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超声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价值研究
2019-09-24孟云霞王小智
孟云霞, 王小智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海南 海口 5703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目前病死率极高的临床综合症状,诱因复杂多样,病情发展快速、迅猛,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其早期阶段会出现急性肺损伤[1]。床旁超声技术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病程进程进行检测,还可准确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及时、精确的数据指导[2]。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超声在ARD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并收治的92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7.32±7.28)岁。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07±6.93)岁。排除资料不完整、严重肺部畸形、免疫系统疾病及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诊断,诊断依据包括患者临床体征表现、既往病史研究、查体数据及相关血气指标。患者采取仰卧位,对其进行肺CT扫描,并记录相关数据。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床旁超声诊断。采用索诺声超声仪对患者的下腔静脉宽度与呼吸频率进行评估。患者取平卧位,双手与锁骨平齐,相控阵凸面探头进行超声检测,超声探头频率选择3.0~10.0 MHz。对患者的双侧膈肌点、PLAPS点等8个肺部节点进行检查。对患者的心腔、心室、心包等位置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左右心室收缩能力,评估患者呼吸能力,进行数据记录。患者入院诊断前,为防止因为医师操作误差而导致诊断数据与治疗方向出现偏差,患者的检查与治疗方案均由同一医师完成,并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持续跟踪。在遇到单一医师无法解决的治疗问题,应由两位医师或多位医师进行临床会诊,并确定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时间及诊断准确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初步及确定诊断时间为(15.36±7.62)min、(50.06±9.36)min,明显短于常规组的(48.73±10.81)min、(82.77±16.5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研究组确诊43例,漏诊3例,无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3.5%(43/46);常规组患者35例,漏诊8例,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76.1%(35/46),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肺损伤多发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由于患者出现肺部内外的各种严重疾病如继发性急性渗透性的高危肺水肿,最终发展至ARDS[3]。ARDS为临床常见的危险性较高的临床症状,病死率极高,患者多因气管功能衰减导致死亡[4-5]。目前,针对ARDS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机械辅助患者通气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目前,除机械辅助外,临床仍未能找到有效治疗方式控制和改善ARDS的病情发展[6]。因此,在ARDS发病早期及时确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是目前重症科室重要的研究课题。
表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例(百分率/%)
在目前的诊治方式中,对ARDS的病情诊断及肺部状况评估主要依靠CT及X线检查。采用CT检查虽然能较好的展现患者病情发展的肺部特征,但CT同样存在对患者造成放射性损伤、设备仪器移动不便等不可避免的问题,无法对患者实施病程的跟踪与及时观察[7-8]。X线降低患者受到放射性损伤的情况,提高设备的便捷性,但存在检查结果与患者病情进程诊断不一致的问题,诊断价值相对较低[9]。近年来,床旁超声技术逐步运用到ARDS的诊断中。其具有操作简单、实时性强、设备移动方便、无放射性等优点,已逐步被医师与患者接受,是对ARDS诊断方式的重要补充[10]。床旁超声可有效检查患者的气管情况,对病因进行检查分析,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11]。本研究显示,采用床旁超声诊断患者所用时间相较于采用常规检测诊断的患者初步诊断及确诊时间更短,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行对症治疗。采用床旁超声诊断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检测诊断的患者,证明床旁超声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利于医师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床旁超声诊断ARDS患者效果满意,可明显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对ARDS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起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