大家都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每一位老师更在活动中提升了素养。
4.以竞赛促培训,提升实践能力
竞赛既是培训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进一步学习、实践的加油站。
(1)基本功竞赛:我校精心制定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练兵竞赛方案,周密开展了理论考核、说课评比、教学展示等培训活动,举行了现场板书、美文诵读等比赛,开展了各门学科的上课、说课、评课等竞赛活动。
(2)论文评比:每次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开展的论文评比活动,我校教科室都能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动员组织广大教师踊跃参加,引导教师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教师主动将比赛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平台,作为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的良好契机,通过撰写、修改、交流,确保每次论文参赛取得预期成效。两年来,学校有100多篇论文、案例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3)现代教育技术比赛: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和研究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学和集中培训等学习方式,重点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了PPT高级应用、数字化平台、交互式一体机等一系列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常态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不断提高教学效益。近几年,学校精心组织教师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和论文的撰写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整合论文评比和课件制作比赛,先后有十多人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奖。
四、创设平台,展示全体教师的自我风采
1.对于优秀的论文随笔,我们第一时间在校园网上刊发。并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向市级或以上机构推荐。
2.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舞台,我们还从报纸杂志及网上查阅了最新的六十多种不同刊物的投稿地址,编印成内部资料分发给每一位骨干老师,鼓励他们经常向刊物投稿交流。自从有了便捷的信息可以通过邮箱直接发送论文,大家都说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鼓励着自己常常去整理一下思绪,写点东西,发出去“中中奖”。每当听说别人有论文发表,大家总是会向孩子一样奔走相告,真诚祝福。静下心来之后,又会催动自己发奋图强一番。仅两学年,在市级以上各类刊物发表的教学论文就有近三十篇。
3.编撰《教师个人成果集》。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能只顾埋头前行,而要驻足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其实,我们的教育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整日忙碌奔波于教室、办公室之间,拖着一身的疲惫感叹职业的幸福感在哪里时,我们为何不沉下心来,整理一下自己笔耕的文字,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相信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更何况,老师们共聚一堂,变散客游为团队游,也是彼此分享教育智慧,共同探讨专业发展的乐事。
教师把教学感悟、教学反思付诸笔端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一环,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文集是教师经验的凝练,是老师成才的桥梁,它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显著成效。为更好地提高我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升教育理论水平,物化教科研成果,共同分享教育经验,总结交流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的写作经验,及时收集整理我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我校已连续开展了两次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成果集交流展示活动。老师们将自己一学年来的教学思想凝练语、主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案例、优秀的教学反思、优秀的教育随笔)、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获奖的课件网页等汇编成册,加之以个性化的封面和名称进行了展示,并由评委小组认真进行了审阅、打分,评选出优秀成果集。老师们在经验获得分享的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借鉴,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4.编印《新视窗》。我校坚持为老师收集成果资料,将每年教师发表和获奖的论文编印成集,以更好地总结成果,促进提高。从2017年以来,我们将每一年内教师获区二等奖以上或发表的论文及案例集辑编排,印制成《新视窗》第一、二期。
經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的校本培训已形成“三大品牌”:“草根化”的吕小讲坛;“全覆盖”的吕小博客;“数字化”的技术培训。在今后的校本培训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注重培训方法的调整与补充,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使校本培训成为源头活水,成为推动教师队伍发展的不竭动力,让我们的教师充满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市教科研年度发展报告[R].内部资料,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