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结合八段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19-09-24陆卫陈昊顾一煌

中医药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针刀椎动脉八段锦

陆卫,陈昊,顾一煌*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江苏 启东 2262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多因颈椎间盘或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直接或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相关的症状[1]。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和视觉障碍等为主要症状,此外还会有心悸、多汗、失眠以及声音嘶哑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或猝倒,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2]。

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西药、中药、针灸、推拿、刮痧、小针刀、理疗、封闭、微创、穴位注射、手术治疗和功能锻炼等[3-8]。对于病情较轻的早期患者,通过自身功能锻炼即可改善甚至纠正颈部的不良姿势,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9-10],而病情较重者,则需要进行治疗。笔者在临床上以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同时,配合健身功法八段锦锻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启东市中医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骨伤门诊和针灸门诊患者,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未按规定完成整个治疗被剔除,获得有效病例38例,失访率为5%。对照组40例患者中,1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未回医院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剔除病例,最终获得有效病例39例,失访率为2.5%。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6,P=1.000)。

观察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23~58(44.16±9.76)岁;病程1~11(4.50±2.56)个月。对照组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22~24(43.62±9.33)岁;病程1~11(4.62±2.7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以颈性眩晕为主要症状;2)症状可因头位、体位改变而诱发,发作时伴有1种以上“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3)旋颈试验阳性;4)颈椎影像学显示椎体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等;5)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6)经颅多普勒(TCD)显示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缓。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3)既往3个月未进行其他治疗方法及服用改善循环药物者;4)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颈椎病的其他分型或者合并有明显其他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者;2)合并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及精神病者;3)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4)不能坚持治疗,中途改变治疗方式,可能会影响到本研究的疗效指标观察者;5)晕针、晕血等其他原因不接受本研究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组

采用针刀结合养生功法八段锦治疗,从第一周开始患者同时接受针刀治疗与八段锦锻炼。其中针刀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一次治愈者不需要治疗第2次。选用针刀刀具:Ⅰ型4号直行刀。在确定施术部位后,在进针部位用一次性定位记号笔做一标记,医生戴无菌手套,覆盖无菌洞巾。

消毒和麻醉:在施术部位,碘液消毒2遍,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射1 mL。

体位与治疗点:第1次针刀操作,俯卧低头位。“T”形整体松解术,横向取5个点,第1点取枕外隆凸,在上项线上距后正中线旁开2.5 cm取第2、3点,在上项线上距离后正中线旁开5 cm取第4、5两点;竖线为6个点,分别为C2~C7棘突顶点;第2次针刀操作,俯卧低头位,选取肩胛提肌止点,位于肩胛骨内上角;头夹肌起点,C3~T3棘突最明显压痛点;第3次针刀操作,俯卧低头位,松解病变颈椎侧上、下关节突关节囊韧带;第4次针刀操作,仰卧位,做左侧横突松解时,头偏向右侧,做右侧横突松解时,头偏向左侧。松解寰椎横突处组织的粘连与瘢痕。

定向:针刀刀口线呈纵向,和后正中线平行,将刀口压在进针点上。

加压分离:右手拇、示指捏住针柄,稍加用力但不刺破皮肤,使进针刀处形成长形凹陷,刀口线呈纵向走向。

刺入:加压,有坚硬感时,刀口下皮肤已接近骨面,稍一加压,刀口穿过皮肤,凹陷基本消失,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在针体两侧,即可较安全地进行施行针刀操作。颈背处有些部位肌肉较厚,对于颈部肌肉、筋膜、韧带间的粘连,可不深达骨面,加压时硬感较少,针刀在软组织中进行,刺入后务必缓慢进针,有落空感即可,以防损伤重大血管神经甚至脊髓。每次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 min后,创可贴覆盖针眼。颈部神经、血管较丰富,进针必须按规程操作。

八段锦锻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方法。1)预备: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上肢自然垂放于体侧,手自然伸直,指尖向下,掌心向内;2)起势:双上肢缓慢外展、外旋,然后再内旋、向前、向内,置于腹前丹田处(肚脐下一横掌),掌心朝上,指尖相对;3)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4)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5)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6)第四式,两手攀足固肾腰;7)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8)第六式,五劳七伤向后瞧;9)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10)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各动作均以八为数。总时长30 min/次,每周锻炼时间不低于5次。4周后观察疗效。

1.5.2 对照组

口服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10930003),饭后,5 mg/次,2次/天,连续服用4周后观察疗效。

1.6 观察指标

1.6.1 ESCV评分

运用《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眩晕程度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计分。此量表以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5指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其中眩晕16分(眩晕程度8分、频度4分、持续时间4分);头痛2分;颈肩疼痛4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得分越低,症状越重。治疗前后由特定的研究人员进行。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1.6.2 临床疗效

对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6.3 经颅多普勒(TCD)检测

患者俯坐位,手放诊察床上,额部放在手上,颌靠近胸部。使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枕骨大孔窗口处探测。探头置于枕骨粗隆下3.0~3.5 cm处,取样深80~120 mm,探测基底动脉(BA);然后取样深60~80 mm,探头向前上方并左、右摆动来判定左椎动脉(LVA)或右椎动脉(RVA)。治疗前后均测量两侧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为避免检测误差,纳入病例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统一由特定医生检测。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眩晕等症状完全消失,旋颈试验阴性,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不受影响;显效:眩晕等症状基本好转,颈部压痛、活动度、旋颈试验等基本消失,偶有不适,休息后可缓解,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基本不受到影响;好转:眩晕等症状得到改善,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有一定影响;无效:眩晕等不适无改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受到的影响如治疗前。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9.5%,经过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ESCV评分和改善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及B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LVA、RVA、BA收缩期峰值的Vs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VA、RVA、BA收缩期峰值的Vs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B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类型中的一种,临床研究已证实,针刀治疗可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颈椎病主要是由长期不良姿势和慢性劳损造成的,针刀治疗可从多靶点入手调节病变颈椎和肌肉,有效的治疗颈椎病。针刀疗法把“针”和“刀”融合在一起,既具有针刺的作用,又具有切割和分离的作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相应的不适症状。针刀治疗颈椎病,其疗效在于不仅具有针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而且还可以从解剖位置松解粘连组织,降低局部张力,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改善血管受压情况,改善椎动脉供血功能,从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12]。王睿等[13]探索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将其疗效与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效果比较较,研究发现,针刀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优于西药治疗,且针刀组在眩晕症状与功能和视物模糊症状VAS评分改善情况方面也存在明显优势。徐小柳等[14]提出根据肌筋膜疼痛学说,部分潜在的肌筋膜激痛点在外力受凉等因素刺激下可被活化,从而引起相应激痛点区域的疼痛。而激痛点活化是伴随肌紧张或紧绷肌带的,常诱发肌痉挛和组织水肿,引起代谢障碍。枕下肌群激痛点诱发的肌筋膜疼痛症可使肌肉持续收缩,由于枕下肌群与椎动脉的关系密切,持续的枕下肌群收缩会限制卡压神经血管,表现出眩晕、头痛等症状。采用针刀定点松解枕下肌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3.3%,且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刀定点松解枕下肌群治疗枕下肌肌筋膜疼痛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椎动脉颈椎病的眩晕和头痛等症状。针刀既可通过中医的针法,舒筋活络,祛瘀生新,同时又可用刀剥离疏通病变组织,改善局部功能障碍,对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5]。

养生功法八段锦更是通过简单易学的一套动作,整体调整人体的功能状态,有效的锻炼颈椎各椎体及颈肩肌肉,对颈椎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着很好的效果。此锻炼属有氧运动,符合“动静结合”刚柔并举的传统理念,同时讲究意念和动作合一,通过自我运动调节,对五脏调护防治。八段锦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由于其简单易学且功效显著而被广大群众喜爱。研究表明,八段锦可有效的改善颈椎功能[16],八段锦属于传统体育中气功的范畴,坚持锻炼,可使人体脏腑和调、筋骨强健、气血畅通,人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以维持颈椎及脊柱的健康[17]。

在临床中,经常发现患者不注意纠正不良姿势,颈椎病又会再次复发。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治疗颈椎病并预防其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八段锦是一套易被大众接受、简单好学且作用显著的健身功法。临床上对于针刀疗法和八段锦单独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报道有很多,但是关于二者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报道罕见。基于以上构想,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拟定了针刀联合健身功法八段锦治疗方案,观察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及减少复发提供一个有效的一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体验。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以观察患者症状情况改善情况,同时选择经颅多普勒检测两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以评估椎动脉供血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SCV评分和LVA、RVA和BA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刀结合养生功法八段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证明,针刀结合养生功法八段锦可有效的改善椎动脉供血状况,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同时该方法有利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体验,这种颈椎病治疗及防止复发一体化治疗思路值得推广。在针刀操作上,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针刀治疗学》颈椎病治疗方法,颈椎病发病与相对应的损伤肌群及软组织有密切关系,但本研究中笔者并未探索针刀治疗最佳位置,在今后的研究中拟开展多中心大样本进一步探索,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针刀椎动脉八段锦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八段锦源流考辩*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