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2019年1月至3月生丝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2019-09-24姚方姚晓娟毕海忠汪小东陈锦明

中国纤检 2019年9期
关键词:纤度生丝茧丝

文/姚方 姚晓娟 毕海忠 汪小东 陈锦明

2 019年1月至3月,国家茧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和国家生丝公证检验的相关规定,按照生丝产品质量检验有关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持续开展了公证检验工作。截至3月31日,共公证检验生丝产品271.72吨(净重),产地涉及安徽、广西、江苏、江西、山东、四川、云南、浙江等8个省份,交易总额约0.95亿元,平均质量等级为4A67,综合质量水平保持平稳(以下分析以22.2/24.4dtex规格为主)。

一、基本情况

1. 等级分布情况。2019年1月至3月(以下简称当期),公证检验生丝平均等级为4A67,同比(与2018年度1月至3月相比,下同)上升0.15A;正品率100%,同比持平。各等级产品分布情况为:6A级共76批,占比18.05%,同比上升3.44个百分点;5A级共180批,占比42.76%,同比上升4.45个百分点;4A级共133批,占比31.59%,同比下降5.42个百分点;3A级29批,占比6.89%,同比下降2.53个百分点;2A级3批,占比0.71%,同比上升0.06个百分点。由此表明,当期无论在缫丝企业生产控制方面,还是在丝织企业原料采购方面,都有着对高质量、高等级生丝产品需求增长的良好趋势(详见表1)。

2. 规格分布情况。当期公证检验的生丝规格涉及22.2/24.4dtex、29.97/32.19dtex、33.3/36.63dtex、44.4/48.84dtex等4个规格。各规格分布为:22.2/24.4dtex规格共421批,占总检验量的96.34%,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29.97/32.19dtex 规格4批,占比0.92%,同比上升0.29个百分点;33.3/36.63dtex规格2批,占比0.46%,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44.4/48.84dtex规格10批,占比2.29%,同比上升0.71个百分点。可见,我国22.2/24.4dtex规格的生丝产品生产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详见表2)。

3.主要质量指标情况。根据GB/T 1797—2008《生丝》中有关品质技术指标的规定,当期主要质量指标平均值环比基本保持稳定。其中:重量检验中回潮率指标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品质检验中,均匀二度变化(条)、均匀三度变化(条)没有出现;清洁/洁净指标基本保持稳定;纤度指标(纤度偏差和纤度最大偏差)的分布稳定性有所降低。总体说明,缫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野纤度问题(同规格产品中,区段性极粗或极细现象)发生的控制意识还有待提升,具体的技术措施和总体控制水平须进一步增强(详见表3)。

4.指标定级情况。当期,生丝产品等级主要由清洁洁净和纤度(包括纤度偏差和纤度最大偏差)等品质技术指标确定。其中:以洁净指标定级的243批,占比为57.72%,同比上升24.93个百分点;以纤度指标定级的58批,占比为13.78%,同比下降12.52个百分点;各指标同等级定级的119批,占比28.27%,同比下降11.67个百分点。各等级生丝指标定级情况分别为:6A级共计76批,各指标均同等级;5A级清洁洁净、纤度和各指标同等级定级的分别为137批、15批、28批,占比分别为76.11%、8.33%、15.56%;4A级清洁洁净、纤度和各指标同等级定级的分别为103批、18批、12批,占比分别为77.44%、13.53%、9.02%;3A级清洁洁净、纤度和各指标同等级定级的分别为3批、22批、3批,占比分别为10.34%、75.86%、10.34%;2A级共3批,100%由纤度指标定级。高等级生丝产品(6A级和5A级)主要由清洁洁净和各指标同等级定级,分别占比53.52%和40.63%;低等级生丝产品(3A级以下)主要由于纤度指标而降级,占比78.12%。同时,各等级清洁洁净指标定级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纤度指标定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说明企业对于纤度指标的控制有明显加强(详见表4)。

表1 等级分布情况

表2 规格分布情况

表3 生丝主要质量指标情况

5.原料(茧期、产地)质量状况。

(1)不同产地质量情况。当期公证检验的生丝产地涉及广西、云南、四川、江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西检验量净重达113.56吨,约占当期检验总量的40%,其余省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四川、云南、安徽3个省份的平均等级高于当期平均水平,四川省平均等级达5A28,位居全国前列;广西、江苏2个省份的平均等级与当前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山东、浙江、江西3个省份平均等级低于当期平均水平(详见表5)。

表4 主要质量指标定级情况

表5 不同原料产地生丝质量情况

(2)不同茧期质量情况。当期,公证检验的生丝蚕茧原料茧期包括2018年度春、夏、秋、中秋、秋及晚秋等共5个茧期,主要为春茧和秋茧,约占总检验量的80%。夏、中秋、晚秋茧期的平均等级明显高于当期平均水平,春和秋茧期的平均等级低于平均水平。在重量指标方面,5个茧期的生丝回潮率基本一致; 在主要质量指标中,5个茧期的纤度成绩均在6A水平,夏、中秋、晚秋茧期的洁净指标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茧期(详见表6)。

(3)按原料茧期综合分析。通过对原料茧期和产地综合分析,平均质量较好的地市产区(本期检验量大于5吨)分别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普洱市春茧原料、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夏茧原料、安徽省六安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秋茧原料、江苏省盐城市的中秋茧原料、四川省宜宾市的晚秋茧原料,其平均质量均达5A以上,高于本期平均水平(详见表7)。

二、问题与分析

1.对高质量原料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浙江是全国最大的丝绸生产和出口基地,丝绸产品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1/3,全省丝绸产业主要集中在杭州、湖州、嘉兴和绍兴4个地区,产业特色较为明显。其中:杭州地区以服装服饰、丝绸面料及丝绸艺术品为主,湖州地区以丝绸面料为主,嘉兴地区以丝绸针织品和蚕丝被为主,绍兴地区以真丝领带和服饰为主。自2017年底开始,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在浙江省湖州市设立生丝超市,依托市场强大的平台力量,整合上下游资源,并与市场现有的网上挂牌交易系统线上线下联动发展。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已形成了初步规模的购销网络。2018年度,生丝超市服务广西、四川、云南、重庆、山东等生丝主产地区的80余家缫丝生产企业,约占全国缫丝生产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同时作为浙江省湖州、杭州、桐乡、德清及江苏等地150余家丝织企业生丝原料采购供应平台,经过检验的现货“随拿随走”,实现及时采购、快速补货的“一站式”采购,切实满足客户对于茧丝产品的个性化需求,逐步成为全国极具影响力的生丝供货渠道。生丝公证检验在原有直接服务生丝生产和使用企业的基础上,与生丝超市现货交易形式紧密结合,为供需双方提供良好优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使买卖双方放心买、放心卖,当期生丝超市的公证检验总量约占检验总量的50%。根据公证检验数据统计和服务对象调查结果反映出,当期浙江省丝织企业对生丝原料的综合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5A级及以上的需求量增长了近一成,主要原因为近期丝织品交易形势比较低迷,丝价继续震荡下行,企业基本采取按订单需求采购原料,因此,丝织企业为降低原料过分积压风险,保证成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对高等级原料的需求增长,对原料的质量检验需求也明显增强。

表6 不同原料茧期生丝质量情况

表7 不同原料茧期生丝质量情况(本期检验量大于5吨)

2.对清洁、纤度等品质技术指标的关注度明显增强。通过调查,丝织企业不仅对生丝原料的综合等级要求不断提高,在对洁净、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持续保持较高关注的同时,对纤度偏差、纤度最大偏差、清洁等指标的关注程度普遍增强。企业采购时,从原来根据产品综合等级作为采购依据,转变为以各项关键品质技术指标的检验结果及其分布情况为主,综合等级为参考的采购依据。同时,丝织企业通过实际生产使用后反映,目前无梭化高速剑杆织机普遍应用,自动化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对原料的基础质量要求也随之增强,尤其是高端丝绸面料对原料质量的要求更高更严,现行生丝产品标准中,清洁、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抱合等品质技术指标的规定较为宽泛,尤其是在高等级生丝品质技术指标的范围疏于细分,无论对缫丝生产企业还是丝织企业,在改进工艺设计与控制,从而全面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已显不足。

3. 干茧丝与鲜茧丝品质差异仍然缺乏有效的鉴别评定方法。鲜茧丝生产方式目前已在广西等地形成规模,产品质量也逐步得到丝织企业的认可。但是,由于鲜茧丝生产在工艺设计和过程管理等方面缺乏完整、系统的技术基础,鲜茧原料受到养殖、收购、储存等过程中环境条件因素的直接影响,原料组批后差异性较大,生产工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低,导致鲜茧丝产品质量的波动较大,无法满足丝织企业长期稳定原料质量的需求。同时,目前鲜茧缫丝企业在产品包装上缺乏明确清晰的鲜茧丝标识,从而导致在交易过程中因无法识别,产生干茧丝和鲜茧丝混用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丝织品疵点缺陷等问题。因此,应尽快研究建立相关的鲜茧缫丝工艺技术规范和检验评定方法,完善生丝产品标准的相关规定。

4. 现有检验检测方法存在欠缺。在织绸企业生产织造过程中,出现长糙和一定长度的特粗或特细型丝段时,会对绸面产生不可逆的严重质量影响。依据现行检验方法,受抽取样品的代表性、检验检测样品数量(长度)的影响,部分严重疵点问题仍存在未检出的现象,因此,应根据生产需要,研究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样品覆盖性更广的自动检测设备和检验方法,最大程度地反映生丝产品的全面客观质量。

三、相关建议

1.加强基础性建设,从源头上提高茧丝原料的质量。调研分析表明,目前茧丝交易中高品位生丝产品供小于求,要满足高品位生丝产品的供应需求,必须从提高蚕茧原料抓起。通过改进蚕桑品种、创新蚕茧生产模式、构建优良的技术服务体系等多渠道,促进蚕桑规模化、集约化,乃至工厂化生产,提升蚕茧原料质量。同时,规范鲜茧及干茧收购、加工、贮存、运输、生产等流程技术规范,建立与各流程配套的质量检验检测规定和方法,从而保证优质蚕茧原料的生产和供给。缫丝企业应从设施设备、工艺设计、生产流程、仓储管理、人员培养等方面着手,全面建立和完善质量管控制度,加强质量管理控制水平,提升生丝产品质量。

2.加快标准与科技创新,提升茧丝产品及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针对部分关键品质技术指标的规定已不适应现代丝织生产的现实需要、鲜茧丝生产与应用不规范、鲜茧丝与干茧丝性状难以鉴别评定、生丝产品质量分级标准适用性下降、新型检验检测技术推广成效较低等实际问题,应加快相关茧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经过广泛征求生产、使用、交易、质量监管等方面意见建议后,健全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研发推广现代化、智能化检验检测设备和方法。

3.完善质量检验与监管方式,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的同时,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规范整合生产、交易、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监测、监管等信息资源,建立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和定期质量分析报告制度,逐步健全以产品质量符合率、客户满意指数、质量损失率等为内容的质量指标考核体系,构建质量检验检测和监管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对企业实施质量信用评级和分级分类监管,促进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纤度生丝茧丝
家蚕茧丝纤度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自动缫丝机的“三线”对生丝纤度偏差的影响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茧丝纤度曲线函数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含胶率试验比对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QDJ920-II生丝纤度机改造后纤度检验测试数据分析
柔软工艺对生丝性能的影响
两广二号茧丝力学性能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