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杨派老生《文昭关》“叹五更”唱腔赏析

2019-09-24周小川

人文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慢板伍子胥老生

周小川

京剧《文昭关》是京剧老生的经典作品,是京剧前三鼎甲程长庚,小三鼎甲汪桂芬的代表剧目,他们以高亢激越、黄钟大吕、气势恢宏为表演特色,唱腔走高不走低,该剧技术含量高,演绎难度大。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先生尤为钟爱《文昭关》这出经典剧目,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对该剧唱腔进行了新的诠释,创造了一种走低不走高的演唱风格,在调门上结合自身条件,降低了调门,充分发挥了自身中低音好的优势,形成了别具一格,最具杨派表演特色的剧目,把原来一出调门高、音域宽,以气势恢宏取胜,业内人士望而却步的一出传统剧目,改变成了一出中正平和、质朴厚重、韵味纯正、以情取胜、脍炙人口、业内业外广为传唱的经典剧目。

一、剧情及人物介绍

《文昭关》一剧取材于《东周列国志》,该剧讲述的是楚平王听信奸臣谗言,将伍子胥一家满门抄斩,只伍员一个逃出,投奔吴国,途经昭关被阻,幸遇隐士东皋公,将其藏在家中,一连数日计无所出,伍员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一夜之间须发全白,东皋公友人皇甫衲因与伍子胥容貌相像,便让他与伍员互换衣襟,皇甫衲先行过关,被官吏拿住,伍员趁混乱之际逃出昭关。

《文昭关》中的伍子胥力举千斤顶,被誉为明辅将军,家族显赫,父亲伍奢是朝中的宰相,伍子胥与哥哥伍尚是镇守边关的大将军,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伍子胥是聪明睿智,孝道叛逆,性格刚毅,有个性、有思想、有抱负的人,哥哥伍尚是一个孝道顺从的人,因此伍子胥的人物身份和性格在行当定义上应该划归到武生或者花脸行当,但此剧却将伍子胥人物形象定格成为老生行当,这就给艺术的呈现增加了技术难度,而该剧在艺术呈现上被定位一出正宫老生,以唱功为主要艺术呈现的题材类型,在表演技术处理上要时刻准确把握这一人物基调,做到“文戏武唱”的艺术风格。

从人物服饰扮相上分析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伍子胥内穿白素箭衣、外穿黑色马褂,黑色三尖、黑色鸾带、黑色彩裤、头戴黑色武生巾子、黑色靴子、口戴黑色胡须,腰胯黑色宝剑,黑白作为人物服饰的两大主色调,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有披麻戴孝之寓意,是一个典型武将的服饰装扮,在艺术呈现上要准确把握人物身份、人物性格,从而塑造出属于这一个人物的典型形象。

二、核心唱段【二黄慢板】唱腔分析

该剧的核心唱腔“叹五更”是由 【二黄慢板】和【二黄快原板】【二黄快原板】【垛板】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唱腔体系,技术难度高,艺术价值高,是一个极具华彩的唱腔组合。

其中【二黄慢板】是该剧核心唱腔中的核心唱段,在这段唱腔的技术运用上力求做到慢而不拖、慢而不坨、抑扬顿挫,慢中有紧、相互交织的处理方法。在技术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力求做到平缓深沉、抑郁婉转,哀伤中体现悲壮,叙事中寓于抒情。这段【二黄慢板】共有十六句唱腔,“一轮明月照窗前”是核心唱段中的关键语句,决定着整段唱腔的节奏,对于整段唱腔开好头,起好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力求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深沉,不仅要把唱腔节奏把握得准确,唱腔运腔顺畅,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人物复杂的思想情感精准得表达出来,从而做到技术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整段唱腔韵脚均为“言前辙”,是以“an”作为收声字母,技术难度非常大,口型大了,字音就容易跑,字音小了,声音又不容易放出来,要求口型做到大小适宜、恰到好处。在演唱时一定要特别强调“字是骨头腔是肉,以字为树木的主干(骨头),以唱腔为树皮或枝叶(皮肉)。皮肉是长在骨头上的,如果没有骨头就无所依从,骨头是皮肉的依靠和支撑;骨头如果没有皮肉的保护,就没有了生命,以此来强调字正和腔圆的主次和互为关系,唱腔的节奏和旋律要随唱词的字音和词意转移”。只有掌握了这个要领,吐字发音时,字音才准,唱腔才美。该剧的关键语句是第一二句“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和中间四个排比句“我好比”还有最后的两句唱腔“思来想去我的肝肠断,今夜晚怎能够盼到明天”,重点之重点是第一句和第二句唱腔,末一个字都运用了一个长的拖腔,目的是强化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第十五句末一个字又运用了一个长的拖腔,与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了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中间连续用了四个排比句“我好比”,浓墨重彩地渲染人物痛苦、焦急、沮丧、绝望的心情,从而整段唱腔形成了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哀怨悲壮的复杂心境。

三、【二黄快原板】、【二黄快原板】、【二黄垛板】唱腔分析

“叹五更”共有两段 【快原板】唱腔。在 【二黄慢板】和【快原板】节奏之间起了一个衔接的过度作用,两段唱腔同样是 【快原板】,虽然板式一样,但演唱方法又不一样,表达情绪不一样。第一段 【快原板】节奏在技术处理上追求的是一个“稳”字,第二段 【快原板】节奏在技术处理上追求的是一个“紧”字,第一段快原板与第二段快原板节奏上是层层递进,技术处理上起到了贯穿和渐进的作用,心情表达上是由感慨激昂向悲愤交加迈进的过程,第一段在慢板基础上渐快渐进的节奏,与第二段节奏形成明显的对比。第二段 【快原板】的唱腔声音起点高,节奏上比第一段【快原板】又上了一个台阶,使人物情绪到达顶峰,唱腔更加激昂,两段【快原板】层次的变化和跨越起伏对比明显,体现出了伍子胥痛不欲生的复杂心境。

第一段【快原板】在唱腔节奏上力求做到稳中求快,唱腔刚劲有力、高亢激昂,以突出表现夜半三更人物焦急难耐、夜不能寐的情绪表达。第一句和第二句唱腔在技术处理上借用“小导板”的处理方法,在“安”字上拖了一个长腔,目的是为了渲染人物焦急难耐的情绪,这段唱腔节奏快,不仅要咬字清楚,行腔流畅,还要把握住主人公焦急难耐的复杂情感。每个字的运腔不能拖泥带水,要干净利落,把每个字的字头都咬实。第一句“心中有事难合眼”一定要掌握好节奏,做到稳中有快,节奏太快了后面唱腔节奏就难以驾驭,成了“赶火车”,太慢了节奏就与【二黄慢板】缺少对比,要做到稳中求紧,节奏快慢适宜。唱段中的“爹娘啊!”使用了一个特色音,这是该剧中最具有特色的“哭头”唱腔,技术难度大,审美价值高,是杨派老生独有的一个演唱技巧,也是学习老生行当必须掌握的一个音,真假声有机转换,唱的时候丹田用力,声音从脑后迸发而出,也被称为“脑后因”,这个特色音在这里如泣如诉地把伍子胥思念爹娘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一句“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唱腔是这段的收尾,既要把唱腔节奏缓缓放慢,但又不能把节奏过于下坠,应该圆着节奏自然顺畅下来,这样才能与整段唱腔浑然一体。总体节奏唱腔求“稳”,为第二段 【快原板】做好层次上的铺垫。

第二段【快原板】表达了伍子胥想死又不能死的无奈心情。第一句“鸡鸣犬吠五更天”的“天”唱腔在技术处理上又采用了一个长的拖腔,唱腔技术含量高,一定要唱得情绪饱满,气势恢宏,把人物情绪推向了更高的层次,第二句“越思越想好伤惨”运用了【垛板】的节奏来处理,表达人物悲愤交加的心境。第六句“我冷冷清清向谁言”一句的“冷冷清清”要断开唱,但字断情不断,以表现一种孤独感。“谁”字再次运用了一个哭腔,渲染了主人公痛不欲生的心境,最后一句“爹娘啊”这三个字低平的唱腔,要唱得字断音不断、音段意不断、意断情不断,使人物激昂情绪逐渐缓冲下来,把有冤难伸,有仇难报,痛不欲生的复杂心情淋漓尽致得表达出来。

接下来紧接唱三句【垛板】唱腔,【垛板】唱腔要比【快原板】唱腔节奏更上一个层次,更加紧凑,表达主人公对天发下强烈和坚定复仇的誓愿,【垛板】虽然没有复杂的腔调,但是唱腔的力度更要加强,要求做到干板垛字,主要强调咬字力度和人物情感的表达。这三句唱腔要唱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要一环紧扣一环,充分地运用“猴皮筋”的演唱方法,虽然【垛板】要求干板垛字,但唱的时候不能把字干巴巴地砸下去,要像皮筋一样有弹性,既要有刚劲,又要有柔劲,做到刚柔相济,声情并茂。“父母的冤仇化尘烟,对天发下宏誓愿”,这句唱腔节奏要紧,声音位置要高,强调吐字的力度和喷口及人物情绪的抒发,唱腔往高处拖着走。最后一句“我不杀平王”的“王”字唱腔,由高处缓降下来,在理性的控制当中唱出“我的心怎干”五个字,这句唱腔较好地体现了杨派特有的波浪音和螺旋音的技术技巧,将人物情感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把唱腔慢慢送到位,在锣鼓经一锣当中完成了整段唱腔的演绎,圆满收官。

综上所述,京剧杨派老生代表剧目《文昭关》当之无愧是一部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俱佳的经典作品。唱腔的板式变化、技术处理、人物形象塑造诸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笔者通过对该剧的学习艺术实践与创作理论研究,已切身体会杨派老生表演艺术的真谛和博大精深,笔者认为学习京剧杨派名句《文昭关》是深入了解和走进杨派老生表演艺术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猜你喜欢

慢板伍子胥老生
嘻哈跆拳族
“千金”的由来
Songs from the Past
东周列国志(10)
京剧行当——老生
千金小姐
伍子胥出昭关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