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教师必备的修炼

2019-09-24石春秀

教育界·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反思

石春秀

【摘要】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必备的修炼。文章从三个层次论述:思想上的反思、教学上的反思、自我发展职业规划的反思;从三个教育反思的着陆点切入:思如何引导潜能生;思如何完成自我的教育修炼;思教育科研与自己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思考中实践,在反思中提升。

【关键词】教师成长;反思;修煉

【基金项目】本文为苏州市陶研会立项课题“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研究成果,课题编号:“十三·五”STh[021] 。

我思故我在,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这句话涵盖了很多成功教师的教育成长之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教师的成长=实践+反思。”李镇西也说过:“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老师去培养富有创造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老师,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简单的事,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思考中实践,在反思中提升。

在课题“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的研究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只有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才能够从平凡走向卓越,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才从走进高效,走进优秀。

一、思想上的反思——唤起教师的内在责任意识

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成为一个卓越的老师,是所有走上三尺讲台的教师的心中所愿,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首先就要用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耕耘。在教育成长的过程中更要学会不断地反思,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思是唤醒教师内在发展的催化剂,反思能够促进教师的主动研究,更会增强教师职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作为教师,需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反思中检验并提升自己。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这是植根于教师教育生命深处的“教育眼”,更是植根于教师心灵课处的“生命之魂”。年轻教师刚走进工作岗位首先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走近名家;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在别人的经验中提升自己,走进经验;有了一定的积淀后更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走进反思。

课堂是师生不断相遇和碰撞的地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挖掘课堂教学背后的理念,寻找课堂教学的策略,寻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办法,这些理应是教师思想意识里常常思考的问题。只有做到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直面学生的疑问,才能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这也是教师树立大教育观的思考。教师要在意识深处牢牢的树立反思的意识,只有有了这种意识,学科教学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有了这种思考意识,教学才会有所超越,从而实现教师从研究课堂教学层面走进对学科教育的探索,这也是教师走普通走向优秀的必经之路。

二、教学上的反思——教师教育反思的着陆点

教育的对象是充满个性、成长中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尽相同,学习的基础也存在差异,学习能力上也有所不同,正因如此,教师才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是思想的先行者,是先进文化的体验者和实践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向前看,向后看,横向看,纵向看,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给学生乐于接受的、最适切的教育。

1.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教育的温暖——思如何引导潜能生

任何一个老师都是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做学生的德育导师。很多人往往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培养优秀学生身上,但我们更应关注潜能生。虽然一个班级的潜能生数量不多,但却有巨大的能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地思考这样的话题,转化潜能生和培养优秀生同等重要,这两个教育的着陆点要同样重视。

作为教师,人人都要发挥德育导师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灵引路人。作为学科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情,把潜能生放在心上,为他们量体裁衣。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制定特殊的成长方案,有的放矢地开展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最终实现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享受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学习生活,学有所获。

在潜能生面前要保持七颗心,即爱心——爱是点亮潜能生心灵的火种,引导潜能生做到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诚心——真诚地帮助孩子脱去敏感的外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实现自身的价值;童心——教育中教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重树学生是孩子的观念,站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角度来观察世界,用一颗童心保护孩子纯洁无瑕的童心;信心——发现潜能生的闪光点,找优点,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导中走向预期的目标转化;关心——学生成长遇到困难及时帮助,不断地鼓励潜能生,与潜能生心连心,手牵手,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恒心——预见潜能生转变的反复性,锲而不舍地引导教育,持之以恒地坚持引导,水滴穿石,绳锯亦能断木;责任心——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用这份责任来焕发巨大的热情,激起巨大的教育能量。如何让潜能生也能够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教师要落实七心,用爱心温暖学生的行走,用诚心建立信任,用童心激发梦想,用信心铸就理念,用关心融化冷漠,用恒心激励上进,用责任心静等花开。

2.让教育逐渐走向精致——思如何完成自我的教育修炼

清代袁枚在《续诗品》中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是一个比喻,把识见能力比作一个人拉弓弦射中鹄。同样,懂理才能说理,对待事物,才能产生联想、生发,才能将心声流于笔端。作为教师要不断思考,终身修炼。书画巨匠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人人夸口称赞,可谓造诣极深,但即便如此,他仍日日思竹。他就曾为自己的一幅墨竹画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此生是熟时。”这不仅是画家的艺术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更是绘画事业的境界。郑板桥思考无止境的状态给做老师的我们太多的思考,如何完成自己的教育修炼,需要时时行,日日思。教师自我修炼的过程更是自我反思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走得是否深入,走得是否踏实,直接影响着自己的教育生命是否精彩,更制约着教育质量的高低。

教师首先要修德——爱是教育的灵魂,让爱激发自己内在的对教育的深深情怀,最终实现自己对教育的终极追求;教师要修才——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断地成长,以才育才,时刻牢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师要修学——要关注学习,让“一直在学习,一直在研究”成为自己良好的生命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思考才能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看到外面的大世界,用不断的学习来提升教育品质,激活教育的活水,不断创新并优化教育;教师要修识——不断地反思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人云亦云,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自我,不断地提升智慧,做一个智慧的教师。教师的自身修炼应该延续于一生的教育之中,显于教育者的行动,植根于教育者的心灵。

3.我研故我在——思教育科研与自己的专业成长

思后需要研究、总结、提升。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动机。有人说:“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每位教师都要深刻地领悟这句话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中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理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在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下,科研型教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保障。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路上来。”教师要思考自己如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梳理教研意识,不断地发现问题,建立课题,学习理论,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积极参与,轻语总结,热于思考,善于提炼。只有这样才能够跳出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教育经验,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畅谈未来,思教育生涯规划——成就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作为教师,一路行走可以有很多方式,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在历练中提高自己,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成长,在学习提供的外在成长的客观条件基础上,不断地重置自己的成长目标,激励自己的自我成长,这是内因,这是主观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有能将被动的成长转变成主动的发展的行动,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生涯规划,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具体到某几年,某一年,某一个季度,某一个月。有了清晰的规划,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行动力,由理念到行动,再由实践到行动,这期间重要的是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回看,不断地提升。这样的教育生命才会是精彩璀璨的。教育的生命是教师的生命旅程,但不是目的地;教师的生命是教育的过程,但不是终点。一个有计划、有规划的教育人生,才会让自己的教育行走更充实、更精彩、更绚烂,只有这样的教育人生才会激活学生的生命,让学生的学习生命焕发异彩。

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运用数学上的这一原理,我们知道,一个教师只有有了起点和目标,才会有方向,才会少走弯路,才会一往直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先思自己的职业理想,再行自己的实践之路,再悟自己的教育之行,几者相輔相成,才能成就自我的幸福教育人生。

我研故我在,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让思考成为一种教育行为。教中有研,研中有教;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学中有思,思中有学。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思无止境。让自己成为学习型、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树立效率意识,不断地激发并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和拓宽教育的外延。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教育者只有以思想做根基,唤醒的灵魂才能独立而具有自我的风格。思考有多远,教育的行走就可以延伸到多远。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思考有多深,我们就深入多深。”做反思型的教师,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不是时尚,不是空谈,而是一个教师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必经成长之路。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思且进。

【参考文献】

[1]陈文.教师可以更优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冉乃彦.给年轻教师的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马英志,编.优秀教师一定要常做的50件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反思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