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总分馆制为骨架推动乐山“书香之城”建设

2019-09-23课题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

摘   要:总分馆制是构建乐山“书香之城”的骨架和核心。目前总分馆制建设面临的最大现实和挑战是“基础差、人手少、投入小、差距大”,无法照抄照搬东部地区模式,须结合实际,走一条“政府主导,多元投入,一体化运行,多方多层级管理”之路。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书香之城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9.04.014

文章编号:1009-6922(2019)04-76-06

文化自信,源自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则建立在全民文化素养提高的基础之上。2019年初,乐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书香之城·文化乐山”,以厚蕴书香,涵养人文,提升自觉,增强自信。这是乐山市委市政府将国家近期在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兴文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战略部署与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相结合提出的综合性目标描述,是一项应时而生、继往开来的新课题。

“书香之城”,顾名思义,首先是“图书之城”,是“图书馆之城”。现实生活中,没有足够浓的油墨纸香、没有科学合理的网点布局,是不能让书香弥漫城市每个角落的。同时,我们又身处网络时代,没有一个能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海量的、免费的数字阅读服务平台,“书香之城”也名不符实。其次,“书香之城”还是“读书之城”,是“全民阅读之城”。须形式多样、卓有成效地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浸润提升市民素质。最终,“书香之城”是“著书之城”,是充满了文化创造活力的城市。

从《公共图书馆法》的角度看,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是“书香之城”建设责无旁贷的主力军。但当前,乐山公共图书馆还面临着一项重要任务,即按照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必须在2020年底前完成总分馆制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运行有效、“通借通还”的图书馆集群服务体系。这两大任务皆是庞杂的系统工程,有差别,但在目的意义、目标任务、体系构架、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有许多相似和相同之处。如何将两者有机统一、整合互补,事半功倍地协调推进,是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当前面临的现实重要课题。

一、总分馆制建设与“书香之城”建设

总分馆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普遍采取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指在一个合适的地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建设主体建成一个“公共图书馆群”,形成有效的服务体系,提供普遍均等服务。

我国自2000年开始探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相继形成了颇具推广意义的嘉兴模式、苏州模式等。2011年初,我国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总分馆制成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并得到有效推广。2016年12月,国家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8年3月,四川省相关部门也联合下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在2020年底前完成总分馆制建设。

乐山作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根据实际,自我加压,明确提出以“市域范围”作为一个整体,建设“四个层级”联通互动的总分馆制:市图书馆是全市公共图书馆集群的“中心馆”,各区(市)县图书馆是“总馆”,乡镇(街道)则成立“分馆”,村(社区)是整个服务体系中的“基层服务点”(如下图)。乐山是目前全省除成都以外,唯一做出这种“中心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四级“大联通、大流通、大服务”总分馆体系设计的市州。

目前建设“书香之城”的全市性规划和方案尚未形成。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在基础性建设方面,可发动各方力量,形成“四个一批”,即市、县两级图书馆按总分馆制要求,在街道、社区建一批主题馆、分馆、基层服务点;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腾空间、挤资金,建一批阅览室;企业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或企业文化建设,面向社会建一批书吧(咖);大型居民小区建一批“业主活动(阅览)室”。在运行管理模式方面,“书香之城”建设可参照总分馆模式,实行一体化运行、多方多层级管理,即“四个一批”借阅服务馆(点),在资金、人力投入及产权归属等方面可以多样化,但在管理上,統一场地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系统平台、统一书籍调配、统一人员培训,通借通还,无障碍服务于全民阅读。

仔细比较、考量这“四个一批”,应该说,如果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建设好了,那么“书香之城”的骨架(包括运行管理模式)就搭建起来了;如果社会力量发动得好,那么“书香之城”就血肉丰满了。所以,总分馆制建设是“书香之城”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书香之城”建设则赋予了总分馆制建设新的内涵、新的效用,构成了总分馆制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活灵魂。

二、乐山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书香之城”,对乐山公共图书馆及总分馆制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期望和更高的要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乐山公共图书馆的软硬件虽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东部地区及行业相关建设标准相比,仍明显具有“西部地区”特征。

分析以上两表,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馆员配备缺口大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要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的确定,应以所在区域服务人口数为依据。每服务人口10000人—25000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各级公共图书馆所需的人员数量的配备,还应兼顾服务时间、馆舍规模、馆藏资源数量、年度读者服务量等因素。”乐山全市357万人,至少应配备143名馆员。但全市在编在岗的图书馆员只有68名,临聘人员17名,总共才85名,不及标准的60%。在个别区县,人手紧张状况尤为突出,只能保障基本运行,还无法全面实现“错时延时服务”,更无法保证总分馆制建成后的正常运行。

(二)馆舍面积较少

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见表3),乐山应至少建设中一型公共图书馆1个,中二型1个,中三型2个;小一型3个,小二型5个,总面积达到4.09万平方米以上。实际上,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只有23893平方米,不及最低标准的60%。

(三)专业化水准不高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要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受过专业训练……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75%以上,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公共图书馆要配备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全市馆员初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5人、副高级职称2人,总量不及馆员配备最低标准数的35%,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在又是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服务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结构状况也亟需改变。

(四)购书经费不足

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每年人均增加藏书量0.04册,全市每年应增加14.28万册,按每本30元进行折算,需要资金428.4万元。而实际上列入市县两级2019年财政预算的购书经费只有176万元,不到一半。

(五)数字化建设投入甚少

数字阅读,潮流浩荡,其发展势头已与纸质阅读比肩。但数字化建设一直以来是乐山公共图书馆的弱项,投入上比纸质资源建设更少。目前大量地方文献资源尚未数字化,且到2018年底全市总分馆数据处理系统平台有两个层级设置,功能不多、稳定性差、承载力不强,无法适应四个层次总分馆制庞大数据量的处理需求。

这些现实差距,从纵向看,不是问题。比如乐山市图书馆近四年来列入财政预算的购书经费就从50万元提高到80万元,2019年又提高到125万元。但从横向比,从“书香之城”和总分馆制建设的要求来看,却是必须正视的严峻问题:没有足够的人力支撑,总分馆制就很难运行,只能是开个会、发个文、挂个牌,流于形式;没有足够的新增书籍,不仅“书香”浓郁不起来,而且总分馆也将丧失对读者的吸引力;没有强大的总分馆数据处理平台,一体化运行、通借通就还只能停留在构想……

总之,建设“书香之城”和总分馆制,对于乐山公共图书馆来讲,既是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需全力应对的巨大挑战。

三、推进“书香之城”和总分馆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分馆制建设是“书香之城”建设的骨架和核心。乐山虽然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做出“四个层级”的体系布局,但其中深层次的数据处理系统平台、人财物配置及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等尚待深入研究和确定。

综观全国,总分馆制建设的经验皆来自东部地区,基本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参照国际通行做法,突破传统层级管理体制,实行“单一投入、统一管理”的大一统模式,像佛山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深圳福田区总分馆。二是沿袭传统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实行“多级投入、集中管理”的集约型模式,像东莞集群图书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总分馆、苏州总分馆等。三是不以政府为主导,而是通过行业发起、以资源共享为目的而实行“多元投入、协同管理”的松散型模式,像上海中心图书馆体系、北京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等。《四川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则提出“实行县级总馆主导下的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和人员的统一培训”,这更接近于第一种模式。

对乐山而言,“四个层级”实行“大一统”模式,既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实现有效管理。应综合三种模式,该“统”的严格统一起,该“分”的要落实到位。概括起来就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一体化运行、分级管理。

(一)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多元投入

图书馆强,则“书香之城”主干强,氛围浓厚。但乐山公共图书馆和西部众多公共图书馆一样,最大的现实就是:基础差、人手少、投入小、差距大。建设“书香之城”,需要公共图书馆切实起到骨干枢纽作用,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一方面需要政府增加编制、增加投入,逐步缩小与行业标准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行政力量,广泛发动,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以主题馆、分馆、职工阅览室、书吧等形式,参与到总分馆制建设中来,做大做强“书香之城”这块蛋糕。

(二)围绕“通借通还”,建设专用大数据处理系统平台,保障一体化运行

单从技术层面讲,总分馆制建设的目的是要实现“通借通还”,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从而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氛围。乐山市辖1.28万平方公里,中心馆1个,县级总馆11个,分馆(包括中心馆直属分馆)接近300個,村(社区)基层服务点2000多个,还有社会各方举办的借阅网点。没有一个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就不足以支撑起“大联通、大流通、大服务”。该平台建设,应由中心馆统一实施,要排除多种系统共存产生的联通障碍,系统功能要严格做到数据信息同步、编目信息共享、书籍产权归属及流向明晰等。

(三)抓好配套改革,建立多方多层级齐抓共管格局

配套改革应在“统”与“分”两个方面用功。“统”,就是要畅通总分馆制的经络,切实消除联通障碍、流通障碍、服务障碍。应由中心馆牵头,制定统一的书刊编目规则,明晰每册书刊的层级所在和产权归属;统一各服务网点的规划和规范性建设;统一人员培训规划,分级分地域实施;统一用身份证或社保卡作为书刊借阅证件,方便市民无障碍进入各服务网点;依靠社会信用制度,统一取消借阅保证金和借阅超时费,进一步降低门槛和减轻管理压力,等等。“分”,即各管理层级和投资主体要切实做好人财物等方面的相应调整、改革和充实,建章立制,确保一体化运行。

(四)集中力量,建设一个海量的免费数字阅读平台

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已占据全民阅读的半壁江山。建设“书香之城”,不仅要在纸质资源、实体场馆发展上下功夫,更不能忽视数字阅读平台尤其是移动端平台建设。这方面,应由中心馆牵头,按照共建共享原则,联合区县总馆共同建设一个融PC端、移动端为一体的数字阅读平台;加强整合、统筹,改变数字资源同质化购买现状,力争以较少资金购买更多数字产品;加强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着力打造数字阅读平台的地方特色等等,让市民能随时随地享受海量的、免费的高品质数字阅读服务。

责任编辑:杨   静

猜你喜欢

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
浅析总分馆制下的乡镇图书馆建设
论现阶段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深入建设问题
濮阳市开展全民阅读与建设书香城市探析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观察与思考