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19-09-24游礼琴
游礼琴
【摘要】转化思想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便捷的解题思路,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所在。应用转化思想能够体现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其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将在下文分析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旨在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关键词】应用;转化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转化思想渗透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作为核心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的应用教学应该被列为重点教学环节。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的一种本质认识,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具体过程提炼数学观点和学习技巧,最终发现数学学习规律和内在思想,并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助力。无论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还是实践与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在这四大领域的学习活动中都被反复运用,本身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能够集中体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解决数学问题起到导向作用。就理论层面来说,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指导理念;数学方法则主要立足实践层面,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总结的经验和技巧。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之间有密切关系,二者皆隐藏在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中。
二、转化思想的运用原则
在转化思想的具体应用环节,要遵循以下规则才有利于转化思想发挥作用。第一,数学化原则,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实际例子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对生活化问题的数学化处理,体现数学学科的内在思维规律,整理数学问题,结合教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第二,熟悉化原则,从心理层面上来说,比较熟悉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这是先入为主的心理现象,因此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转化思维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使陌生问题向着学生熟悉的问题靠近,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简单化原则,将问题分解、分步,能够促进复杂问题的简单化,降低问题理解难度,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学科学习信心[1];第四,直观化原则,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比较显著,因此在应用转化思想的过程中,尽量结合直观教学手段,将抽象公式、原理转化为可视结构,引导小学生深化理解和记忆,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是教学方法革新的第一步,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立足学生实际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渗透转化思想降低知识学习难度,体现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风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数学问题的化繁为简、化新为旧、化曲为直,帮助学生扫清思维障碍,切实实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2]。例如,在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课时知识过程中,笔者就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整数乘法和小数乘以整数之间的运算过程,包括小数点定位问题,这样的对比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转化意识,将小数乘以整数的问题首先以整数乘法运算法则实施计算,之后考虑小数点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运算规律之后,我提出练习题,要求学生快速计算,总结计算方法——观察小数位数,按照整数乘法运算之后,按照小数位数从计算结果数值的右侧数起,点小数点,即是计算结果。
2.转化图文,解决数学问题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普遍,是转化思想的主要构成部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利于优化知识教学效果 [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如: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26条。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教材呈现了列表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其中算术解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方法,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学中如果能够借助画图,通过数形结合,把算式中的每一步与图形结合起来,一步一步总结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先画8个圆,表示8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条腿,共画了8×2=16条腿。
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16条腿比实际的假设少了26-16=10条腿,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少掉的腿是兔子少的,再把剩下的腿添上,每个圆添2条,10条腿可以添10÷2=5(只)。
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其中5只动物有4条腿是兔。还有3只有2条腿的是鸡。这样的解题思路显然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通过数形结合,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此外,在相遇问题、行程问题中,图形也是好帮手,甚至可以說离开了图,小学生很难理解这类问题。
3.转化情境,熟悉数学问题
情境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支撑,教师的情境创设能力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科教学质量,因此课改提出了提升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情境创设应该始终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数学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化,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能力提升,在情境转化中体现对陌生问题到熟悉问题的过渡。数学学科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基于此,我们可以借助教学情境将抽象问题转化、将陌生问题熟悉化,为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契机[4]。本文主要以化新为旧的情境转化方法为例展开教学方法分析:数学转化思想的应用其实很多时候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为基础,将新知识教学建立在旧知识体系基础上,利于降低新知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温故而知新”,在新旧知识之间找到转化点,利于知识体系构建。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知识教学中,笔者以这样的转化过程开展教学实践,首先我提出问题:“13-9=?”,学生的计算速度很慢,对于借位知识的应用还比较生疏,于是这时候我结合学生熟悉和擅长“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将借位问题转化成如下计算过程——10-9=1,1+3=4。问题难度降低,解决效率提升,学生的兴趣也逐渐浓厚,然后我引入后续的借位计算方法教学。再如之后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的知识教学中,我们应该集中做好教学指导,联系到以上教学的“小数乘以整数”中应用的转化方法,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同样适用。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比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形成对比之后,按照小数乘法计算规则解决小数除法问题。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学习活动,结合已经具备的知识体系,利用转化思想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发挥小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转化教学质量提升[5]。
4.在实验操作中渗透转化思想
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指导实践,而利用实践操作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则体现了实践发展对理论学习的反作用。借助实践操作渗透转化思想,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利于发展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时候,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明确这样操作的方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操作的原因,领悟其中蕴含的内在思想方法。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有的学生发现利用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在这个时候思维受阻,没有全新的解题思路,我及时点拨学生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求解面积,学生受到启发之后,利用剪裁和拼接的方式,重构图形,转化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转化成长方形的长、宽,最终求得平行四边形面积。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转化思想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肯定,我们在新课改形势下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这种思想方法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小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找到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契机。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吴千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蔡玉玲,刘继辉.浅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6,11(04):1178-1179.
[3]田静,张慧丽.应用“转化思想”加强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20):140-141,144-145.
[4]张玉勤,王海金.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20(17):135-136,138-139.
[5]孙凤武,徐爱琴.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山东省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讨会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6,20(19):1046-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