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述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探究
2019-09-24丁洁
丁洁
【摘要】论述文教学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批判性阅读是被动性阅读的颠覆,是议论文阅读方式的变革。本文基于国际范围内比较和现实角度审视的层面,主要探讨论述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文章参考了国内外教育界对于批判式思维应用到论述文研究的既有理论和成功典例,提出了培养和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批判性思维的基本途径和可行性方法,对如何将论述文教学和批判式阅读进行结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论述文教学;初中语文
一个社会的公正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重要方面的优劣程度,是由这个社会中公众的思维和理性的程度来决定的,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提升公众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提升社会的公正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批判性思维决定了我们应该相信什么、不应该相信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即决定了一个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决定合理的行动。学生开展批判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批判的阅读,能够深入地理解文本,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和为什么这样说,然后要去论证自己独特的判断,以及作者的道理是不是正确的。
一、理性的判断:考虑来源,避免轻信
1.判断虚假的来源
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批判性思维可以让你避免被错误的信息欺骗。一个有效的论述文批判性阅读的读者会去考虑一个错误观点流行的三大来源:理由的虚假、推理的不充足和论证方式的单一。在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读者会去分辨信息是不是真实、推理是不是充分、论证是不是全面,避免了轻信和错误的判断。有批判性思维的读者不会根据主观的直觉来接受一个观点,批判性思维督促你首先去辨别理由和证据,判断论据的真假和好坏,探索隐含在文本中的价值标准,挖掘更深的根源,寻求看问题的不同视角。批判性思维帮助读者找到值得阅读的佳作,提供怀疑的依据,提醒读者不要轻易相信。批判性阅读,一定要在理解作者原意的基础上,要先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从他的视角、他的观点出发去看问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要素,看看自己有没有例子去证明他的一些论点。同时,要在文中挖掘宝藏,不仅读出作者说了什么,而且要读出作者的理由和思考的脉络,读出作者论证的过程。
2.依靠实践、审问实践
论述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只在于增强学生的知识涵养,更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力。学以致用不仅是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外化,情感上的表达,以及由此形成的心理上的愿望和健康的思想品格。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主动去吸收知识,汲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营养,真正地理解并掌握学习知识技能,主动内化,由内而外,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德。千篇一律的论述文教学方式让我们感受不到初中生应有的活力,也感受不到每个人在学习时的独特性。学生的特性和个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更多的学生依旧停留在被动学习、敷衍学习的状态中。论述文教学要求:一是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习审题思维应该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应重点促使学生真实化学习。这样的论述文教学内容各有千秋,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教学策略也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具体分析。
3.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社会无时无刻都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都无法准确地预测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得到认可。学校作为人才的培育机构,必须要及时地观察社会需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层面,而应该过渡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因为走出校园,学生面临的将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他们只有掌握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才能够担任好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批判式思维不仅仅适用于语文学科议论文的阅读学习,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只要方式正确,就能让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可是,部分学科属于知识性学科,这些学科的学习客观上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专门思维课程的开设上一直没有定论。思维课程的开设一不留神就容易陷入机械化与形式化。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训练能够在短期内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但是就大大禁锢了反思思维能力的发展。开设专门思维课程如果仅仅是单一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注重外部效果的取得,就和训练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不管是知识性学科,抑或是专门思维课程,单一的开设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两种课程进行综合性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思维能力的拓展与提升。
二、 独立的思考:论证过程,得到知识
1.好的思考过程要求有相关的和充足的论据
根据批判性思维的特点,独立思考在于论证的过程,而并不是结果,在于努力的方法,不在于观点的对错。它要求对任何观点都要有具体和充分的论据,还必须是合理的。独立思考要求能说出前提和结论之间具体的关系和推理,开放自己的心灵,公正地考察所有已知事实和不同观点,然后将观点进行分析和综合,诚实和认真地进行考察,进行自我反思,把别人的观点作为基础来发现和突破自己的成见,并形成结论。虽然这样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独立思考可以保证你的结论有更高的正确率,有更高的成功的机会。批判性思维是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
笔者认为批判式阅读实质上就是一种对文本的细读,在细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批判式思维,对文本内容的合理性开展理性的评估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自我的思考。建构与发展是批判式思维的内核,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它建立在多元对话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反思和完善之中达到理念上的相对认同,批判式阅读的基本技能主要有解釋与分析、评估评价以及取舍权衡、构造创新等。国际范围内普遍提高了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意识,把它当作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我国学者董毓在此的观点是,我国国内学生在批判式阅读思维的应用上能力不足,主要为质疑能力以及深入思考能力、科学论证能力和构建能力的缺乏。笔者在此充分认同这一观点。
2.要挖掘隐含的假设和基础
学生是论述文教学的主体。学习不再是教师给个题目,学生就按部就班地按照要求完成题目,而应该是学生在学习时无论是立意选材,还是文章的谋篇布局都有自己的思考权。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勇于将别人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用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之中。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举一反三,联系自己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是课堂表现的主体,学习前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刻,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最佳时候,文本的阅读有无新意,需要学习前充分的阅读。教师在论述文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不要面面俱到,而应该把握好一个“度”,不要讲得太多,也不能放任自流。讲得太多,就会越俎代庖,妨碍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能得以提升;反之,讲得太少,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就起不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因此,论述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退居幕后,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广阔宽松、自由驰骋的思考空间。这个时候,切记不要用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去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让一让,退一步,还给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这里,学习的主要阶段由原有的教师讲解,转变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各小组之间把自己小组的代表性结论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展示,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与往常教师一个人讲解时,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形不同,这时的学生充满了初中生应有的蓬勃朝气,课堂上思想的碰撞也时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3.批判性阅读以实证与逻辑为基础
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主要通过客观性来加以体现,这也是批判性阅读的重点审视内容。倘若脱离了文本,任何证明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当一篇议论文以成稿的形式进行了发布,那么它就暴露在公共视野之下,其行文结构、证明过程和思想价值观就是固定的,内核精神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即使是写作文本的人,也无法改变文本的客观性,对其中的结论做出垄断性的解释与说明。以笔者的观点来看,正是因为文本存在客观性,才造就了经典文本。这并不意味着经典文本的内容和结构是僵硬和僵化的,恰恰相反的是,它深刻地强调了每一种文本内在的统一与结构上的独特,这就为学习者在对文本展开深入探究时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与目标,所以说,开放性和客观性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在这个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学者赖瑞云先生指出,要对思想上具备创新性思维的学生采取鼓励的态度,但是考虑到实际的教育与教学,仍然要回归到文本上来。笔者在此的看法是,寻找最优解释和最佳答案的探索过程,就是培养和发展批判式思维的过程,它充分地实现了思维再建构和思考的再延伸。
三、发散的思维:多面推理,突破思维
1.批判性思维需要公正、开放和竞争
灵活、开阔、敏捷、细致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才能创造知识。思维的单一才会出现重复和模仿。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力的广度、深度和创新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多方面的、有深度的和有新意的解答。首先要寻找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经过分析和综合的结合、思维的发散和汇聚。对一个问题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多样的方案去决定行动,考虑多样的反驳观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提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学生寻找和考察不同的思路,在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观点之后决定自己的行动。批判性思维还要求学生深入问题背后的背景和细节之中,训练学生根据科学的依据来寻找隐含的关系,促进其质疑现有的信息和活动方案等,從而有能力找到不同层次的方式方法来突破现有的思维,能够深刻、广泛和敏锐地发现问题,有意识地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方式方法。
2.需要多方位、多阶段的开放思考
论述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发出不同的声音。这种争议是很有价值的。学者王荣生提出,语文学科教师应该在每一次教学中,每一次作业批改中,每一次教案制作中,都应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讨论中去。通过学习能够根据对论述文的立意构思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逐渐懂得,要阐发出自己内心感悟出的不同于别人的独到的见解和感情,能够促使自己在学习时思想的个性化。经过相关的训练之后,各小组学生在交流讨论时,会出现很多的新意。论述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有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的空间,教师能够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潜力,促使学生个体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3.将结论限制在证据的保护伞下
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以促进批判思维能力为基本,进一步优化论述文教学的教学过程,尽可能地去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改到来之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思维,改变方法,要从过去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从过去的满堂灌转变为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整体把握自己对文本的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具体情况。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且试着解决问题。所以,论述文教学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这不光对学生有益,对教师更是一个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机会。
一个有效的论述文批判性阅读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做到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进行理性的判断,从而得到知识的方法和构成,实现真正的“学术性”,提升初中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细致分析、明慎判断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论述文教学中开展批判性思维,也就是为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这样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董毓. 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