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子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研究

2019-09-24许振方玲弟郑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性疾病证型后遗症

许振 方玲弟 郑琳

1.桐庐县中医院 浙江,桐庐 311500 2.杭州市上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既往称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入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月经不调”“癥瘕”“痛经”及“不孕症”等范畴,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寒”[1],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许子春名老中医为许氏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60年,在长期临诊实践中,对妇科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诊治有深切体会,具有丰富的用药经验,并已形成独到的辨证论治体系。笔者通过搜集、整理许老辨治本病的处方用药,对本病的几个主要证型和许老辨治本病的常用方药、加减变化等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许子春名老中医门诊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平均(26.2±5.6)岁。

1.2 诊断标准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参照丰有吉等[2]主编的《妇产科学》制订,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制订。湿热交阻型主症: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合并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舌体胖大,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弦濡小数。寒湿蕴结型主症:小腹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热熨痛减,经行延后,量少色紫;合并带多清稀,神疲乏力,腰骶隐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湿热毒瘀型主症:下腹部疼痛拒按,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合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气臭秽,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质黯红或舌下有瘀点,苔黄腻厚,脉弦滑或濡滑而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年龄18~60岁,已婚或有性生活史者;(4)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调查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2)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参加调查的被访者;(3)年龄<18岁或>60岁,或无性生活史者;(4)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5)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如合并有神经、精神疾病者。

1.5 调查方法

1.5.1 调查表制定 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并参考《中医妇科学》[5]设计“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证候四诊信息调查表”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证型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月经和白带情况、全身症状、舌苔脉象等信息,并对患者就诊时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月经周期、经量、经色、质地,白带量、颜色、性质以及舌苔、脉象等几个方面的中医证候进行计分,无症状为0分、很少出现症状为1分、有时出现为2分、经常出现为3分、症状持续为4分,所有证候积分之和为总证候积分,总证候积分≥16分者即归属于相应证型。

1.5.2 临床调查 选取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复合式问卷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嘱患者填写“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证候四诊信息调查表”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证型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以得到更全面的信息资料。填写问卷时应注意询问方式,避免干扰,保证填写内容客观准确,并向被调查者承诺调查内容不公开,尽可能达到100%应答。

1.6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采用积分法对疗效进行判断。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总证候积分值减少≥95%。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减轻,70%≤总证候积分值减少<95%。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减轻,30%≤总证候积分值减少<7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减轻或有加重,总证候积分值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以28d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根据疗效判定结果,提炼总结许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经验和辨证论治体系。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得出18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处方中药物的遣方组合、用药频率。

2 结果

2.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证型分布情况 18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以湿热交阻型最多见,占40.00%:其次是寒湿蕴结型,占31.11%;再次是湿热毒瘀型,占12.78%,前3种证型累计占患者总数的83.89%,其余证型占16.11%。见表1。

表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

2.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不同证型单味药中药使用频次 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许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各型使用中药频次前8名分别统计如下。其中湿热交阻型中药药材使用频次前8名单味药分别为大红藤、红木香、焦川楝子、炒元胡、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忍冬藤、白英;寒湿蕴结型中药药材使用频次前8名单味药分别为大红藤、红木香、焦川楝子、炒元胡、淡干姜、炒小茴香、醋香附、炒乌药;湿热毒瘀型中药药材使用频次前8名单味药分别为大红藤、红木香、杜丹皮、败酱草、蒲公英、焦川楝子、炒元胡、白英。见表2。

表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不同证型单味药中药使用频次和频率[次(%)]

2.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疗效 对3种主要证型进行疗效评价,湿热交阻型患者痊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28%;寒湿蕴结型患者痊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4.64%;湿热毒瘀型患者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1.30%。见表3。

表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证型患者疗效统计[例(%)]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多由盆腔炎性疾病未及时诊治而发生,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黏连、增生及瘢痕形成[2],患者常表现为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由于该病病程长、病情难愈、易复发,也是临床妇科盆腔疼痛、盆腔粘连性疾病及异位妊娠、不孕的常见诱因,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西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抗感染为主,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加之在盆腔组织药物浓度较低,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6]。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长期疗效优于西药[7],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许老认为慢性盆腔炎、炎性肿块最易缠绵反复发作,因为冲任督三脉同起胞宫,系于带脉,约束下焦,若单纯从瘀阻胞宫而论,投以活血散瘀之剂,每见乏效,甚至无效。湿,作为主要病因始终贯穿盆腔炎性疾病的病程之中,湿邪挟寒邪会生成寒湿,湿浊化热则为湿热之邪,当湿热毒邪缠绵入于血分则为瘀毒。邪毒感染而致恶血不下,蓄积胞内,恐其邪毒瘀血伏蕴日久,易成“胞宫内痈”。治疗理当大剂清热解毒、利湿下行,再佐化瘀镇痛,促邪外出,病有出路,方可使毒去热清、湿除秽解,瘀血得以消散。也就是说,仅仅去瘀而不解毒、不除湿泄热,则瘀热毒邪秽浊易蕴交阻,肉腐互结化脓成痈,而致病情深重或缠绵难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病与证型因人而异,且发病后症状持续,说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病的关键在于个体差异,并且受工作、家庭、环境因素影响。

本研究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证型以湿热交阻型多见,其次是寒湿蕴结型,再次是湿热毒瘀型,3种证型占调查患者总例数的83.89%,其余证型占16.11%,包括气滞血瘀型、气滞夹湿型、气虚血瘀型、气虚夹湿型等。并通过临床疗效评价发现,应用许氏家传效验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交阻证型、寒湿蕴结证型和湿热毒瘀证型疗效显著。湿热交阻型主要应用许氏家传效验方双红舌蒲饮加味,组方为:大红藤30g,红木香10g,白花蛇舌草25g,蒲公英 15g,焦川楝子 10g,炒元胡 10g,白英 15g,忍冬藤20g,碧玉散(布包入煎)10g。方中含有家传药对双红饮(红藤与红木香),以及二藤汤(白毛藤与忍冬藤),其中红藤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红木香理气止痛、祛风通络,二药相伍可增强解毒理气止痛疗效,尤适于妇科炎症治疗;白毛藤,又名白英,清热解毒、祛风湿、利尿,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二药配伍可加强清热解毒疏风的作用,对妇科疾病引起的小腹疼痛、胀滞不舒,带下量多色黄等疗效显著。加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加强清热解毒、祛湿通络的功效。配金铃子散行气止痛,其中川楝子苦寒降泄,清肝热郁火、除湿热蕴滞、止疼除痛;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散瘀、调气止痛,两者伍用,相得益彰。碧玉散清肝泄热、利湿下行。全方共奏清利湿热、疏肝理气、镇静止痛之功。若盆腔有炎性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浙贝母;月经不调、经迟量少者,加益母草、泽兰叶;带下日久量多者,加薏苡仁、炒扁豆花、芡实之类。

寒湿蕴结型主要应用许氏家传效验方双红饮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方为:大红藤30g,红木香10g,制香附 10g,炒乌药 6g,焦川楝子 10g,炒元胡10g,桂心(分冲)3g,淡干姜 5g,炒小茴香 3g,失笑散(布包入煎)10g,清炙甘草3g。方中少腹逐瘀汤中去赤芍、没药,加家传药对双红饮,配金铃子散和“香附、乌药”药对。香附、乌药同类理气药,既属相须配伍之用,又为气血并用之施,理气开郁、和中止痛效增;与失笑散共行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力;再合桂心、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调气止痛;甘草协调诸药。全方温经化湿,散寒止痛。若盆腔有炎性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片姜黄、穿山甲;月经不调、经迟量少者,加益母草、茺蔚子;带下日久、清稀量多者,加薏苡仁、淮山药、芡实之类。

湿热毒瘀型主要应用许氏家传效验方双红丹酱汤加味,该方取“薏苡附子败酱汤加大黄牡丹汤”之意,原方主治肠痈痈毒成瘀,许老取其清热解毒、消痈化瘀功效,组方为:大红藤45g,红木香15g,粉丹皮 10g,败酱草 15g,白花蛇舌草 30g,连翘 12g,生薏苡仁 30g,冬瓜仁 15g,蒲公英 18g,象贝 15g,白英15g,忍冬藤 20g,赤芍 15g,川楝子(盐水炒)10g,元胡(酒炒)10g,碧玉散(布包入煎)10g。本方在家传药对双红饮的基础上,配以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两药合用增强解毒消痈之功。增入金铃子散行气止痛;蒲公英、象贝、白英、忍冬藤四药清热解毒、化湿祛瘀涤痰;连翘、白花蛇舌草、赤芍清热除秽、散瘀止痛;薏苡仁、冬瓜仁、碧玉散健脾利湿、泄热化浊、消痈排毒。另外,丹皮、象贝、赤芍伍用,清热凉血、化痰祛瘀,乃疑难病症从痰瘀相关论治,论治痰瘀不忘湿热。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化瘀止痛之效。若带下臭秽,加炒椿皮、焦黄柏、地肤子;腹胀满,加厚朴花、炒枳壳;若血瘀重,加血竭末;若形成盆腔脓肿者,可加皂角刺、香白芷之类,或配合切开排脓等。

许老应用双红舌蒲饮加味、双红饮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和双红丹酱汤加味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可使部分患者获得痊愈。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防治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许子春老中医辨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一些临床疗效确切的方药,有利于临床应用,同时为临床辨治此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性疾病证型后遗症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春天的“后遗症”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